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影 要对思想有很好的理解就要理解历史,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想想看,我们许多学科都从历史开始学,政治自然要学历史,军事要学战史,经济学经济学史,哲学学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学文学史,艺术有音乐史、画史,还有科学发展史,理工似乎没有学史,但教材的编排按从易到深实际上是按该学科的发展史进程编的。 为什么都要学史?这是因为学科理论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从一个理论发展到更新的理论都和当时实践的情况有关,了解历史可以更好的理解理论。因为历史从来不会重复自己,但在不断的重复自己的规律。 任何理论都是从一定实践中总结出来然后有为了新的实践而存在,因此理论不是凭空产生,也不是某个睿智的人的天才构想。比如管理学,泰勒制是泰勒根据福特工厂流水线生产方式总结的理论,事业部分权理论是根据阿尔弗雷得在通用汽车的政策总结,企业文化理论是根据日本一些大公司以及IBM、3M等公司在7、80年代的实践中总结,核心能力理论是根据英特尔、本田等公司的政策总结的。也有其它一些理论是理论家们自己实践的,如著名的霍桑工厂试验。理论的产生过程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先有某种不成熟但成功的实践,由某些睿智的人察觉到并总结出来,然后大家发现其价值就都采用,这个过程都体现在发展史中。 理论的产生有其实践基础,其广泛应用则有深厚的背景。如事业部分权理论的广泛应用是因为企业越来越大,传统的直线职能制已经无法高效的使用;企业文化理论则是因为正式的制度管理已经很难再提高企业内部的效率了,也是因为当时社会的教育水平已经和战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古代理论也一样。孙子兵法是孙子总结春秋前大量的战争的结果;儒家思想的根源是周文王的易经,是当时奴隶制维护者需要维持传统的秩序,当时的状况是周王室权利的衰落,这套理论自然无人理睬,而法家思想的根源是道德经和管子,在特定环境下有强国的功效,很得当时诸侯的心。一旦天下归一,秩序又是最重要的,最好的方法是统一思想,所以才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才有汉武帝的“罢庶百家,独尊儒术”。但天下归一并不等于矛盾没有了,表面的思想统一不能掩盖实际的争斗,所以即要维持秩序,又要为利益的平衡而斗,就成了“阳儒阴法”。 古为今用实际上用的就是历史的规律,但是历史毕竟不会重复,因此简单的照搬是不行的,重要的是理解规律才能应变。《孙子兵法》是竞争的学问,但军事竞争和企业竞争是有不同点的;儒家学说是建立秩序,对企业文化建设有指导意义,但儒家学说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愚民政策基础上的,这在现代企业不全适用。所以,古代的经验理论很多规律是有意义的,但要变成可操作的理论还是要化些力气。 如果你对思想史有一定了解你就会发现任何很成功的思想都是最传统的和最先进的思想的结合,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是中国最传统的军事思想和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思想——辨证唯物主义相结合,这确能够给我们启示。 我们都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很高兴能够和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