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英特尔(中国)公司总经理杨旭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针对联想月初推出的低价电脑,杨旭批评其“对客户不负责任。”但杨同时表示,联想依然是英特尔的合作伙伴。
当天,联想在香港发布其2004/05财年第一季度业绩,营业额较去年同期上升10%,纯利大幅增加21.1%。
PC业会很麻烦
《21世纪》:针对联想推出2999元低价电脑,英特尔如何看待?
杨旭:对中国老百姓来讲,推出最有价值的电脑应用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不管各PC厂商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短期的也好、中期的也好、长期的也好,最关键的一点最终是用户价值。这个是最关键的。
我觉得每天最头疼的事情,是咱们中国市场发展到今天,应用真的滞后了。
咱们前十年确实卖了很多电脑,很多家庭都有电脑,北京、上海等城市家庭40%、50%都有了,但是你真正调查,去了解这些老百姓电脑用到什么程度,用到多么的好,跟美国、日本、欧洲这些发达的国家比较一下,马上可以看出来咱们的应用模式是非常滞后的。
整个过程中,从万元到8000元、7000元、6000元,现在到2000多元,其实我们已经打开的市场范围非常之大,我们应该好好耕耘这个市场。
但我最担心的并不是说今年要求价低,甚至电脑不要钱,最关键的问题是老百姓今天拿到的东西,不管是4999元、2999元,还是8999元,他是不是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电脑能做什么?谁去正确的引导过他们?
我曾经在卖场里面看到,有一个母亲带一个小孩,小孩可能是初中毕业上高中了,要买一台电脑,那个妇女很可怜不懂,站在那不说话,找一个大学生给他参考,作为专家来买,然后大学生就问,你用硬盘是多大的,多少转速的,她说我什么也不懂。但是这个东西既然买回去,这个电脑能干啥,我觉得这是本质问题。
美国市场1/3是第一次买电脑的人,1/3是更换电脑的问题,还有1/3是买两台以上的问题。而中国替换电脑人群速度很慢,更不用说买两台、三台,根本就没有应用的意识。
国外出来一个新的软件,新的应用,很多传播都在宣传,中国是听不到的。因为软件厂商确实很惨,他在这宣传了没有人买,他也很头疼。所以导致的最后问题就是应用肯定滞后,老百姓没法了解到电脑应用怎么用。
我们PC厂商应该反思,产品卖出去那么多,可是却没有人去引导老百姓的应用,我觉得这是所有PC厂商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不突破,老百姓看不到这个价值,老百姓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这个问题长久对中国市场非常关键,否则过一段时间就会掉到一个沟里,大家都很麻烦。
也就是说电脑要想用好,特别作为普通家庭,一定需要有人给他做好。现在很多电脑厂商都在困惑,电脑产业毛利率在逐渐下降,未来的方向朝什么方向去?
作为用户来说,他与其花4999块钱买一个电脑放在家里瘫痪一个月,不如花5999块钱让这个电脑永远给他带来娱乐的享受。
我们给所有用户提供远程在线服务。我们卖产品给他们,当他们在家里电脑遇到了问题,出现了病毒,有一些软件被删掉了,被毁坏等等,我们通过远程服务,调到他当前的屏幕,帮他在远程提供家庭IT服务。这就是一种价值。
《21世纪》:PC厂商应该解决什么问题才能使市场最大化?
杨旭:一是售后服务、电脑安全应用的问题;一是推广更多的应用。
很多电脑厂商卖硬件出去,上面没有附加值,没有给用户带来更多价值,没有让用户感觉到用这台电脑有什么好处。作为PC厂商推出产品,第一考虑的是这个电脑是否真正符合用户的应用需求。
从我们的眼光看,2999元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基本应用需求,128兆内存和主频1.5G的CPU不可能满足WindowsXP的要求。如果客户花了3000块钱把这个电脑搬回家,发现很多程序没办法运行,这个产品意味着什么?特别是他们生活水平也不很高,一年可能都挣不了3000块钱,我觉得这是对客户不负责。
《21世纪》:英特尔将与清华同方合作,会与同方推低价电脑吗?
杨旭:厂商推产品,价格绝不是第一因素,第一是能够满足客户的应用需求,不能说对手有2999元,我就推一个2998元,这没有意义。
早期我们也不成熟,价格战一打,也推了一些不太符合用户要求、性能比较低的产品,事实卖得并不好。我们通过反思更加深刻认识到,真正的产品就是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2999元不是价格底线
《21世纪》:2999元的电脑对电脑市场价格体系冲击是否很大?
杨旭:低价的产品不一定性价比好,2999元并不是价格底线,用英特尔的芯片也能做到,比如用赛洋1.5G的CPU,、128兆内存、40G的硬盘等,但是我们不能这样做。
这样的产品不适合家庭用户,家庭用户要求一种丰富应用的体验。这样的产品面向的是比较专业化应用的商业用户,比如说银行的柜员机,前台用的电脑等,因为这种应用很简单。
我们做了一些调查,基于非英特尔CPU的产品,目前在整个市场中,可能也就在10%、20%的水平,销售比例也是这样,所以对整个市场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21世纪》:但渠道对联想2999元的电脑反响不错,用户似乎还是对价格更敏感?
杨旭:消费者都有这样的习惯,花最少的钱买最多的东西。作为厂商有必要去引导,如果拿3999元和2999元这两个产品,客户宁愿去买3999元的,说明客户是比较理性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未来更多的功能是否可以在这个产品上运行。
《21世纪》:如果用户现在还没有认识到呢?
杨旭:厂商应该教育客户,这也是对用户负责,如果今天买一个3999元的电脑,一年之后就要换;而如果买一个4999元的,明年、后年还能用,最起码还能用两年,对客户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PC新方向
《21世纪》:未来的电脑应用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旭:现在国内几个主要的电脑厂商已经在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并且越来越成熟;而一些中小的DIY的品牌,处于比较艰难的局面,更多的DIY的品牌实际上在退出市场,这证明应该给予用户更多的应用。
用户越发成熟,选择电脑品牌越来越理智。他们不再完全以价格因素来选择,而是看厂商的信誉和品质、后期的服务能力,以及这个厂商未来发展的方向。
今后的电脑更多是数码家庭、数字办公等应用,不再是一个单机上面硬件加软件的关系,这对未来产业影响非常大,会牵涉到设备是否具有计算、通讯功能,家庭、娱乐甚至与电器技术有一些有效的结合。
以前大量数据通过电脑作为计算工具来处理,今后家里的电器设计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进来,不同的宽带,通过Internet,还是有线电视,或者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卫星,甚至通过电话线,不管哪项技术,怎么处理这些数据?
让PC厂商明白产业面临着整个应用的转型。互联互通、协同工作,电器设备之间的有序融合等,这一定是新的应用环境的概念。
《21世纪》:针对新的产业格局和应用变化,电脑厂商应该如何应对?
杨旭:厂商应当认真思考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能够满足用户数字家庭解决方案、数字办公,以及所有的这种生活、工作的信息化。
电脑厂商有责任把科技和人们的生活、娱乐结合在一起。使客户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一种数字化生活的感受。
我们要把应用宣传、介绍给大家,使产品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让客户知道更多东西,体验更多新的感受。电脑从打字到多媒体,再到能上网,实际上是一项项新的应用在加入,使得电脑不断地发展。
1999年2000年的时候,互联网发展地非常快,那个时间点是电脑市场发展最快的时候,但那个时候并不是电脑最便宜的时候,却是应用发展最快速的时候。未来要想谋求电脑市场更快速的成长,最关键的事情依然是让客户知道,电脑今天在这种更高的技术平台上,能做什么更多的事情。
《21世纪》:英特尔如何应对这种产业变化?
杨旭:我们要让PC厂商明白,产业正面临着整体应用的一个转型。今后我们提供的产品更多地考虑应用的问题,这是一个新的产业链。
国外应用靠软件厂商推动,软件的价值得到承认,而中国市场软件得不到承认,应用推广困难,所以中国的PC厂商需要反思,绝不能仅仅把自己的硬件推给用户就算结束了。
电脑这个市场是一种启发性市场,靠新技术启发,新技术使电脑的功能、性能不断提升,五年前谁也不会想到可以在网上看电影,所以中国的PC厂商必须要让用户明白这个技术平台可能带来的应用价值。
联想依然是合作伙伴
《21世纪》:英特尔与清华同方会有具体的合作计划吗?
杨旭:我们以后要解决的是:数码家庭里的电器之间怎么样互联互通;宽带进来后,通过什么屏幕显示;电脑要做一些什么处理,这些有很多具体技术要解决。今后和清华同方合作,最终也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去推动更丰富的应用环境。
《21世纪》:联想认为农村用户会成为他们最有价值的用户,您认为实际情况如何?
杨旭:寻找有价值的客户很重要,应该说所有的客户需求都是我们努力满足的方向,但是任何一个厂商,都不具备百分之百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我们应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需求,做绝大多数用户需求的产品。
《21世纪》:英特尔和联想今后的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
杨旭:我们做任何东西不排除联想,联想今天还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做任何东西有竞争但不能有排他性。
怎么把电脑做得更便宜一点,在竞争、质量强一点,中国老百姓很关心这个问题。对中国市场和老百姓来讲,我们应该在引导和沟通过程中告诉他们应用,使我们的产品有竞争性和应用价值,同时还要把潜在所需要的应用提前告诉老百姓。
英特尔和联想之间可以合作,大部分我们还在合作。市场在发生变化,我们不会做一些短期行为,姿态要放得更长远,我相信如果明天联想和我们合作,也要谈未来推动应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