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经理人的职业修养ffice ffice" />
关系、学历一向是中国企业通用的用人标准,积重已久。当新经济大潮袭来之时,作为以民间或个人资本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产业业乃至IT企业也没能走出这条老路,更有甚者,在这个行业,除了前述,更有以知名度为用人标准,带出种种问题导致最终企业人才流失不断,开发项目中途搁浅,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企业选将不当,而使所选将才不够资格。而二者归根结底问题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什么是职业经理人应有的素质。
作为一个标准的职业经理人,除了所应具有的业务和管理知识与才能以外,最关键的就是能够带领属下协同作战,共渡难关。但是,就目前的绝大多数企业和绝大多数职业经理人却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最关键的一点,甚至有偏狭者认为,只要有制度和程序,就可以达到使企业按部就班前进的目的,事实不然。人是一种感情的动物,对于感情的动物来说,任何枯燥的教条只能导致无法控制的离心力。
可以说,一个企业能否形成企业文化,形成企业凝聚力,关键在于经理人是否有足够的人格魅力。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东南沿海地区的家族企业,尽管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人才,为什么却可以常年立于不败之地?其原因就是家族企业本身的凝聚力加上家族中有声望的长者在企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们的高新科技企业的经理人,虽然大多从国外留学归来,有着坚实的学术背景,但往往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研究和了解不够,在认同传统文化多与西方文化的中国职员中无法建立威信,更无法树立个人的人格魅力,故此常感叹于管理难、沟通难也就在所难免了。常听某IT企业走人不断,核心机构人事紊乱频仍,同经理人在文化上的欠缺不无关系。
那么,什么是职业经理人应有的文化道德标准呢?参考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和东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我总结出六个重要的条件:忠、义、和、信、智。
忠于资本
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无条件地忠于资本理论是最基本的素质。请注意,这里所说的的资本理论而不是资本本身或是它的持有者。也就是说要忠于资本运作的规律。常见到有的经理人过分忠于投资人,最终因为忽视了资本运作的原则和规律,导致投资人最终损失惨重而自己最终也损失惨重的例子,不胜枚举。而那种过分忠于资本,甚至为获取资本不择手段的职业经理人则更不足取,因为他随时可能为资本放弃原则,这样的经理人最终不是个人私欲膨胀,壑欲难填,就是造成整个管理层分崩离析的祸首,更可怕的是,这种壑欲往往会传染其他同僚下属,导致公司很难扭转这种人人自私自利的局面。
这两种人往往都是由于投资人目光短浅,只重眼前利益造成的。或者因为前者让自己顺心,陶醉于浮夸和吹捧、盲目崇拜;或者因为后者能够短期带来效益,其实这无异于杀鸡取卵,自绝后路。
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应该是胸怀大志,有自己对资本乃至对社会独立的见解,有全面的、长远的规划和近期的计划,对于投资人尊重但不妥协,以事业为前提,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充分尊重经济规律,并坚持维护这种规律的合理、合法性,并贯彻始终。
而投资人也应该认识清楚,职业经理人是请来协助自己使资本升值,而不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图自己一时畅快和心情舒畅的,明白了这一点,在选择经理人时就会有一定的取舍和标准,不会为一些表面的假象所迷惑。
义于投资人
那么,在职业经理人与投资人之间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用中国传统中的道德标准“义”来形容这种关系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大学》章句: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就是说,当投资人充分尊重经理人的意见,并且给与与其工作相当的待遇和权利的时候,经理人应当以“义”的心态,完成投资人的要求。所谓“义”就是以维护投资人的利益为己任,对投资人给予自己成就事业的机会全身心地回报,这种全身心地投入,和处处维护投资人的利益的行为就是“义”的外在表现。
对于投资人的“义”是职业经理人的最基本素质之一。由于自身的机会源于投资人,那么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就是维护自身的利益,可以说,这种信任与对信任的回报的关系就是现代商业中劳资关系的结合点,也是资本主义从马克思所批判的“剥削剩余价值”的原始积累走向现代的“博奕双赢”的动力。可以说,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社会缺少了这样的一个信任和被信任的关系,就离分崩离析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