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coco339在2004-7-28 20:52:04的发言:
仁,须坚守如山;智,则善变似水。
应该是中国自古以来推崇的境界吧~~~~
于自然中得其理,循其形,证其心,不亦乐乎?
南怀瑾罗嗦了一大通,还不如coco339的解释。呵呵。
南怀瑾《论语别裁,雍也第六》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这几句话,一般的人说,“知者乐水”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水性流动。“仁者乐山”是说仁慈的人喜欢山。如果这样解释,问题大了。套用庄子的口吻来说,“知者乐水”,那么鳗鱼、泥鳅、黄鱼、乌龟都喜欢水,它是聪明的吗?“仁者乐山”,那么猴子、老虎、狮子都是仁慈的吗?这种解释是不对的。正确的解释是“知者乐,水。”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不是我故意作此解释的。
为什么不是我故意的?再看下文就知道,他说知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这不是很明白吗?硬是断章取义,说“知者乐水”是喜欢水,“仁者乐山”是喜欢山,这是不对的。有些人的学问修养,活泼泼的,聪明人多半都活坡,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这么个气魄,这么个气度。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宁静得和山一样。所以下面的结论:“知者乐”,知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这是连起来的意思,千万不要跟着古人乱解释:聪明的人一定喜欢水,仁慈的人一定喜欢山。那问题就很大了。
这个解释,其实是胡说,你看看句子的排比情况。“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样出来两个“知者乐”,不伦不类。
“圣人”随便那么一说,我也大可以向coco339那样随便一解,如果搞什么引经据典,一则活得太累,二则把语言中活活泼泼的东西全部扼杀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30 0:31:3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