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从《西游记》看素质模型的应用--育人有方向

[复制链接] 0
回复
62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9-29 12:1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诺姆四达集团华南区顾问总监-曾双喜)育人有方向
  基于素质模型的人才培养,是通过对比人才标准与人才现状之间的差距,对岗位关键胜任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通俗地讲,就是缺什么补什么。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历经各种磨难,这本身就是一种实战式的人才培养。取经的过程,正是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而其中,以唐僧、悟空和八戒的成长则最为显著。
  悟空最大的问题是有组织无纪律、不服管教。刚开始唐僧对他采取教育为主的方法,教导他要以慈悲为怀、不要杀生,但是效果甚微。每次悟空不听话时,唐僧除了骂“你这泼猴”以外也别无他法。在观音给了他紧箍咒以后,唐僧就掌握了制服悟空的法宝,悟空也不敢任意撒野了,只好服服帖帖地受师傅管教。
  这个过程不仅是悟空改过自新、一心向佛的成长过程,也是唐僧领导能力成长的过程,这从唐僧在取经各阶段使用“紧箍咒”的频率上就有清晰的体现。在最初获得这一法宝时,只要悟空不听话或做错了事,唐僧就会念起紧箍咒来,念得悟空痛得死去活来,他才方肯罢休。这样一来,使悟空产生了惧怕心理,其野性行为收敛了不少,对他也起到训导作用。在悟空基本驯服之后,对唐僧言听计从,不敢轻易“胡作非为”,但由于野性难改,偶尔还会“犯戒”。唐僧这时不会随便就念紧箍咒,而是先进行说“佛”教育,如悟空再不改,他才念紧箍咒。到了取经的后期,悟空已经“佛化”,每次都是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任劳任怨,无私无畏,这时唐僧几乎就没有再念紧箍咒了。
  而对八戒的培养,唐僧也可谓用心良苦。在收他为徒弟之后,唐僧根据八戒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的特点,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目的是为了让他时刻谨记佛家的清规戒律。在取经路上,只要八戒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唐僧总是苦口婆心地教导他。正是唐僧不断地向他灌输这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才使得八戒不断成长,逐渐改邪归正。【未完待续】(作者/诺姆四达集团华南区顾问总监-曾双喜)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