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容易形成一种比较惯性的思维与行为方式,这种轨迹一旦形成,就比较难以自我改变。这当然有很多是个人性格的原因,但不可忽视的是,在今天这样一个讯息发达、周边关系日益重要的时代,外围者的营销对个体判断力的影响是与日俱增的。可怕点不在于具体产品的推销,而在于思想与观念的兜售,在无形当中、在网络里面,使得你无处遁形,只好在冥冥当中束手就擒。
用一个十分时髦的词语,就是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的时代!
用来验证的大事例很多:
丰田的“看板管理”、“持续改进”已经快成为管理学的“圣经”了。教管理学的和搞品质管理的,如果不能讲出几点丰田现场管理的道道,是没脸见人的。在强大思想的引领下,丰田汽车在欧美市场上势如破竹。去年在美国加州访学时,我看到海滩边及大街上开的车子有70%左右是日本车,而日本车中又大约有70%是丰田车,换句话说,在我所见的美国人拥有的汽车当中,有一半的是丰田车!看到这一景况,当时我非常震惊,但想想也觉得很是合理,合理的原因就是来自于我所知道的关于丰田管理的理论,觉得这个真的是“理论结合实践”的绝好典范。回国后,向LP大人建议,我们买车的话丰田就是不二的选择。现在想来,多么的愚蠢!愚蠢的根源在于自己在汽车概念上“被”丰田了,且这样一种“被”的方式一旦再从自己的口中以一种所谓知识的方式传播出去的话,那就更加不可能自己否定自己了,直到海潮褪去,自己“被”裸泳的事实一览无余的时候,才恍然从惊梦中顿醒!
大事例之二也有切肤之痛!我原来是力挺蒙牛品牌的,特佩服老牛牛根生的,他的那句“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的名言我更是推崇备至。现实生活中,我也身体力行地支持蒙牛:大约从零五年开始,我抛弃了饮用多年的光明牛奶转而购买蒙牛的产品,即使是十分昂贵的特仑苏也不眨眼。当时老牛的“裸捐”股票让我十分感动,同时这样“德智双全”的企业家也很自然地成为我给学生讲授营销学与企业文化课程时的“绝佳”案例。但不幸的是,三聚氰胺来了,蒙牛与老牛使出了浑身解数想撇清与三聚氰胺的主观联系,老牛甚至在博客中发出“在责任面前,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的悲怆之言,只可惜越描越黑,讲的理念与裸露的现实根本无法对应,进一步又知道了“裸捐”股票之老牛基金会也完全是一场闹剧。在铁打的事实面前,我不得不非常惭愧地承认,自己的智商太低、情商更低,我彻彻底底地“被”蒙牛了很长时间,还觉得阳光灿烂的。我承认我错了,我现在唯一反“被”蒙牛的措施,就是无论她再讲什么甜言蜜语,我就是不信、不行,试图以此来挽救我已经迷失的低数额情商。
大事件之三是忽然一夜之间我们的若干所大学要“被”国际一流了!本来,国内领先的一些高校都已经制定了非常激进的冲击国际一流大学的时间表,大多数高校都给自己留下了不少于十年的时间,比较靠谱的是三十年的长期规划。但忽然间,上面来了精神,说我国到2013年,必须要有几所大学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准,掐指一算也就一年多的时间了,真的要争分夺秒地“跨越式”进入了!但现在我们比较晕乎的是到底哪些方面的标准达到了,我们就是一流了?钱老的生前遗愿我们深表赞同,但罗马不是一日建成好像也是小学生都明白的道理。就大学的硬件设施来说,我们的不少大学确实早就具备世界水平了,但大学的一些关键性软性指标与能力,如教师的原创性研究、学生毕业后的长期竞争力等方面,我们则远远落在世界顶级高校的后面。落后的还不是一个两个的档次,而是好几个级别的差别,并且这种差别不是一般的主观努力就可以改变的,恰恰是首先需要转变我们长期以往的很多主观思维方式。这个转变蛮大的,恐怕需要几代人的痛苦蜕变才有可能实现。而现在说一流就一流了,其结果也就只能是“被一流”了。
大的事例还有很多,如中国足球等,无法一一列举。可以例举的现象有“被代表”、“被就业”、“被自杀”、“被小康”、“被自愿”、“被失踪”、“被慈善”、“被增长”、“被和谐”等种种现象。无怪乎在盘点2009年的流行词汇时,“被”字成为首屈一指的网络词汇,可以与2008年的“囧”字有得一拼。是的,这就是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它反映了在个体或弱势群体的眼里,有着不可逾越的组织或强势群体的打压与替代,这些在网络上的各种文章当中都已经有了比较详细与深入的探讨,我这里想转换一个角度,主要从个体或弱势群体的角度,来谈谈在未来的岁月中,如何减少“被”的机会,或者至少是减轻“被”后的痛苦。
建议一是作为个体或弱势群体的人,首先要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即:事实胜于雄辩,事实也胜于强权! 在各种“被”的实例当中,往往都有着强势者的巨大利益掺杂其间,但这些利益又基本上都是些拿不上台面的诉求,所以强势者一般是不敢一步“被”到位的,都有一个“探试”的过程,就如当年初中英语课本中骆驼不断加码试探主人反应并最终踢主人出帐篷一样,其内心起初是有顾虑的,你退则彼进,成势以后才会肆无忌惮的。比如水价的听证会,不管主谋方如何操作,必要的法律程序还是要走的,既然是在标榜的法律框架下面操作,个体就一定要利用代表甚至是旁听的压力等来彰显自己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被”操作了,是因为我们往往认为讲了也没有用、做了也没效果,总认为彼此之间的力量悬殊巨大,殊不知如果你是站在事实一边,从心理上来说,对方其实是外强中干,初始时的胆怯度更大,是你的软弱与不作为渐渐撑大了它的胃口,放纵了它的胆量,而这种胃口与胆量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急剧膨胀以致你觉得泰山压顶了。
建议二是不要固守“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要意识到个人与组织都会有可能在“灰度演变”中呈现动态变化的复杂。 我们应该承认,人在过了一定年龄以后,都会有一些顽固不化的思想与看法,这样的特质让我们看起来有个性与比较稳定,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不能适应动态性的变化。而事实往往是,有的时候这个人或组织是向着灰色地带更“明亮”的方向趋近,而有的时候却由于另外的原因又向着灰色地带更“黑暗”的方向移动,没有一个绝对的停留空间。就像上面所举的丰田汽车的例子,我们大多数人都把它定位为“明亮区域”的典范,甚至固化与升华到理论的高度,却没有意识到丰田体也是由有各种“缺陷”与“欲望”的个人组成的,在一些足够强大的利益诱惑之下,它自己也会悄悄地向着灰色地带的黑暗方向移动的,而且在移动过程当中还会利用人们一般不愿意自己否定自己的规律,始终维持着在他们心目中“明亮地带”的光辉形象。在这些例子当中,与其说是丰田们错了,还不如说是我们一直生活在自认为正确的观念里面不肯出来,尤其是当你公开向别人表述与传播过这一理论之后,更是不可能自我否定,而悲剧的根源就在于这种“自我辩护”的顽强作用
建议三是要有“清水”冲淡“浑水”的办法和寻找自己“组织”支持的意识,讲白了就是要有“证据意识”与“传播意识”。 在你“被”的过程当中,人们之所以相信你“被”的合理,是因为他们得到的信息通常与真实的状况不对称,信息源操纵在强势者的手里,大家看到的是浑水,尽管可能有怀疑,但没有显而易见的证据,也就只好倾听一言堂或一家独大的声音了。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够提供不同角度的全新信息,用确凿的证据来冲淡这趟浑水的话,你的被动局面就会大有改观。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在音像通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另外一点就是要善于找到偏向于支持自己的“组织”,以“组织”来对抗“组织”,你会觉得不再孤单。这一点拜托因特网的发达,使得短时间内找到或者自建组织成为可能。事实上,今天的很多“被”的案例就是首先在网络上披露出来的,并迅速发展成燎原般的声讨之势。“躲猫猫”一例就非常的生动,“被自杀”的家属方不仅感受到了切实的声援力量,更得到了网民的实在帮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平时留意于一些新型的社会网络与传播方式,在麻烦到来的时候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助力,成为你迅速解“被”的锋利的社会之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