本文由读了麦肯锡咨询顾问Richard Dobbs 和Timothy Koller 的文章《仅有期权还不够》有感而发。
最近几年,国内企业都在叫嚷改制搞管理层期权,似乎期权已经成为搞好中国企业的灵丹妙药,对国企、民企都是大小通吃,“总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很少能有文章来对这种做法提出质疑。究竟,期权的做法适不适宜,它是否科学?它究竟能不能真实反映管理层的工作业绩?
2000年欧美相继爆发股灾,管理层薪酬和股市业绩挂钩问题浮出水面,员工手里的期权变成了一堆废纸。
从短期看,股票价格的变动更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整个市场的形势,或者受制于具体的行业动态,而与经理层的经营效果关系要弱。
换句话说,是公司给市场的“差距预期”决定了短期股价,公司超过或未达到预期均会造成股价的波动。
因此,企业如果绩效一直很好,市场的认可业已反映在股价上了,即便现任管理层干得很出色,也很难大幅拉升股票价格,从而也就得不到应得的奖励。
有的公司采用股东回报率来衡量管理层的业绩,这一方法存在着和期权同样的弊病。
虽然上面两种方法都不能准确地衡量管理层的实际绩效,但目前好象还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法,企业必须意识到绩效管理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扬长避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