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果子熟了还等什么?

[复制链接] 1
回复
96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8-8 20:4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果子熟了还等什么?

 案例一:酒厂老板成了MBA“教头”

  单先生是山东一家地方酒厂的老板,靠酒水起家,但现在他更喜欢自己的另外一个身份:一家企业培训机构的股东,生意场上,他常常自豪地说:XX大学的MBA班是我们投资办的。尽管夸张,但与高校合作办班却是事实。2年前,酒水生意一直不见起色的单先生敏锐地捕捉到教育培训市场的商机,他找到了东营市的一家高等技工学校,关于教育培训的事双方一拍即合,学校无偿提供两间教室,其他软硬件设施由单先生和朋友共同出资,5年后,硬件设施归校方所有。有了场地和设备后,单先生接通了网络教育专用光缆,这还不够,他们又设法成为当地教育电视台的合作伙伴。有了这一系列的包装,单先生这才直奔主题,找到高校商谈MBA落户东营事宜,学校负责培训、教学、发证,其他的至于生源、场地、教学设备等等,由单先生公司负责,利润分成。这样的合作,双方都是扬长避短,协议当然很快就签下来了。

  为了保证生源,同时也考虑到一些企业老板、管理人员的时间、精力难以集中,基础参差不齐,他们的MBA培训不以获得学位为目的,学员只要参加完学习,便可获得由高校颁发的结业证书,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可授予MBA学历证书。尽管最终可以拿到证书的只能是一少部分人,但单先生的学员依然源源不断。

  单先生讲,他们的竞争对手不少,之所以公司能一步步越做越好,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前期投入下足了功夫,光是硬件投入就花了100多万元。另外,他们善于借用权威品牌。现在,单先生的公司不但做MBA培训,企业管理人员短训,还与政府主管部门,承办专业技能培训和认证培训;与高校合作,承办专升本考试。据单先生讲,100多万的先期投入2年内回收不成问题。

案例二:营销人生

  任伟女士是济南鼎新管理培训中心的总经理。两年前,在一家大企业做营销管理工作的她,在实践中发现营销人才的欠缺。她毅然辞职,搞起了营销人才培训。

  为了拿到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和各项审批手续,任华没少到各主管机关打交道。依靠过硬的软硬件条件,鼎新被国家营销职业资格认证办公室授权为“济南工作站”,负责该职业资格的培训和认证工作。

  营销培训是一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课程,为了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鼎新不惜重金聘请国内著名营销专家及各行业营销实战高手,组建了一支集理论与实战于一身的培训师团队。有意参加培训的顾客可以免费试听,试听满意再报名。

  营销培训本身是为别人做“嫁衣”,但它本身也需要营销。对此,任女士说:“我们的学员就是我们的最好营销员”。从鼎新走出去的学员被知名公司录用,有的被提升为主管或部门经理,还有的从民营企业跳槽到外资企业。学员到用人单位后的良好工作表现引起了连锁反应,许多用人单位请求鼎新给他们推荐学员。此外,在鼎新学习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使许多学员获得了实力与自信,开始自己创业。营销知识与能力是老板的必修课,鼎新将成为培养老板的“黄埔军校”。

  有位学员以《营销人生》为题描述他听课的感受:“人生很大、很长,营销不过是一方面而已,但一方面改变一生,足够了。”“销售是一滴水,营销是一片海。如果你以为你懂,请来听一下;如果听完后还以为你懂,那我就什么都不说了。”还有位学员说:“这个收获会影响我的将来,我想是我的转折。”

  “你是树枝,我是树干,全力支持你迎击生活风雨,伸展得更高更远。”这是鼎新的企业理念,也是对她所有学员的期许。

关于培训:一组不可不知的数字

95%以上外企重视管理队伍的培训,年人均受训时间为65小时;

  72%的民营企业重视管理队伍的培训,年人均受训时间为13小时;

  10%以下的国企对培训工作表示重视;

92%的民营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64%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制度,但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声称自己的制度流于形式;

  12%的企业拥有自己的培训设施(教室及教学设备);

  61%的企业有自己的年度培训计划,但大部分未能得到很好执行;

  92%的中层管理人员认为公司并不重视培训,并且,他们自己对培训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86%的人认为“如果不培训,能力会下降”;

  67%的人认为“培训是公司应当提供的”;

  61%的民企有自己的培训计划,但大部分得不到有效执行,而是在培训前临时制定;

  88%的外资及合资企业有可持续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公司的经营需要制定培训;

  96%的国企不愿在培训上投资。

点评:抓住培训背后的财富

刘学民 (知名管理咨询师)

从通用电气公司的克罗顿维尔的“大坑”,到国内众多企业的职工大学,从良莠不齐的MBA班教育,到五花八门的资格证书认证,从密布城乡的职业培训机构,到行色各异的培训教官,可以窥豹之一斑——全球化培训浪潮无处不在。培训和学习,成为当前的一种时尚,时尚的背后,暗含着财富的再次分配,分配的过程难免规避一个事实,那就是有的人赚个盆满钵溢,有的人混的遍体鳞伤。

无论是培训工作的落实,还是培训产业的壮大,把培训事业这个蛋糕做大做强做的有滋有味,无疑是投身其中的有识之士的最大梦想。一个多赢局面的形成,很多时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幻“乌托邦”。

毫无疑问,培训的价值是无可厚非的事实,在美国权威机构和著名跨国公司的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培训,尤其是企业员工在职培训(OJT)是在所有培训中意义最大的方式。国内企业对于培训工作的重视和培训产业的关注,也是随着一个所谓“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运动”开始的,由于众多原因,我们对于培训价值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分歧。

认识上的分歧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培训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发展的瓶颈从外部环境转向内部管理,管理者素质和普通员工的能力需要大力提高。所以在急剧的变革时代,企业对于创造力和效率的需求程度越来越强烈,所有这些竞争要素的获得,离不开培训工作的开展。

急需往往导致盲目,从这几年对人才培训观念上的转变就看的非常清楚了。前几年的时候,企业在招聘人的时候往往看重学历,结果找来了很多不符合企业发展的所谓“人才”,转念又开始花大价钱到高校接受再教育,结果又导致空有其名或者人才流失,还有的从名校或者权威机构聘请专家讲座,往往因为和领导者发生“洗脑”方式的冲突而引起内部价值观混乱。很多企业在这个时候打了退堂鼓,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因为培训在这些企业领导者眼里,不过是用来对外炫耀的幌子,而没有当成改善内部管理和提升效率的杀手锏。

与急需相对应的,就是咨询培训机构的培训供应还急待改善。目前终身学习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认同,很多企业在不断加大企业员工在培训教育方面的投资。因此培训机构了解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对知识整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差异化的培训服务,不仅是对培训机构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有利于培训机构建立品牌、提升品牌内涵以及打造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方面,国内绝大多数培训机构还有很多地方有待大力发展和积极改善。

  培训服务产品的供应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眼前的需求,要想在这个事业领域做出好文章,临时凑场拉三五个人一两杆枪是不可能赢得更大的市场利益的。至于那些规模稍大一点的培训结构,实现产业化运作的路子依旧任重而道远。

  无论对企业而言,还是针对培训结构,创造社会价值最大化是最终目的。企业经过职业教育训练使得自有人力资本增值,培训机构通过高质量的培训服务创造利润空间,双赢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沙发
发表于 2005-5-12 22:33:55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楼主是否也在此列?

果子熟了还等什么? 如果你是果子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可以为你提供舞台,将知识与更多人分享吧。

senthway_3721win@hotmail.com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