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燕/林洸耀
路透北京3月1日电---尽管中国在今年有望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高房价等民生问题却凸显社会分配"不公"痼疾,以至于温家宝总理亦明确期
许"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而这也无疑会成为本周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的关注焦点.
经济发展追求效率,社会发展强调公平.当中国经济以接近两位数的增幅快跑了三十多年後,现在或许是该调整一下脚步,更多考虑社会发展的公平性问题.而如何
从制度设计及现行体制的完善,推进中国的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或许也将是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温家宝在上周末与网民的交流中指出,"我觉得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国民收入分配,现在在国民收入分
配当中,居民收入的比重比较低."
他表示,要注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个人工资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二次分配当中更加注重公平,即通过财政和税收,更加照顾困难群
体.
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官员称,"当财富越来越集中的时候,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大,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政策的制订,也就谈不上社会发展的公平性,而这也
恰恰是中国目前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
根据部分国内网站征集的两会关注议题,"反腐倡廉、社会保障、收入分配、遏制高房价"等成为网民投票率最高的几大项.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法治蓝皮书就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政府已投入巨大的财力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保障困难群体权益,但保障民生
的任务仍旧十分艰巨.中国法治发展需要继续高度关注民生,这也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最艰难的任务.
**国富还要民强**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上世纪70年代末的倡议下,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勤劳致富的"万元户",经济也驶上快车道,改革
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高达9.8%.而在去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战斗中,中国同样赢得经济8.7%成长的头彩.
不过,问题与成绩总是结伴而来,"国富"的同时,"民强"体现似乎不充分.中国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2000年以来持续扩大.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诸多因素决定了"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中国经济的调整是必须的,否则未来3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步伐就
会越迈越小,会因为各种重要的结构关系理不顺而不得不慢下来,甚至停下来.
"正像人一样,长期高速奔跑难免会带上病,需要一个时期治病、调理,健康了,就又可以跑起来."他形象地比喻.
而垄断行业催生的高额利润,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现行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也使得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拉大,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开始显现.当诸多经济问题与
社会问题交织,中国前行的道路并不好走.
"我们目前的土地、房产及税收制度,在再分配着财富,在制造着城市里食利的悠闲阶层和辛勤工作及为生计挣扎的劳动阶层,这将是未来社会形成新的分配不公、
贫富差别和两极分化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源泉."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在其博客中称.
中国国家统计局报告则明确指出,与人均GDP的增速相比,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过缓.有一部分人的住房状况急需改善,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和中低收入
群体的住房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中国2009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18,858元人民币,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153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
**"公平"倒逼改革收入分配提速**
显然,对于强调"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的中国,尽快从制度设计上完善,并从体制改革入手,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或许比GDP本身的增幅以及工资收入的
增幅来得更重要.
温家宝就指出,"一个社会当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那麽注定它是不公平的,这个社会也是不稳定的."
上述不愿具名的政府官员认为,尽管目前政府正在加大民生及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但如果不从体制改革和制度完善入手,包括打破行业的垄断及部分部门权力的过
度集中,并从制度设计上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收入分配格局,恐怕很难有真正意义的社会公平环境.
他举例称,"虽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帮助低收入人群的惠民举措,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等,但如果没有从体制和根源上打破造成"不公平"收入的源头,其它
的都只是缘木求鱼."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此前提到,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供支撑.
"中国需要第二次改革,要扩大消费,构建消费大国,需要尽快启动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亦
作此表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