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胡涂 - 

[推荐]历史上最经典的照片集锦

[复制链接] 43
回复
1289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楼主| 发表于 2002-12-30 23:54:00 | 只看该作者

21 [亭亭玉立]

1927年,韦斯顿的摄影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在访问一个画家朋友时,他带回了一批贝壳。他对它们进行长时间的曝光,试验各种可能想到的组合安排,布光,运用背景。这些贝壳照片带着一种强有力的形体感和神秘的内在生命。这使得它们跟以前出现过的静物照片具有了显著的区别。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23023541533315.jpg[/upload]
22
 楼主| 发表于 2002-12-30 23:54:00 | 只看该作者

22 ["艺境"]

同样是静物摄影杜瓦诺斯眼中的雕塑则显得写实多了。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23023543668505.jpg[/upload]
23
 楼主| 发表于 2002-12-30 23:55:00 | 只看该作者

23 [刺杀肯尼迪的凶手被枪杀]

“奥斯瓦尔德出现了。我举起照相机,察觉到有人从人群中挤出来。他向前迈了三步。我按下快门。我直到听到了枪响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人们向鲁比扑过去时我照了另一张照片。可是闪光灯不起作用,又来不及充电。”我一直为第一张照片感到担心。我有没有过早地按下快门?差不多过了两个小时我才能够从监狱里下班回办公室去把照片洗出来。快门没有按得过早。”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2302355854303.jpg[/upload]
24
 楼主| 发表于 2002-12-30 23:55:00 | 只看该作者

24 [你先请]

猫米特和狗托森正在决定谁先下嘴。金花鼠吉姆万万没有想到,主人刚离开家自己就要变成这两个“朋友”的晚餐。它们三个都是马克家喂养的宠物。在主人面前,它们似乎是亲密无间的伙伴。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23023553388617.jpg[/upload]
25
 楼主| 发表于 2002-12-30 23:55:00 | 只看该作者

25 [饥饿的苏丹]

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赢得九四年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当

人们纷纷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他以新闻专业者的角色,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鹰,看着小女孩离去。在他获颁这一生最高的荣誉,两个月之后,卡特自杀身亡。道德良心上的遣责,可能是卡特无奈结束生命的原因之一吧?
在我们周遭,正有无数这样的图像在形成、在发生,你我是否也仅止于按下人生镜头的快门,然后,漠然地擦肩而过?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23023555736462.jpg[/upload]
26
 楼主| 发表于 2002-12-30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26 [乡村医生]

1948年,史密斯被《生活》杂志派往科罗拉多州的克瑞米林拍一个工作中的医生。这次史瑞米林之行也促成了史密斯第一本摄影作品集的诞生。史密斯曾经作为战地摄影记者随美国空军来到了太平洋战争的战场。但最终,由于他的成果不受编辑的肯定,史密斯被子辞退。

他认为如果使用得当,摄影将"促进改良和理解的伟大力量",他认为实事摄影不在于事先如何安排,更重要的是其内容含能被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读者所领悟。就像这位抽着烟,端着几乎末碰的咖啡的杰瑞亚尼医生那样,史密斯也在捕捉着此际和下一时刻之间的人生的感觉。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23023561830612.jpg[/upload]
27
 楼主| 发表于 2002-12-30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27 [模范监狱所见]

瘦削的腿脚和手臂竞能从狭窄的铁栅缝里伸出。怒吼的嘴巴隐约可见,这所“模范监狱”究竟“模范”到了什幺程度,也就可想而知。布列松善于在日常生活的场景里发现隐藏着的问题和内在矛盾。他说:“摄影,意味着在若干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同时认识出现象的本质,又能快速地把有含意的形式,严密地组合起来。这是一种使自己的头脑、眼睛、心灵同时集中在同一个轴心上的活动。”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23023564982244.jpg[/upload]
28
 楼主| 发表于 2002-12-30 23:57:00 | 只看该作者

28 [雕塑家贾柯米蒂]

布列松拍摄人物时,经常喜欢在他们的动作过程中下手。这张意大利现代派雕塑家贾柯朱蒂的照片,就是在他们搬运雕像时抓拍下来的。抓拍的时机,恰好是贾柯米蒂处于两个塑像之间,而且举步前行的姿态又与前景中塑像的身姿有某些相似之处。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2302357790482.jpg[/upload]
29
 楼主| 发表于 2002-12-30 23:57:00 | 只看该作者

29 [布列松习作]

这张照片的题材并不重大,但却是布列松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表现一个男孩: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的走回家去,好象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照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抓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坚持的基本手段。他从来不去干涉他的拍摄对象。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23023572454530.jpg[/upload]
30
 楼主| 发表于 2002-12-30 23:57:00 | 只看该作者

30 [苦难的眼睛]

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先后采访了中国的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面的男孩子照片,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队伍中抓拍下来折,照片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难。布列松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著名的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格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影好象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23023574187083.jpg[/upload]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