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能否给互联网电视带来新生?
作者:中关村在线 庞程程
2010年01月30日
2009年国内各大液晶电视生产企业加入了“互联网电视”的阵营,经历了起起伏伏,年末更是陷入内容资源版权的泥沼中。而在2010年1月,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明确了2010-2015年三网融合路线图。而工信部也表明正在加快研究试点方案。
这一消息给陷入窘境的中国互联网电视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内容资源提供方的融合也将从根本解决互联网电视内容的版权问题,各大电视厂商也都制订了2010年互联网电视发展规划,在诸多的利好消息下,互联网电视这一市场是否真的将获得新生?
2009年的中国互联网电视市场:跌宕起伏的国产大片
2009年,TCL、创维、海信、长虹、康佳和海尔纷纷强势推出自己的“互联网电视”,而在中国中高端液晶电视市场上占重要地位的三星、索尼等国外品牌则浅尝辄止甚至悄无声息,缺席这一飨宴。
无论国外品牌是出自缺乏对中国政策的把控而纷纷谨慎观望,还是坚持核心技术升级路线从而放弃对附加功能的开发,近几年中国互联网电视市场都将仅仅成为本土品牌的舞台。
(图)当前主要本土品牌互联网液晶电视系列产品
2009年液晶电视市场最热门的词汇无疑是“互联网”和“LED”,创维、海信等本土品牌将二者合二为一,推出LED背光、可享受互联网资源的产品。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互联网电视获得了众多消费者尤其是追求时尚、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人的青睐。
2009年互联网电视在液晶电视市场中的份额占比不断上升。而在年底,推动互联网电视的领军者之一TCL率先全面停产了40英寸以上大尺寸非互联网电视的生产,所有大尺寸新品均将具备收看互联网资源的功能。
在内容方面,各大厂商通过自建以及和网络内容商合作来为液晶电视用户提供网络资源,如创维自建了“酷开”平台,TCL与迅雷合作提供影视资源,海信与新浪合作、长虹与腾讯合作等。
(图)创维42LED10液晶电视在线观看列表
(图) TCL 46C10FBE液晶电视电影信息及两种观看模式选择
但在互联网电视刚刚起步、销售初见成效之际,政策限制、内容版权之争给踌躇满志的各大液晶电视品牌先后浇了凉水。就现阶段而言,互联网电视在技术上没有实现难度,问题出在资源和内容上。
先是在2009年8月,广电总局下发办理《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通知,在政策上给刚刚起步的互联网电视下了“紧箍咒”。随后出现了内容发行商以侵权为由将电视厂商告上法庭的情况。也有一些网络视频提供商针对部分电视厂商未经授权擅自向用户提供内容的情况,对自身软件进行升级以屏蔽“非法”用户。
直到2009年年底,工信部和广电总局终于有意坐下来商讨对互联网电视的联合监管,各大电视厂商也在与更多内容提供方进行合作洽谈。互联网电视行业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
“三网融合时间表”公布对互联网电视有何影响?
在2010年伊始,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快“三网融合”进程,发布了明确的时间表。就现阶段中央推行的“三网融合”对消费者而言,即为仅用一条线路实现打电话、看电视、电脑上网等多功能。而在2010年,中国将重点开展广播电视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
这无疑为心存顾虑的互联网电视厂商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坚定了各大品牌推广互联网电视的信心和决心。
(图)“三网融合”时间表
“三网融合”现阶段的重点工作包括着部分广播电视企业可经营电信和互联网业务,电信企业可从事广电制作和传输。最令互联网电视市场振奋的是,国家将大力推动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业务的应用。
开放内容提供,实现内容资源的共享,这将会逐步解决现阶段束缚互联网电视发展的资源版权、内容平台建设等问题。试想由电信运营商和广电企业直接提供、传输网络信息资源,这将直接解决当前互联网电视内容的版权危机。一些广电企业已经着手对节目体系构架和制作流程进行重新架构,以适应未来的资源整合。
而在运营层面,国家逐步推动电信商为数字电视直接提供宽带上网业务,允许直接传输广电企业制作引进的视频内容,这无疑在根本解决了互联网电视内容的来源,打破当前互联网电视内容匮乏的局面。
结语:互联网电视前途光明,但仍需持久努力
“三网融合”现阶段而言仅仅是一个概念,任重而道远。而互联网电视经由2009年的起步,将在2010年迎来急速的扩张和激烈的竞争。TCL、海信、创维等国内厂商均在互联网电视领域积极做出新一年的规划和布局,预计2010年互联网电视在液晶电视市场所占份额将会快速上升。
尽管有了政策方面的推动,电视和互联网的融合成为了产业升级的方向。但在探索内容提供模式、运营体制等方面,现阶段市场仍处于混沌状态,急需拨云见日。
当前国内已经销售的互联网电视中,仅有小部分的上网功能被激活,很大一部分消费者购置了互联网电视,却没有使用互联网功能,而是任其闲置。这也是由于电视厂商现阶段没能给消费者提供令人满意的丰富资源,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
因此,在对互联网电视推广和不断降价促销的同时,厂商更应当抓紧时间探索出一条适应政策发展方向、贴合消费者真正需求的内容提供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