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位叫惟信的老禅师,有一次他上堂时说出了自己悟道的体会:“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现在的这段禅语,已经引申出各种含义,也提升到境界上面了,其实这仅仅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体悟事态的发展,所出现的必然历程,或者换句话说,这句话的深处,更体现出一种不得不放下的无奈,事态的发展,山山水水的自然变迁,不会为人所变,大道无形,求之不得,只能放下。
其实爱情,也会有这三个阶段的发展,爱己甚于爱对方,爱对方甚于爱己,爱己又甚于对方,这个过程是必然的,真爱只有一份,付出了,再也不会有第二份了,付出前爱自己,付出后,爱别人,当爱的激情热烈消磨成平实以后,爱自己,就是珍惜这份爱……
“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的这首《鹊桥仙》,明显处于见山是山的阶段,想想当年的我,情呀爱呀,更多是从电视上,言情小说中了解的,男男女女,分分合合,背叛,出轨,然后冷眼看着他们的一份“美好”,嗤笑着他们的无知,弱智,并对这些诱惑不屑一顾,很想不懂,爱情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就会有这么多的波折,爱了就在一起,不爱就不在一起,磨磨唧唧,辗转反侧,何必这样……可不知,我们以后的爱情只会比这个时候的想法更白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想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这个过程,这首《诗经 兼霞》就不由自主的从脑袋中冒出来了,遇到她,我的爱人,付出了自己的真爱,小心的呵护我们自己的感情,“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个阶段的爱情,是美好的,是迷失自我的,寻寻觅觅,她就在我的心海中爱跳舞,美得不可方物,我的心神,我的一切,全都因为她的存在而美好,而醇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个别人嗤笑我们的阶段,而我们深陷其中而不自知,这时候的我们会觉得这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岂不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我们已经迷失了……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75岁的白居易,在他35岁的时候写下了这首《长恨歌》,白居易是我很欣赏的一个古人,这首长恨歌的最后四句,写出了爱情的真谛“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真的是一种无奈,繁华散尽,什么都没有的时候,终于明了,这爱还是爱,可是错过了太多太多,这四句要比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要强的太多太多……
古代描写爱情的诗词太多太多,“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很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这是描写时间上的无奈,“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是写空间的,太多太多,凤求凰,梁祝,望夫石,等等太多凄美的传说,“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是没有婚姻我将死无葬身之地”,呵呵,这种“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无奈,真的很累,让人很疲惫,因为你看懂了,就证明你经历过,更证明你已经失去了太多太多……
我的爱人,请你将我埋葬了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4 10:42:2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