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转帖]骗术横行的时代

[复制链接] 0
回复
62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11-15 17:1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上海滩最火的人物非周立波莫属,尽管他最近是非不少,但是连上海市公安局都请他去拍公益广告了,看来是越来越主流了。

这是一个关于谨防骗术的公益广告。不得不承认,中国政府在与骗子的斗争中手段开始高端起来——从以前街边拉出“打倒骗子……”或者“天上不会掉馅饼”之类的口号式标语,到粗制滥造的电视动画片,此番动用真人演绎骗术经过,可谓与时俱进。

不过我就在想,对于那些常年老套的骗术,为什么总有一个又一个的人上当呢。

记得十多年前,南京街头有一阵很流行“大片与小片”的骗术。

就是那种路边随处可见的三轮车上,摆着几个削好的菠萝,有一个透明的玻璃缸内是一片片切好的菠萝,一块手写的木牌子上写着大大的“一元”。当路人要了块菠萝咬下一口然后准备付一元钱时,摊主就会魔幻般地将木板被盖住的一角拉出来,上面用迷你字体写着“大片十元,小片一元”,而你手上的那片菠萝,“恰好”是所谓的比小片稍微大那么一点点的大片。基本模式就是摊主“无意”地挥舞着手中的西瓜刀,然后问你要另外的九元钱,而买的人也只能忍气吞声地自认倒霉。

尽管媒体不断地提醒市民注意“大片小片”的骗局,但总是有人不断上当,那个毫无技术含量的骗局也那么多年屹立不倒。到了最后,人们已经不同情受骗上当者了,连“哀其不幸”都免了,只剩下“怒其不争”——你当自己是真空地活着的啊,一次次地上不高明骗术的当,只能说明自己的智商有问题。

现在通讯这么发达,依托高科技发展起来的骗术也层出不穷。现在的“那个卡号作废了,请汇款至……”的骗子短信长盛不衰,很有与“大片小片”争霸骗术江湖的态势。

我就一直很困惑,谁会这么白痴真的给这些骗子汇钱呢?而就在几天前我自己经历的一件事,让我觉得这个骗术还真不是浪得虚名。

某编辑问了我的卡号要给我汇稿费,后来我想让对方汇到另外一张卡上,于是发短信“那个卡号作废了,你汇到……吧”。老公头一伸看到了内容,说“怎么那么像骗子短信啊!”我自己再一读,不正是嘛。如果在那个当口,那个编辑正好收到了骗子短信,加上与我是第一次手机沟通,可能我的手机号还未添加为对方的联系人,骗子短信利用这个时间差是很容易上手的。

从强买强卖的街头骗术,到利用时间差来行骗,骗子的智商在提高,那我们是否也不能让骗子嘲笑智商呢。

昨晚,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响起。
“XX吗?”清晰地喊出本人名字。
“是,你哪位?”
“我是老刘啊,我明天来上海。”
“哪个老刘?”——最讨厌有人在电话里让我猜了。
“江苏的老刘啊!”哪有自我介绍用省份的。

“请直接说名字,刘叉或是刘叉叉?!”很火大。
“连我都听不出来了?”
“是的,听不出。”
“我是刘明康啊!我明天就来上海……”
“我从来就不认识一个叫刘明康的人。”
挂电话。
我承认,我很八,马上搜索了刘明康是谁——结果,是,银监会主席来着。

一脸正气当然可以将妖魔鬼怪弹之千里外,但是自古以来,爱占小便宜者永远是受骗上当的主力军。

那天看新闻,说一个骗子在茶楼和休闲美容院行骗,说自己有将小钱变大钱的本事。结果一番表演之后,真有一个美容业小姐去银行取了10万要他变成20万,后来当然是有人报案才免遭了损失。这简直已经是极品弱智的典范了,但是据说那个骗子之前已经得手了十多万,所以说,我们不要老是嘲笑骗子的招术有多低级,现实情况是,在我们身边,就是有那么多等着天上掉馅饼的人,他们不看报,不上网,电视只看古装情爱剧,然后就等着10元变成100元的好事砸到他们头上。

对付这样的人,骗子都懒得提高智商了。

《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桃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