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许久家电连锁市场,在百思买对五星电器完成完美收购的同时再次重新定义了行业格局。从家电连锁行业的角度说,似乎可以用更加白热化来形容,但在这行业白热化的背后更让人值得深思的是中国市场的未来?
外资品牌加大涌入中国市场,中国消费品牌谁来主宰?
越来越多的外资品牌开始涌入中国,从品牌数量到品牌投入力量皆是如此。在潜移默化中,中国的消费者有些甚至已经逐渐遗忘了那些记忆中的中国品牌,取而代 .com之的是消费对于国外品牌的忠诚。另一方面,中国品牌虽然近年来在不断崛起,但从根本层面上来说,崛起的意义不过是自我品牌的崇拜或者是山寨王而已,在抗衡能力和战略规划上不仅实力不足,更为值得担忧的是在信心上的自我否定和故步自封,满足于眼前销量或者单纯数字刺激性的增长,而从根本上忽略消费基本建设和心理占据。对于市场来说最终获胜的不是谁的铺货量谁的价格更低,而是谁更赢得人心。不做消费基本建设的中国品牌和如此来势凶猛的外资力量可以抗衡多久?
外资的本土化中国市场和消费拿什么来免疫?
如果说最初外资品牌仅仅是空中楼阁的少数派的话,那么到了今天该当引起所有的中国本土企业谨慎。其一,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如今都学会了聪明行为,在一方面把主要资本做消费建设外,另一方面以资本力量快速通过与中国本土的结合进入市场,缩短了时间不说,更减少了作为外资教育市场的成本。其二,外资品牌越来越喜欢披上本土的皮,也就是在品牌气质和内涵上保持外资的外来风范,而在价格上和消费表达上却要比中国品牌更本土。再加上中国品牌对于外资品牌痕迹的过分效仿,使得在消费意识上,本外的距离逐渐被缩短。其三,外资品牌学会了中国的社会交际,他们也开始学会在市场的层面赋予官商的力量,知道中国经济和地方发展的缺失,于是,他们下沉到区域,他们和地方政府谈投资发展劳动力,他们谈经济建设,诚然,这是发展的快速路径,但与此同时却也为那些并不是为了发展而进入市场的外资品牌赋予了充分的条件和机会,他们借助市场缺口吞并中国品牌,在摇篮中扼杀中国品牌崛起可能,如此一来,中国市场拿什么来免疫?
中国市场资本化中国品牌是否能走的更远?
毫无疑问,外资品牌的进入给予了中国市场更快速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抹杀了中国资源和中国品牌自身壮大的可能。他们好比是那些留辫子岁月的人云,在资本和蓝图上蒙蔽了自我判断的双眼。规律和游戏规则被更多的资本力量所改写,取而代之的是中国消费和市场的适应和习惯。当中国的90后,世纪后,抬眼就是ADIDAS,张口就是可口可乐,穿衣服只穿那些我们甚至都说不上的国外三流品牌,开车只要“外”自头的,连婴儿吃的奶粉都要靠关税为借口来张口成金,我们还能消费什么?我们中国的品牌还能拿什么抗衡?别再说外资不懂中国市场,更别谈人家没有你的终端能力强,看看可口可乐,看看ADIDAS,连他们都下乡了,我们还有什么值得自我封闭式的骄傲的?
反之,我们的中国品牌却在品牌竞争力上和消费忠诚度上忽视不已。永远都认为中国市场只是20年前的的计划经济时代,永远都认为中国消费者只认便宜的东西而不会追求品牌和内涵,永远都认为只有“最好,第一”,抄袭、复制、山寨就可以坐诊无忧了?可怕的不是外资入侵了多少,入侵的力度有多大,而是我们的市场和经营者内心是否已经被腐蚀?这无疑是非战争时代市场经济的八国联军,所不同的是抢夺的不是人命,采用的方式不是枪炮而已。千万不要以为枪炮声离我们还远,我只要守好自己的热炕头就高枕无忧了,遥望当年,殊不知敌人的枪炮声永远随时会在身边爆发的。
在资本的引诱下,只有更多贴近消费者,了解消费者,做消费精神文化和忠诚度培养才有持久的力量。
同样,无论大小,只有更有战略眼光,更懂得何时何地岌岌可危的企业,并积极采取长久持续战略策略的企业才是未来中国真正可以长久辉煌存在的品牌。
所谓危言耸听,只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毒品可以缓解痛苦和疼痛,但却是吸上就戒不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