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谷歌怎敢再说“不作恶”?官司缠身产品广受批评

[复制链接] 0
回复
72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3-3 16:2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 之前号称“不作恶”的谷歌,近来官司不断。值得关注的是,谷歌在喊冤的同时故伎重演,希望把一个纯粹的商业刑事案件变成一个政治事件,甚至让美国国务卿希 拉里向意大利施压。

  之前号称“不作恶”的谷歌,近来官司不断。2月24日,谷歌3名高管在意大利因侵犯隐私罪被判处6个月有期徒刑。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决定对谷歌搜索 引擎和广告搜索服务启动反垄断调查……

  在微软公司的博客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话:“随着谷歌实力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开始投诉谷歌。投诉内容涉及到谷歌目前从事的各个市场 领域。其中一些投诉反映出谷歌在相关市场领域中采取的强硬立场,一些投诉反映的是谷歌运营方面的一些秘密。还有一些投诉涉及到反垄断问题。”那么,遭到投 诉的谷歌相关产品究竟是哪些,这些产品又是怎样触动了某些人群的神经?

  “作恶”产品之一:图片、视频

  触怒人群:家长、多国网络监管部门


  谷歌3名高管被判刑,问题出在谷歌旗下网站YouTube,该网站发布了一段残疾少年被人欺负的视频,其中显示一个有自闭倾向的学生在校内被4人殴打 和侮辱的画面。在法庭上,谷歌声称自己只是提供互联网平台,并没有对内容进行审查的义务。这与谷歌中国被指涉黄后的说辞基本一致。

  值得关注的是,谷歌在喊冤的同时故伎重演,希望把一个纯粹的商业刑事案件变成一个政治事件,甚至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向意大利施压。这令人联想起目前余 波未消的“谷歌退出中国”事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李斯颐指出,世界各国都有信息审查制度,尤其是针对恐怖信息、儿童色情等内容的审查。谷歌擅长利用舆论保护自身,但一 旦涉及此类内容,各国都不会认可。即便在谷歌总公司所在的美国,也必须从安全出发,不准某些信息自由传播,既包括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国土完整、宗教和谐等 方面的信息,也包括可能有损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资讯等。

  有分析人士认为,作为首例因用户上传分享视频而被法院定罪的案例,意大利法院的判决对互联网行业影响深远,它不仅可能会改变主流分享网站的商业模式, 甚至可能会因此改变业界对互联网的理解。

  “作恶”产品之二:资讯、视频、地图

  触怒人群:媒体、各类网站、反垄断机构


  谷歌资讯、谷歌地图、谷歌视频等多种产品提供服务的基础是信息,而这些信息来自全球媒体和各类网站。谷歌的这种搜索服务受到了用户的好评,但是其无偿 使用信息,并以此获取广告资源的盈利模式则引起了信息提供者的抱怨和警惕。

  德国的报纸和杂志指责谷歌新闻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抢走了它们的读者;德国地图网站则称谷歌摧毁了其农村市场;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从谷歌旗下的 YouTube网站中撤销发布的视频;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也要求从YouTube上撤下部分奥斯卡颁奖视频……可见,这些信息提供者已经不再愿意做谷 歌的“免费奶妈”。

  谷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也触怒了一些反垄断机构。这些机构担心,谷歌滥用了公司在网络上的主导性地位。谷歌的手段是从其他新闻网站获取头条新闻和新闻简 述,除非这些新闻网站明确拒绝转载。此外,一位网络工程师透露,谷歌可能使用过滤器将一些网站从相关搜索结果中剔除,从而令它们蒙受商业损失。

  “作恶”产品之三:Gmail之谷歌Buzz

  触怒人群:普通用户


  2 月11日,伊朗电信商宣布将永久关闭谷歌的电子邮件服务Gmail,并推出国家电子邮件服务。就在同一天,谷歌推出了Buzz服务。这种类似 Twitter的微博产品一经推出就面临着批评声音,原因在于三个“自动”:自动为Gmail用户注册Buzz服务,而不是由用户自主注册或“选择加入” 这种服务;根据用户最常用的Gmail通讯簿里的联系人自动为其创建社交网络名单;将用户的微博更新内容自动发送到好友的Gmail邮箱中。这一切很容易 使人在无意中泄露自己的私密信息。2月16日,美国电子隐私资讯中心指出,Buzz服务违反了联邦个人消费者保护法。

  一位女士在使用Buzz后气愤地写道:“我和母亲、男友用Gmail通信的频率最高。不过,排在他们之后的人是我那该死的前夫!谷歌Buzz自动设定 他们(包括我的前夫)可以看到我的一些私密信息,要知道这些信息本来是只有我的男友才有权知道的。”

  一家网络公司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谷歌的真正目的其实是想知道用户在聊什么、看什么。它并不在意你在Buzz上是否活跃,而是观察你输入的信息,直 至对你了如指掌。之后,谷歌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推送广告、个性化搜索……”

  “谷歌对所有用户的搜索记录、IP地址以及使用偏好都会存入档案进行分析。有些技术至上主义者认为,谷歌存储这些信息是用来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但是 我更关心的是个人信息安全。”大学生张雷这样说。

  “作恶”产品之四:数字图书馆

  触怒人群:作家、出版商


  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已经触怒了多个国家的作家、出版商。

  在中国,谷歌于1月12日单方面中止了第四次谈判,中国文著协同谷歌的谈判因此陷入了 尴尬局面。在美国,谷歌同样陷入僵局。15名印度作家和出版商,以及印度两个版权保护组织向美国法院提交文件,反对谷歌提出的图书和解协议。在印度提出反 对意见之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的作家、出版商和其他组织向美国纽约南区地方法院提交文件,反对谷歌修订后的图书和解协议。最终,法院决定无限期推迟是否允 许谷歌将数百万册图书进行数字化的裁决。

  同时,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也使得一些国家开始担忧文化安全问题。不少国家选择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继欧盟推出“欧洲数字图书馆”之后,日本、法国已 建立国家级数字图书馆,德国政府也正式推动“德国数字图书馆”计划,将于今年内正式上线,有逾3万家图书馆和博物馆参与其中。

  谷歌提出的和解协议严重违背了国际版权法律,该和解方案将允许谷歌通过互联网扫描、出售书籍,并利用“自动放弃”条款诱使版权所有者接受这一协议。一 些作家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在任何地方复制他们想复制的内容,然后要求其他人自动放弃,这不合理、不合情也不合法,但谷歌就是这样 做的,很霸道。”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