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个季度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复苏的进程正在加速。无论是GDP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还是发电量增速都显示出强劲的反弹态势,已接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正常水平。而且2009年中国经济“保八”增长已几无悬念。
如果说短期经济指标回暖是表层“春意”的话,现在,中国决策者更需要思考如何让经济深层走向也回暖,甚至奠定未来若干年的好基础。
我认为,当前,影响中国经济深层走向是否回暖有五大因素,即经济结构矛盾、经济不确定性、流动性泛滥、产能过剩与产业环境,以及就业与社保体系建设。
1、经济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经济结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大投资,小消费”,“重外需,轻内需”,“强财政,弱保障”。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在国内外消费需求同时加速低迷状态下由投资单独拉动的,投资、出口和消费的表现是一强二弱。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5%,比照今年前两个季度,消费和出口的贡献率依旧在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几乎主导了全部的经济增长。消费数据显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季度增长在下降,而财政收入却有较快增长,这加剧了消费占GDP比重的相对萎缩,这一比重长期以来处于低位,与主要经济体相比也是较低的。这种情况和政府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政策相关,中国还没有完全摆脱“投资迷恋,消费轻视”的政策牵绊。
尽管中国在去年经济刺激计划伊始就提出了“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目标,但是现在看来,结构不仅没有调整,反而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局面在加剧。去年底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使经济摆脱了低迷的局面,但是聚焦于空前的信贷扩张和规模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很可能使这一刺激政策加剧了中国经济的失衡。有报告指出,在整个刺激方案中,有89%投入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只有8%被安排用于支持消费。据测算,到明年第二季度投资占GDP比重很可能将创历史新高。
从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看,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势在必行,核心是改变以投资为主导的高增长政策,同时有必要调整投资平衡,从重工业和基础设施这样的传统重点,转向鼓励中小型企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
过渡依赖外贸出口拉动经济而忽视内部消费,会对经济造成损害。在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如果未来国内外消费需求依然不能显著回升,那么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将会形成潜在的通缩压力,到明年二、三季度将会集中爆发,从而危及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从提升途径上看,中国下一步必须通过产业选择、技术创新以及加速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最终提高投资效率。同时,通过各种政策刺激国内消费。
2、需注意经济不确定性
在未来,中国经济可能还蕴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细看投资数据,第三季度的基础设施投资和钢铁有色金属等产能过剩行业有所回落,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却异军突起。然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国内贷款、居民按揭贷款和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的涨幅却在下降,这意味着未来投资能否持续拉动经济增长还有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