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sodake - 

[原创]中国式的管理就是一个笑话

[复制链接] 80
回复
1096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09:46:08 | 只看该作者

很早写的两篇文章,可以帮助大家理解中国式管理为什么“有效”,到底有没有效?问题在哪?

把中医和西医较量放进来讨论是为了引入后面一个话题,怎么分析中国式管理的成分。

中国式管理的特征是,用杂七杂八,貌似万能的理论打造自己,从而对付多变的管理问题。

所谓的有用,并且能够持久,那就是一个笑话。

------------------------------------------------------------------------------------

 

   原文地址: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32741-1.html

   我们从婴儿哇哇落地开始就活在经验里。经验教我们如何谋生,经验教我们如何交友,还有攻略式泡妞,经验甚至教会我们如何投资和管理。可我们也发现经验并不稳定,成功往往难以复制。
   1,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比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了以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课题的一系列试验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的中心是“谈话试验”,专家们用两年多的时间,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并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无处发泄,“谈话试验”使他们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社会心理学家们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之为“霍桑效应”。
   2,安慰剂效应  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安慰剂对于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或崇拜的病人,能在心理上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医务人员可以利用安慰剂,以激发病人的安慰剂效应。当对某种药坚信不移时,就可增强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当某种新药问世,评价其疗效价值时,要把药物的安慰剂效应估计进去。如果某种新药的疗效与安慰剂的疗效经双盲法试用后,相差不大,没有显著的差异时,这种新药的临床使用价值就不大。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新药刚刚问世时,人们往往把它们当作灵丹妙药,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其热潮消失、身价下降的原因。安慰剂效应在药物使用过程中比比皆是。甚至如心绞痛这样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使用安慰剂也有1/3以上的患者获得症状的改善,许多镇痛剂都具有明显的安慰剂效应。还有一些病人,在使用安慰剂时,也可出现恶心、头痛、头晕及嗜睡的药物副反应,这也属于安慰剂效应。
   3,反安慰剂效应  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效应的人,被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人格特点是:好与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好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安慰剂效应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可以随疾病的性质、病后的心理状态、不适或病感的程度和自我评价,以及医务人员的言行和环境医疗气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就出现了安慰剂效应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或根本没有的现象。我们应当记住,在病人中安慰剂效应是较易出现的,大约有35%的躯体疾病病人和40%的精神病病人都会出现此种效应。也正由于病人有此心理特点,才使江湖医生和巫医术士得以有活动市场,施展其术。
   4,亨利效应   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重的乡土口音,所以一直自卑,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没有家。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他的好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特征,与你毫不相差!”“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小的身材指挥着千军万马,用带着泥土芳香的法语发出威严的命令,他顿感自己矮小的凶狠也同样充满力量,讲话时的法国口音也带着几高贵和威严。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的孙子这一“美丽的谎言”,30年后,他竟然成了议价大公司的总裁。后来,他请人查证了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但这早已不重要了。被事接受虚假的信息或其他刺激产生了盲目的自信或积极的态度,从而在反应上表现出异乎平常的正面效果。

   巫医、神棍、各种宗教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一般源于传播者坚信经验的意义和效果(比如,跳个神把病治好。事实上,这些错误经验也验证了它们的信仰)。要是鲁迅还活着,有意无意的骗子绝不止中医一家。所谓的专家,总会告诉你该这么做,那么做,书店总有成排成排的成功学、大师的教材,可实用效果总差强人意。不能说经验是错误的,就像反中医一样指定挨拍,毕竟偶偶神奇疗效有目共睹,但中医只能用来医死马,救命一般靠不上。恰恰经验里这些波动因素,导致了我们经验中不可靠。同样的事情可以发生在生活和工作的任一环节,上次有效的经验,莫名其妙失效。从别的公司偷学回来的宝贵经验,让我们栽大跟头。

  难道哪里出问题了?
   人体是一个生命体,在大多数情况,通过机能调节和代偿措施,疾病能够自愈。自愈是指疾病未采取治疗措施,自动消失。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级生物,自愈系统包含免疫系统、应激系统、修复系统(愈合和再生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若干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能够替我们解决绝大部分疾病,包含了断裂骨骼的接续、粘膜的自行修复或再生、皮肤和肌肉以及软组织愈合、通过免疫系统杀灭肿瘤和侵入人体的微生物、通过减食和停止进食的方式恢复消化道机能、通过发热的物理方式辅助杀灭致病微生物等等诸多的与生俱来的能力,呕吐、腹泻和咳嗽等也是自愈力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企业也是如此,外部环境,心理因素都对企业有正面或负面影响。
    各种疾病的自愈率水平不一,我们假设疾病平均自愈率是50%,换而言之叠加安慰剂效应之后有效率远远超过无效率。(注,企业也是如此,投入足够的资金,人力,加上稳定的制度环境,即使中间有很多貌似正确的错误决策,它可能按照一定规律“成功”。)随便地上抓一把黑土,再配上一点狗尾巴草,磨成粉,最后取个好听的药名“万灵丹”。我们会发现,它能很神奇的“治愈”大多数疾病。千万别以为这是虚构,《本草纲目》中记载有更多离谱的咚咚,如 “坟上土”、“粪坑底泥”、“立春雨水”。如《本草纲目》中“立春雨水”记载,主治夫妻各饮一杯,还房,当获有子,神效。
    等等,经验不是这么告诉我们的。当经验是“有一定效果”的,我们就应该大胆的尝试。为什么我们还要反对它?假设我们生活中有以下几条经验:
   1,cisco公司通过兼并迅速获得成功。
   2,通用采用六西格玛之后绩效大大提高。
   3,小王的冠心病吃“万灵丹”后明显好转。
   4,小王在家面前种一颗发财树不久,真就发财了。
   5,小王送给大伯吃的“黄金搭档”,让大伯显得“精神好、精力足、吃嘛嘛香”。
   6,小明觉得义务鲜血后,身心舒畅。
   这些表面上全是有效经验,所以大家忍不住借鉴一下。“兼并”成了中国企业最热门的话题,“六西格玛”成为一个企业是否合格的标志,“万灵丹”大获成功, “发财树”供不应求,“黄金搭档”赚的数钱数不过来,参加“义务鲜血”的人越来越多。当然,事实和预期总是有差距的,效果总不那么理想。一个又一个企业在兼并中倒下,小王有一天忘记吃“万灵丹”好像也没什么差别,小张鲜血后感觉不适。
    一部分人以为经验水土不服或个体差异,更多的甚至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自责一下,模仿的不好O(∩_∩)O~)。不管如何,毕竟有可能有效,尝试一下无妨,反对它似乎就显得不合情理。所以鲁迅说: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并非虚构。但在中国反对中医只有一个目的,找抽。因为所有经验告诉中国人,中医是有效的。
    我们暂且假设“经验”是错误的,看一下这个错误但貌似有效的经验带来什么问题:
   1,错误的经验带来不必要投入。错误的经验本身没有创造价值,却需要投入(尽管有时很轻微)。
   2,错误的经验耽误了最佳时机,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问题和疾病越早处理,成本及危害越低。
   3,错误的经验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甚至是反作用。
   4,错误的经验对其它经验造成影响。我们很早就发现经验和经验之间相互影响。
   再分析一下我们刚刚创造出来的新药“万灵丹”的药效。可以得出关于“万灵丹”效果的一个简单的公式(最差效果条件下,各效果不重合):
          表面效果 = 自愈率 + 伪效应+ 实际效应
   相对于其它领域,自愈率可以替换成原始效应(如按照一定规律,经济本身所能产生的价值等等)。这个公式可以写成:
         表面效果 = 原始效应 + 伪效应 + 实际效应
    从这个公式可看出,“万灵丹”这个东西,即使效果为零,甚至是反作用,其表面疗效很可能也会达到50%以上,甚至90%以上,称之为“万灵丹”并不为过。但是,错误上述中错误经验的反作用,它全占了。

 

 

32
发表于 2009-9-26 10:58:0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中医

33
发表于 2009-9-26 11:50:19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sodake在2009-9-26 0:18:52的发言:

      我们比较一下中医是怎么被淘汰的,假设一个场景,医生向病人解释某种疾病:

     1,你的病属阴火过剩,气血两虚,我给你开降火的xx,补气的xx。

     2,你的病是细菌感染造成,使用xx抗生素有效率是xx%。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中医的药吃好了,火也降了,气也补了,人的感觉不错。(当然治不好也有)

西医的抗生素吃了,胃口也坏了,毛病越加重了,后来医生又说,抗生素吃多了,细菌有抗药性,并生出了新细菌,治不好了。再去找中医,中医说,细菌杀不了,只能开一个调理的药,共存算了。(这种案例少,但是有,本人就遇到一次)

 

事实上,中医没有淘汰,只是医生少了,且也大量采用化验手段。西医也采取大量中医的经验。

 

 

可能我们的教育有很多地方贯彻“致命的自负”,这些思维模式也想当然地移到中西医问题上来了。

 

可以说,我当工程师的,可以在很多地方敢夸口100%,当一个设计对象不复杂,理论模型又可以穷尽实际随机的因素,这样力学计算可以100%正确,(实际上绝对100%计算正确做不到的,一般7、8个西格玛就已经完美了。)我觉得机械工程可以算得上科学。

 

但是做医生的朋友,就不能夸口100%,医生的计算的误差是非常大的,手到不能病除,每个人病情的康复速度与个人的体质和心情相差非常大,所以,我们最好要知道,医学还不能算科学,与力学不能相提并论。

 

由于力学是科学的,可是精确计算,西方医学试图把生命现象还原成力学,试图用无数细小的力学模型(分子、原子的力学模型),可以分析病理和并找到康复手段,人类的器官运作当然首先必须遵循牛顿力学,心脏是发动机,其他的循环系统是非常精密地运行着一个复杂的机器,大脑似乎像控制软件一样,这样,西医的理论基础还是“人是机器”。所以,西医的医学用刀、用医疗器械、用X光、化疗、以及化学药物(依靠分子原子的力量),这些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就,

 

问题是,人不是机器,所以,西医的东西遇到人的非线性现象,一筹莫展,很多毛病就是方法也没有找到,所以,严格来讲,西医的理论基础一开始就是错的,这个错误就是把机械的线性思维(理性)用到复杂的生命现象上去了。

 

那么,西方对这个问题反思了没有?

反思了,他们已经进行了大量反思,现代医学重新建立了不少新的思维模型,其中也借鉴中医的一些玄学。

 

那么是否说,中医就非常伟大了呢?

这个也不行,中医的模型只是避免了“人是机械”这个错误,但是,对于人的认识是模糊朴素的,模糊朴素,可是不能算错误,一开始没有错,但是,只是开始,没有进行下去,所以,中医是不完善的,需要发展。

 

 

34
发表于 2009-9-26 16:13:01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菜农2”兄,佩服佩服!继续支持!

35
发表于 2009-9-26 20:26:02 | 只看该作者

      32楼的菜农兄,实际的工程计算,也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在实践中,几乎所有的计算公式,最后都是落脚在“经验公式”的基础上。

       呵呵。由于一直做工程,忍不住插个嘴,继续看各位的精彩观点。

36
发表于 2009-9-26 22:14:38 | 只看该作者

"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与"蒙娜丽莎"这幅名画有可比性吗?嘻嘻...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可以比较的----把它们都转化成价值(或金钱).嘿嘿...

人与人之间可以比较吗?也凭数据(价值还是金钱?)比较吧??那么,若钢琴与小提琴老要PK的话,你能听到好音乐吗???

 

题外话:中文在世界中,使用的人口最多,价值是最高吗???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23:24:19 | 只看该作者

    千万别以为中国式管理及中医有多么特立独行。

    西方医学最早也有体液说、放血疗法等等,都被放弃了,但在以实证为基础的现代医学理论被确立后,又重新开始将社会、心理、环境、补充医学加入医疗体系。

    同样,去分析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管理体系就不难发现,同样有一个涅槃的过程。从经典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回归人性。这一回归过程最大特征是将科学理性思想纳入管理体系中。而这些恰恰是中医和中国式管理所欠缺的。

38
发表于 2009-9-26 23:41:19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停泊靠岸在2009-9-26 20:26:02的发言:

      32楼的菜农兄,实际的工程计算,也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在实践中,几乎所有的计算公式,最后都是落脚在“经验公式”的基础上。

       呵呵。由于一直做工程,忍不住插个嘴,继续看各位的精彩观点。

停泊靠岸兄其实已经回答了sodake兄的问题。

     所谓的经验公式其实就是数据验证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体。说大了就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成功的管理也应具备了这种两面性。但过份的强调任何一方,都不可取。没有数据及数据验证,将无法进行准确的决策;而纯粹地依靠数据将使决策者的主观能动和创造性扼杀。同样,纯粹依靠经验显然犯了经验主义弊病,同样不可取。

     关于sodake兄认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是玄学,这点俺不敢苟同。

     据俺所知,中医理论的基础是《黄帝内经》,而《黄帝内经》来源于《易经》。《易经》俺就不多说了。关于《黄帝内经》,学工程出身的台湾学者吴清忠先生甚至这样评价,它是上一劫高等智慧生物留给我们人类的一本人体使用手册。吴清忠先生著有《人体复原工程》等书,sodake兄闲时可在网上搜一搜,学一学。

     再回到经验公式。中医理论巨著《黄帝内经》及《伤寒论》都附有大量的常见病的经典处方,这些处方说白了就是经验公式,而且是已经被几千年来、试验次数多得无法统计的实践证明有效的经验公式。就如同有经验的工程师,要根据现场环境情况对设备或工程项目的参数具体调校一样,现在有资格的中医师却越来越少。这不是中医理论有问题,而是目前的中医教学方法值得商榷。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作为炎黄子孙的读书人,无论做任何行业,我们必须对传统文化有所涉猎。即使达不到孔夫子学习《易经》的“韦编三绝”,但也应略知一二,否则将无法面对我们在天的列祖列宗。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01:14:36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tzz6669在2009-9-26 23:41:19的发言:

停泊靠岸兄其实已经回答了sodake兄的问题。

     所谓的经验公式其实就是数据验证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体。说大了就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成功的管理也应具备了这种两面性。但过份的强调任何一方,都不可取。没有数据及数据验证,将无法进行准确的决策;而纯粹地依靠数据将使决策者的主观能动和创造性扼杀。同样,纯粹依靠经验显然犯了经验主义弊病,同样不可取。

     关于sodake兄认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是玄学,这点俺不敢苟同。

     据俺所知,中医理论的基础是《黄帝内经》,而《黄帝内经》来源于《易经》。《易经》俺就不多说了。关于《黄帝内经》,学工程出身的台湾学者吴清忠先生甚至这样评价,它是上一劫高等智慧生物留给我们人类的一本人体使用手册。吴清忠先生著有《人体复原工程》等书,sodake兄闲时可在网上搜一搜,学一学。

     再回到经验公式。中医理论巨著《黄帝内经》及《伤寒论》都附有大量的常见病的经典处方,这些处方说白了就是经验公式,而且是已经被几千年来、试验次数多得无法统计的实践证明有效的经验公式。就如同有经验的工程师,要根据现场环境情况对设备或工程项目的参数具体调校一样,现在有资格的中医师却越来越少。这不是中医理论有问题,而是目前的中医教学方法值得商榷。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作为炎黄子孙的读书人,无论做任何行业,我们必须对传统文化有所涉猎。即使达不到孔夫子学习《易经》的“韦编三绝”,但也应略知一二,否则将无法面对我们在天的列祖列宗。

 

 

 

re:

   tzz6669 兄已经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但并没有真正理解“经验公式”的真谛。

   1,开篇就说明了,中国式管理的弊端是在于没有数据来支撑。不是太少,而是几乎没有。cnki(中国知网),以“医学、对照”可以找到190,000条文献,以“经济、对照”也可以找到8000多条。但是以“管理、对照”甚至用“管理、对比”也仅仅能找到23条文献(还主要是医学管理),用google几乎找不出有价值的文献。相反,所谓的中国式管理的理论有多少,随便逛逛书店就知道。本人并不绝对反对中国式管理的存在,但如果中国式管理一直以铁矿石当钢筋用的,制造更多豆腐渣工程,浴火重生倒不失一个办法。

  2,拿任何一本中医理论对比任何一本药物手册,你就知道差距在哪了。肯定论(假设一切经验有效无害)、否定论(假设一切经验无效有害)是两者根本区别。基于肯定论的结果导致中医经典验方使用了无数病历,但至今没有传承出可靠的结果(既然是有效的,出现的错误根本可以忽略不计,可能有效的同时祸害了无数人,最可悲的是每一次牺牲几乎都没有价值。)所谓验方到现在还是迷雾重重(没有任何一个负责任中医能告诉你有多有效及有多安全)。而基于否定论的结果,却成就了现代医学,有效率及有害率甚至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数。美国FDA基于这种理念,在其管制下甚至宣称食物有保健作用都要有足够证据,否则就拉倒。

  3,拯救中华文化的根本方法是客观审视中华文化,迷信拯救不了它。现在这种状态的中国式管理也不会给中华文化增光,只会抹黑中华文化历史。同样,我们不能容忍中国式管理继续忽悠下去,这种形式的经验支撑不了实践,更帮助不了创新。

   4,这里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支持理论创新,但必须严谨。如果在没有条件证明自身的情况下,至少应该清楚自己在冒险,并且在可能的条件下完善它。

 

  ps:要去反对自己所熟知的事情总令人痛苦,但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是生老病死循环过程,可我们总是在庆祝生,而悲哀死。很多时候文化是一种超脱物质存在的生命载体,它也是脱逃不了轮回。《易经》的精髓无过于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27 11:08:33编辑过]
40
发表于 2009-9-27 09:39:07 | 只看该作者
谁曾想到,在中国几年之间就成就了中国式管理玄学,更有人鼓噪将这种胡闹推向世界。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