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慧能、神秀菩提偈:哪一种境界更高fficeffice" />
相传,释迦在灵山会上,对着百万人天,默然不说一句话,只自轻轻地手拈一枝花,普遍地向大众环示一转,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寓意,只有大弟子摩诃(意译为大)迦叶,会心地展颜一笑,于是释迦便当众宣布:“吾有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便是禅宗的开始。后来历代相传,到了第二十八代菩提达摩大师,渡海东来,与南朝的梁武帝见面,彼此话不投机,大师便渡江北去,寓止嵩山少林寺。
六祖慧能大师三岁丧父,其母守志抚孤至于成立,家贫,采樵为生。一日,因负薪到市上,听到别人读《金刚经》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段,便有所领悟,设法到黄梅去求学习禅(这时他并未出家为僧)。五祖弘忍禅师初见他时,便问:“汝自何来?”他便答道:“岭南。”五祖说:“欲须何事?”他答:“唯求作佛。”五祖说:“岭南人无佛性,怎么做佛?”他答道:“人地即有南北,佛性岂有东西?”
有一天,五祖宣布要传授衣钵,选付继承祖位的人,叫大家呈述心得。这时,跟从五祖学禅的神秀,在走廊的墙壁上,写了一首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五祖看了神秀偈语以后,便说:“后代依此修行,亦得胜果。”
夜里,慧能请人在神秀原偈旁边,写了一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看到此偈,传付衣钵与慧能,为中国禅宗道统继承人的第六代祖师。(南怀瑾,《禅宗与道家》)
初涉禅机,亦自以为六祖慧能的境界,高出神秀许多。人生的许多境遇,如果看不透、想不开,岂不就是自寻烦恼了。
人生就是如此,好也是过,歹也是过,好歹都要过。人生也可以这样,好也好好过,歹也好好过,好歹便皆是好过。
了了出世与入世的道与理之后,依旧认为,六祖的境界确实高出神秀许多。然而,深省之余,达到慧能的出世境界后,悠然回转到神秀的入世修为,是否更加体现了佛的智慧。
佛祖拈花,迦叶一笑,慧能的悟,岂便真的悟了?神秀若悟,方是真的悟得。
身既是菩提树,心正如明镜台。须时时勤拂扫,万莫使惹尘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