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朱自清为什么会饿死

[复制链接] 1
回复
242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9-3 14:1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48年8月6日早上四点,朱自清胃部突然绞痛,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诊断,他得了胃穿孔。手术后,情况一度转好,但是4天之后,病情突然恶化,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

  朱自清弥留之际,对服侍在旁的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的美国面粉。”

  这是朱自清留下的最后遗言,他只活了51岁。

  饿出来的胃病

  朱自清有严重胃病,这与他的生活困顿有关。

  抗战之前,教授绝对是个人物,待遇好,生活优越,一个人的工资可以轻松养活一大家子人。但是战争一开始,随着物价飞涨,教授们便从神坛上走了下来,吃不饱就成为当时教授生活的普遍状态。

  为了生活,很多教授开始身兼数职,打工赚钱。比如闻一多,他是美术出身,早年又喜欢雕刻,他就靠这种技艺替别人刻图章赚钱,生活还过得下去。朱自清没有这样的本事,他顶多到中学里兼课,晚上再熬夜多写几篇稿子。但是,朱自清夫妇体弱多病,再加上两任妻子共生了8个孩子,家庭负担尤为沉重。

  抗战时期的朱自清,过了一段忍饥挨饿的日子,这些情景在他的日记中随处可见:“过去从来没有感到饿过,并常夸耀不知饥饿为何物。但是现在一到十二点腿也软了,手也颤了,眼睛发花,吃一点东西就行。”

  正是这种对饥饿的恐慌,让朱自清一有机会就不顾一切地猛吃,结果多食导致严重胃病:

  “在乔治家吃晚饭,食物好消化,但我吃得太多,以致胃又难受。”

  “戴太太午饭时给我们吃了馒头,因为一共吃了七个,致胃病发作。”

  “午餐、茶会上均食过量。午餐系大学里的人请客。在茶馆吃面条后,胃部立即抽搐。”

  1945年,抗战临近胜利时,吴组缃见到47岁的朱自清吓了一跳,他说,朱自清从屋里一出来,“霎时间我可愣住了。……他的眼睛可怜地眨动着,黑珠作晦暗色,白珠黄黝黝的,眼角的红肉球凸露出来;他在凳上正襟危坐着,一言一动都使人觉得他很吃力。”

  美国为何要给中国“救济粮”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经济恶化,人们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于1948年4月通过了《援华法案》,主要内容是,核准拨款四亿六千三百万美元,其中三亿三千八百万美元为对华经济援助,一亿二千五百万美元为特别补助,由国民政府斟酌使用,期限为一年。

  1948年7月,美国面粉等救济物来到了中国。为了防止中国政府将售价定得太高而达不到救济的目的,美国还特别规定援华物资在中国的出价不能由中国政府一方决定,所以,美援的面粉都是以很低的价格出售的。既然价格低,就不可能人人都能买到,高校教师就成为这些特殊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持有“配购证”,可以买到价格低廉的面粉。

  对知识分子来说,有价格低廉的面粉吃,是件好事,但朱自清为什么会拒绝呢?很简单,因为拒绝“美援面粉”与“反美扶日”被划上了等号。

  “反美扶日”就是反对战后美国在日本实行的政策。作为一场运动,它从1948年春在上海首先兴起,之后蔓延到北平等各大城市。运动的方式是游行示威,参加者多为大中学校的学生。朱自清正是在这场“反美扶日”的热潮中签字的。本来,“反美扶日”与领美国的低价面粉,两者不必产生必然联系,朱自清也大可一边吃着美国面粉,一边抗议美国对日的某些政策。但是,有人把拒绝美国“救济粮”和“反美扶日”勾挂了起来,事情就麻烦了。

  朱自清毅然签名

  让朱自清在“拒绝美援”上签名的,是吴晗。

  吴晗当时是民盟在北平的领导人之一。作为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朱自清在生命最后几年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热情,与吴晗的动员有很大关系。吴晗自己就说,“在反对美国反对国民党的一些宣言、通电、声明等等的斗争中,我总是找他(朱自清)。他一看见我,也就明白来意,‘是签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

  关于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的经过,吴晗在1960年曾撰文回忆:“……美国政府积极扶助日本……一面是廉价收买,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国人民。我们……要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

  声明写好的第二天,吴晗就到朱自清家去征集签名,吴晗说,当时,朱自清的胃病已经很严重,“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吃一点就要吐,且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他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迟疑地签了名。”

  在拒绝“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字,对朱自清家影响是非常大的。就在签字的当天晚上,朱自清在日记中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此虽为精神上之抗议,但决不应逃避个人责任。”朱自清的儿子回忆当时的情况时也说:“拒绝购买每月的两袋美援平价面粉,相当于全家的收人每月要减少五分之二。……虽然他的胃病已经发展到极其严重的地步,签名的前几天体重已减到38.8公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在宣言上签了名。”

  签字后的第二天,朱自清就让妻子陈竹隐退还了“面粉配购证”。看到书架上还有几张当月的面粉票时,朱自清对妻子说:“快去退了,还有小半袋面粉一并带走,干净彻底。”

  毛泽东表扬朱自清

  吴晗回忆,当年他征集签名时,“有个教授只有三个孩子,但他的答复很干脆:‘不!我还要活!’而实际上,朱自清一家有七八个孩子,要靠他养活。而他的胃病则完全是饿出来的。”

  在一百多名签字的教授中,朱自清是惟一被饿死的,这与他的身体状况有直接关系。从吴晗日后的回忆来看,他对朱自清的身体状况了若指掌,这种情况下,他在动员教师签字的时候,是否应该选择一下对象,越过朱自清?即使需要借助朱自清的身份和名望来达到宣传的目的,那么在动员签名之后,是否应该同时发起一个救助特困的小组,随时救助像朱自清这样生活困难的人?

  遗憾的是,吴晗拿到朱自清的签名后,就走了,对于朱家之后的生活,并没有过问。更有意思的是,拒绝“美援面粉”的同时,“反饥饿”运动也开始兴起。期间,吴晗曾数次在清华发起要求改善生活待遇的签名运动,朱自清也多次在“反饥饿”宣言上签名。但是,拒绝“美援面粉”和“反饥饿”两项运动显然是矛盾的,吴晗在动员教授签名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想到这一点?

  1949年8月5日,美国政府发表《美国对华关系白皮书》,详细叙述了抗战后期至1949年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及失败的过程。毛泽东抓住机会,接连发表了五篇对白皮书的评论,这奠定了建国后全民反美仇美的政治基调。在这五篇文章中,《别了,司徒雷登》曾长期被选入中学课本,广为人知。正是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点名表扬了朱自清:“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的点名表扬,让朱自清成为一个反美仇美的重要符号而被载入史册,家喻户晓。

沙发
发表于 2009-9-5 00:22:50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有诺必达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