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古代兵法的一些原理是可以运用于指导现代企业竞争的。
我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望大家积极参与、相互启发、一起进步!
计篇:“计”是比较的意思。孙子强调,应该先“计”后战,通过“道、天、地、将、法”五要素七个方面的考察(校之以计而索其情),预先“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在宏观上有胜利可能的基础上,“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即发挥将帅的主观能动性,“因利制权”,行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为核心思想的“诡道”。
可以说,这是孙子兵法提纲挈领的一篇,它强调了战争取得胜利的两个基点——实力跟权谋。现代企业竞争也是一样:没有实力(包括技术、人才、机器设备、充足的现金流等等)不行;有了实力,不懂得策略性的运用、让其最大限度地被利用起来也不行。
至于“道、天、地、将、法”如何对应于企业运营中的概念,我的看法是:道——文化;天——企业宏观政经环境;地——目标市场位势;将——人本;法——流程。
作战篇:为尽可能减少战争对国力的巨大消耗,孙子提出了几点战略主张,一,“兵以拙速”;二,“因粮于敌”;三,”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以期”胜敌而益强“。
实际上,这三点同样能够移植到企业竞争上来——竞争时快速行动、在自己并不擅长的价值链环节与专业公司结成战略同盟、将注意力只放在能够快速带来现金回报的项目。或者不妨理解为竞争成本控制的妙方。
谋攻篇:谋攻,即谋划攻敌之道。孙子提出了四种战胜敌人的策略,并给出了自己的评价“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它们分别可看作企业竞争领域内的价值创新、战略合作、差异化竞争、同质竞争。
形篇:形,是指军事实力。孙子强调”先胜而后求战“,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如果不能做到这点,”不可胜者“,则”守也“,即要”修道保法“,持重待机。也可以说孙子的行事风格极其稳健。竞争也当如此,内部管理基础、资金实力、人才储备、市场调查等等没跟上来之前,是不适合盲目拓展新事业的。
势篇:孙子认为”战势不过奇正“,”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企业运营的过程也应遵循”正合奇胜“的原则,即一方面要稳定现有事业、项目,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新事业、新项目,自觉超越自我,新事业不断变为老事业,老事业又变成新事业,循环往复,所谓”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虚实篇:避实击虚是兵法要义,同样是企业竞争方向选择的根本原则。
军争篇:孙子在这篇讲到了两军相对而争利时应做到“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这六句话可以缩略为两句话“始如处女,动如脱兔”。其实这也完全适用于指导企业如何把握竞争机会,不是吗?企业在准备抓住一个市场机会时,首先应该做充分的市场调查和信息搜集工作,以便决策;而在决策作出之后,则应迅疾行动,在对手尚未反应过来之前即推出新品、抢占市场。
九变篇:企业经营应克服盲目多元化的趋向,因为”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而且一线事业部的主管对于总部的错误决定也应抵制,”君命有所不受“。另外,企业在采取进攻行动之后,应积极防御,通过构筑进入壁垒等措施来保障企业利益和地位。所谓”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还有,企业在做任何决策时均应兼思利害,”杂于利,则务可信;杂于害,则患可解“,企业应有风险意识。
行军篇:这篇谈到了所有组织通用的御众之法,即”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也就是制度管理和人本关怀并举。
地形、九地略
火攻篇:孙子在这里总结了战国时期新出现的一种战术即火攻的规律和应用特点、条件,体现的是一种及时吸收新知的精神。企业也应不断学习,成为学习型组织,才能应对当今动荡的生存环境。举例来说,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已是无所不在,每家企业均应构建自己的信息平台,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张瑞敏说得好”不触网,就死亡“。
用间篇:这骗可以用在企业竞争信息管理上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