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绩效管理】工商银行的多重挑战

[复制链接] 0
回复
43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11-19 13:3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缺乏明晰的改革框架和执行战略,是受制于历史、体制和政策因素的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共同境遇。
  同已经踏上路演之途的中国银行相比,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启动虽然较晚,但财务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速度却不遑多让。与此同时,工行交出的经营答卷亦称可观:2005年经营利润达到902亿元(2006年经营利润目标是突破1000亿元)。今年一季度,工行的经营利润即完成了全年利润的20%以上,超额完成了计划指标。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工行近年的业务发展速度并不突出,其改革动作也少见大刀阔斧之举。诚如工行行长杨凯生对《财经》所言,“不能拿着6万亿资产冒险”。尽管这一稳扎稳打的作风为其赢得了称誉,但亦不无“保守”之嫌。在业内看来,工行的改革进程仍面临着多重挑战。
首先,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挑战。
今年4月,工行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在首席风险控制官(CRO)的任命程序上产生了分歧。管理层提出,由信贷管理部总经理魏国雄出任CRO,尽管魏在工行内部颇有口碑,但董事会还是提出了反对意见,其一是工行是在董事会召开前一天提交的方案,而不是在董事会规定的前五天;其次,董事们提出,CRO和主管信贷的副行长分工不明确,亦有独立董事提出这一职位应该由全球招聘。时至今日,CRO的任命仍未最终落实。
  自2005年10月股份制改造以来,工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革。改制之后,来自董事会的外部约束显然正在逐渐加强。工行的董事们还提出了向分支机构发放调查问卷,借以了解基层机构对改革的看法。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工行的管理层队伍相对稳定,改革意志也较为一致。但在如何与董事会磨合、适应新的公司治理要求方面,仍需进一步的适应性调整。
  其次,是管理机制改革和业务流程改造的挑战。
  目前,工行提出了加强集中管理的概念,管理层认为,这一提法更切合中国的银行实践。因为一方面,这有利于加强对基层分支机构的管理;但另一方面,层次越少对上级行精细化管理的程度要求就越高,管理水平跟不上就会带来风险,因此对工行这个庞大的机构来讲,内部架构的过快调整会遇到很多问题。
然而,国际一流商业银行为做到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集中,多采取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的矩阵式设计对于各个风险点的控制至关重要。中国的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事实上的多级法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风险的有效控制。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对于这一管理机制的改造不啻一个全身手术,涉及到各级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其内在阻力和潜在风险可想而知,这也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重上市,轻重组”的根源所在。
  就当前的经营而言,工行主要面对的,还包括激励约束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改革方面的挑战。无论是全面风险管理还是经济资本管理,这些西方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与手段,国内银行学习和实践得都还远远不够,工行更非领先者。2006年,工行将全面实施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在国内银行中,建行、交行早在两年前就已进行了类似的改革,然而以工行的机构和人员规模,要把利润指标核算到每一层级,真正贯彻执行起来将不无难度。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行遇到的挑战更多的带有共性色彩而非个性因素。事实上,缺乏明晰的改革框架和执行战略,是受制于历史、体制和政策因素的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共同境遇。
人力资源华恒智信的咨询师指出工商银行在完成股份制改革后,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首先,股份制改革后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不断的完善,董事会在公司治理及决策中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于高层的人事任免和战略选择、调整等决策性问题,已经并不是单纯的由几位领导人说了算,而是占到大多数的董事来决定的。
其次,工商银行在管理机制改革和业务流程改造中,面临着来自内外部传统管理模式的阻力。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仍然沿用原有的直线式管理模式,将不利于整个业务流程的效率提高和风险控制系统的有效把控。因此,采取集中化的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并对各个业务流程进行矩阵式设计,将大大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
最后,工商银行实施的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需要将利润指标层层细分到每一个层级的工作岗位,这种与“业绩增加值”相挂钩的绩效管理方式落地困难,但将是绩效管理中的一大突破。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