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台湾有决战境外的能力;
C.周边地区局势对台湾有利,不但美,日提供军事支援,其他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保 持中立甚至亲台,使大陆难以进行战略封锁;
D. 中国内乱,中央政府失去权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台湾独立发生的原因将不在岛内,而在岛外。即使从动武的方式而
言,也不宜渡海作战,靠陆军决战其境内。这种方式的成功性暂且不谈,它无论是对台湾
人,还是对周边诸国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军队应当将海空战略封锁作为动武的首选方式
,其目的是将台湾变成一个孤岛和死岛,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如果我军不能达到这样一种作战水平,就不能说对台湾有绝对的威慑能力,也就难以作出
动武的决心,因为胜则罢,一旦有失,祖国的统一大业将会严重倒退。事实上,中国想成
为地区性的强国,包括在东南亚有所作为,压制性的近海作战能力是必须的。
至于中南半岛,应当明白无误地作为我们的后院加以经营。目前,这个地区仍然是一个权
力真空地带,使得中国有著很好的机遇进入这一地带,能不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将决定中
国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强国,是否能够有争霸天下的资本。其理由有四:
D.此地区有稠密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从长远角度而言,这是决定强国间竞争的基本要素
;
E.位于战略要冲,控制东南亚,等于控制了日本的一半交通命脉,等于完成了对台湾的经
济封锁,对可能崛起的印度的扩张更是致命的制约。可谓一石三鸟。
F.只有控制了中南半岛,中国才有可能在周边事态中具有最终发言权,这一威慑对周边所
有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将是压倒性的。
G.东南亚是一个文化宗教多元化的地区,融合这一地区内的先进因素,将会使中国文化得
到质的飞跃的机会,从而有机会成为世界性的文化,这是成为世界性强国的一个前提。
可以预见,未来五十年内,东南亚将必然成为几大强权角逐的战场,谁能够先填补这个权
力真空,将在最终的角逐中占据优势。如果说中国的外交有什厶可以执著的政策的话,除
了统一大业,就是进入中南半岛。这将是几代人持续不懈努力的过程,因此,当务之急是
将外 交,经贸和文化交流以及政治合作向东南亚地区强力倾斜,及早进入这个市场,
建立起可以长期存在的共同经济利益,增加政府和人民间的信任度和亲密度,消除对大国
政治的恐惧感,并积极的以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到这个地区内的政治生活中来,以形成各国
对中国在此地 区内存在的共识。事实上,日本所谓大东亚共荣圈遵循的也是这一思路
,失败是因为日本妄图单纯依靠军事征服的手段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所以不能长久。在
中南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在中国的后院中占据了显著的位置,分别是越南,新加坡和缅甸
。越南是后院的通道,新加坡是支点,缅甸是屏障,只要能够控制住这三个国家,后院的
轮廓即成。最后,有必要澄清关于何时开始实施后院战略的时机问题。我的意见是介入越
早越好,当然手段和程度应当因地因时而制宜,重要的是应当在国民中及早树立起建立后
院的共识。按照时下流行的君子派的观点,似乎应当在本国?
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国错过了瓜分殖民地的最佳时机,因而不得不铤而走险,开拓生存空间
。在付出了几乎亡种的代价后,在今天德国只有寄希望于欧洲联合以求复兴,否则将永远
丧失机会――成为英法那样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国。因此,选择时机,综合全面地发展是
必要的。此外,闷头建设也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因为在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本身也充满
了竞争性,是对各种资源无所不用其极的争夺和利用,其中也不乏野蛮的军事征服。因而
,自顾自的和平发展道路是走不通的。如果说斗牛派是犯了不只己的错误,那厶对君子派
只能以不知彼形容之。
和三岛政策相适应的是国防力量建设的战略思路。勿用置疑,军事力量是实施三岛政策的
根本保障,尤其是在各方支配性力量发生剧烈摩擦时,军事力量将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手
段。充足有效的军事力量将为中国在与列强的斗争中寻求到更为有利的利益平衡点,为此
,我国的国防建设不仅要全面进行,更要突出打地区性战争的特点。这意味著,我军必须
有能力在势力范围内具有绝对的威慑能力,包括对本地区国家进行毁灭性封锁打击的能力
和对列强打区域反击战争的能力。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能够经济效率地打赢任何一场在本
地区内发生的战争。客观地说,我国离这个目标还相差很远,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进。
首先我国缺乏在这一地区内的军事同盟,在地区性战争中,没有同盟就意味著许多劣势的
乘和,意味著孤军深入,人地两生,信息闭塞,难以捕捉其主力进行决战,甚至有时会失
道寡助,对士气产生严重打击。从现在来看,中国和中南半岛各国是有可能进行一定程度
上的军事合作的。
其次,我国应当加强在势力范围内近海作战的能力,特别是对海空和海岸线的封锁,威慑
。这就需要我军应特别注重海军的建设,特别是潜艇和海军舰载装备,其巡航范围应当自
渤海外围地区延伸到新加坡。兵法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现代局部战争也印证了这一
发展趋势,过去那种以武力占领为主的打击方式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海陆空全方位封
锁威慑,以瘫痪敌作战后勤能力,瓦解国民士气为目的的区域战术。近海作战能力的提高
需要空中力量的强力支援,和封锁威慑的战略思路一致,我军航空机群以及导弹部队的巡
航作战范围亦应覆盖此地区。相应的,核武器应当向小型化,机动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
,其目的并不是要去进行大规模的杀伤,而是对敌战略目标实施有效覆盖,从而瓦解其作
战士气。因此,核武器发展的重点不是全球性的人员杀伤和战略消耗,而是对局部战争中
威慑封锁能力的补充和加强。国防建设在经济建设中所占比例确定的标准是,我军能否有
力量在一个或数个区域战争中的,每一个战略阶段都能在局部集结优势于敌的战斗单位和
资源,从而以较低的代价在短时间内取得局部性的重大战果,从根本上瓦解敌作战士气。
这里的敌人也包括美国这样的对手。因而,我们必须以效率?
任何一种战略,都不能脱离人的因素。而人,并不是作为一个精神上自足的个体出现的,
而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体现和支撑著这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
系的总和就是文化。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角度而言,文化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根本,它体现为历史的进步作用于诸
多文化的此消彼融。从深层次而言,中美两个国家长期持续的角逐事实上是世界两大主流
文化相互沟通,相互碰撞的要求和结果。没有此类形式的角逐,文化就必然走向孤立的一
元,人类社会赖以进步的内在生机就会窒息。因而,以勇气和执著参与这一角逐,是每一
个中国人应有的历史责任感。
综观当今世界,文化竞争是二元对抗和多元并存的格局。一方面,世界上存在两大主流文
化群,即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群,和以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基督教精神为基础的欧美
文化群。这两大文化群在人类社会中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是其它文化难以相比的。另
一方 面,世界文化又始终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这既包括文化林立的宏观现象,也
包括主流文化中支流侧派相互作用的微观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