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寒冬要看什么书?fficeffice" />
股市跳水,连英女王也没能幸免,直亏37%,于是股市冷了下来;
网上流行“不浪费,不消费”的过冬指南,于是整个市场都寒意浓浓。
但正如北半球的冬天是南半球的夏天一样,图书市场成了这个经济冬天里一抹珍稀的阳光。
美国诗人爱默生说:当人们自以为头脑清醒的时候,书就会像闲物一样被搁置一旁,偶尔把玩。但是一旦环境发生深度变化,人们原有的思维方式迅速地被时代抛弃,书就成了莎士比亚所说的“全人类的营养品”,人们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它来舒缓焦虑、答疑解惑。
中国图书业的第一个春天出现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深层变革的年代,催生了中国图书业的大繁荣:时局类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生活类的《庄子》;专业类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社会百科全书类的《吕氏春秋》……
在经历了1929~1933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以及二战的破坏之后,一部传世的励志小说《老人与海》重新激发了美国人的斗志,原本颓废的美国人都学会了书中的名言:“我们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那么,在当下这个经济的冬天,又有什么书会大行其道?
1.企业转型类图书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御寒最好的方法便是“驱寒”,从而获得一个温暖的春天。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口号,曾经打赢了全球范围内的价格战,但向成本索要利润的低附加值出口模式终究还是走到了尽头,难过的世界工厂被推到了转型的非常时刻:从成本主导型向品牌主导型经济转变,从OEM(代工)到OBM(品牌)转变。
他们知道,转过去就能看见温暖的春天。但谁能顺利地在危机中完成这艰难而充满风险的华丽转身?于是,处于恐慌和迷茫期的人们纷纷转向书店寻求这次危机的“答案”。
2.财富保全类图书
“大笔消费未来钱”的美式生活方式已经宣告作废,红杉资本告诉人们:现金比你妈妈重要。如今英国厕纸销量正在下降,浪漫的希腊和意大利人已经开始回家吃饭,西班牙离婚率下降30%,日本的修鞋铺突然火爆,美国在街区开起了省钱培训班,新节俭主义的生活方式开始在全球流行。保存现金过冬成为企业与个人御寒最现实的途径。
但是司马光早就预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生活如何量入为出”与“经济如何稳定发展”一样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人们需要从书中找到最佳答案。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稳坐亚马逊“最有影响力书籍”排行榜榜首,有网友在榜单下留言大赞这类书的价值,“对于现行经济形势,这是一本绝好的书籍,它告诉我们如何省钱,如何把一美元掰成两半花。”
3.个人修炼类图书
当年东汉刘秀带兵出征,连吃几个大败仗。夜里巡视营房,发现军官和士兵们都很消沉,有的唉声叹气,有的黯然神伤,有的提笔写家书大抒思乡之情,只有一个人,坐在营房里不动声色地擦拭各种武器,准备第二天的战斗。刘秀暗想:这小子能成事儿。这个人就是日后成为辅佐刘秀建立丰功伟业的重要功臣——大将军吴汉。
面对挫折的时候,哭天抹泪、咒骂抱怨、悲观消极,只会让冬天更加寒冷,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冬天”埋头擦亮手中的枪,加强专业知识的修炼和全面素质的培养,等待“冬天”过后的温暖。
4.励志鸡汤类图书
我们是从一切价值被高估的时代走向寒冷冬天的一代人,价值的迅速回归让这场寒潮直钻进人们的心里。当人们自我认知模糊、身在歧路、举目苍茫的时候,一碗励志的心灵鸡汤像一支兴奋剂,虽不能强身健体,却是振奋精神的良药,让人们有勇气去面对明天的生活!
5.爱情童话类图书
1936年,罗斯福总统郑重地握住一个美国小女孩的手说:谢谢你对国家做的一切。这个小孩就是著名的童星邓波儿,她在大萧条时期为千千万万的美国人带来了难得的欢笑。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部《泰坦尼克号》一举创下票房新高,并且让全世界的人们久久地回味着浪漫的爱情。
美好的童话故事,浪漫的爱情故事,为在寒冷中摸爬滚打的人们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和短时间的逃避。“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以算是人们在冬天的一种“情怀式”御寒。
冬天里紧缩的是物欲,但不一定是幸福指数。只要人们对幸福的需求还在,再冷的冬天,也总会找到温暖的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