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无欲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偈颂】
不崇贤,民无争,
心清神明莫夸圣。
不举贵货民无乱,
狂欲息止天下正。
虚其心,实其腹,
志弱骨强拒诱蛊。
无知无欲闲袅袅,
治世不为虚怀谷。
【经解】此章以无欲示道也。贤者,名也。贵货者,利也。贪名好利,乃人之所欲。世间举名倡利,欲涨心逐,故使民刁事乱也。若不崇尚贤能,则民不为名而起争竞;若不举夸贵货,则民不为利而起奢欲。故经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人之欲滥惑心,故以妄为施乱也。若外不见可欲之名利,内不起谋求之欲心,则使民心不乱矣。故又曰:【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此欲者,贪求之心也。依附名利,坏道乱性。妄思妄能,人迷害世也。此乃俗之所求,圣者之所避。故经曰:【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虚心乃不欲也;腹实乃心安也;弱志乃无争也,骨强乃自养也。圣人之治,外不被名利所累,内不为谋欲所害。使民长久不被名利所诱,故能使世道平和,无为而治。故又曰:【常使民无知无欲】。此无欲无为之世也。偶有贪欲者,亦不敢妄为。乃因贼性阴隐,行诈狡黠,而妄为者突显,施之则露,令世人而得察。故经言:【使夫知者不敢为也】。知乃妄识辨析,分别取舍也。而取舍乃为足其欲,故有心迷人贪。夫惟使为者不敢为,方显平等无治之世。故经曰:【为无为,则无不治矣】。此无为之世,心安道兴,故无妄乱也。老子所云,乃离去久远之上古社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