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zwznj在2009-8-1 10:15:47的发言:
先分析人性论,然后分析哲学、意识形态(不过意识形态已经不流行了)和宗教,然后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价值观。
人生需要一种终极关怀,即对生死意义的追索。
从而在终极关怀下,建立入世的人生原则。
所以三十岁之前的年轻人,根本谈不上价值观问题,他们缺乏这一形成稳定价值观的过程,所以年轻人常常被作为可以塑造和可以洗脑的对象。
而到了三十岁,一个有志于学的士人,大体上对人性、对人生哲学、意识形态以及宗教等有了自己的认识,因此,基本上有了稳定的价值观,因此做事情就不会彷徨和迷失方向,也不会人云亦云,思想独立,不会盲目追随别人(也就是不再是所谓的群氓了)我想这就是夫子所说“三十而立”的真正含义了。
何谓三十而立,经过一定思考的人们基本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基本形成个人人生路线图(人生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价值观) 。
但价值观太虚,可能每个人到这个年龄都有了初步成型的价值观,但很难提炼出来。 通过建立系统,不断吸收新的东西和刺激,思考和讨论,逐步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系统有点类似你不断有一个吸收的方向,并每时每刻不断工作,它最后一定可以解决你的价值观明确、提炼、优化的问题。 建立系统,然后求价值观的稳定;而不是先价值观的稳定,然后系统。 当然,两者的关系没这么简单,非此即彼,但大致意思是系统先初步成型,然后价值观、人生路线图逐步成型。之后是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价值观太虚,太不容易抓住,很难通过专门思考价值观的问题而解决价值观的问题,通常通过个人系统,收集很多信息、得到启发、刺激、讨论、整理,最后形成。功夫在诗外,此之谓也。
另外,相对来说,建立系统是比较能够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能看见点滴进步的工作。你肯定很明确地知道你是否有了比较完善的时间管理系统(月目标、周计划、日总结?),你是否有了不断从自己经历中学习的系统(自我反省系统,你写日记吗?定期做反省吗?),你是否有了比较初步地财务计划和规划(你的健康保险、个人退休财务规划、子女教育、父母赡养、买房、买车、个人旅游梦想等财务计划和定期地投资,这些属于个人理财系统,建立好了吗?)等,系统的建立相对来说容易入手、容易检查。
价值观的建立很难抓住,也难以看到每日的进步,难以得到反馈,难以进行有意识的检查和更新。因此“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通过建立系统的方式,这个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价值观的认识、进步、修改(这个是潜移默化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甚至自己尚未察觉到的,当你察觉时,你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个过程是如此自然,难以刻意为之),至三十岁左右形成个人人生路线图(人生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价值观)和个人支持系统的第一个正式发布的基准版本。
因此,感概三十未立,当从建立个人的支持系统做起。 建立自己的系统,当从不断实践《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做起(关于此点暂时没有后续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