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的典范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加紧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才派兵。"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说,太后明白地对左右的人说:"有哪个再来说要长安君为人质的,我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文中的赵太后曾是一位青史留美名的人物,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候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苟无岁,何有民?尚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此赵威后即本故事中的赵太后。可见赵太后原也是一个明主,只是年老溺爱长安君,情令智昏,一时糊涂而已。分析赵太后当时那句话,估计当时赵太后心理也明白为国事当派长安君入齐,但就是不舍爱子。自己也心理矛盾痛苦,干脆逃避论及此事。是自己内心虚弱的鸵鸟政策。且看高手怎么化解困局? 左师官触詟希望进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赵太后心里担心左师那壶不开提那壶,先自身心里充满能量,等其动作)。触詟来到宫中,慢慢地小跑着(形体语言示弱),到了太后跟前谢罪道:"我脚上有毛病,竟不能快步走。好久都没见您了,我还自己原谅自己哩。我怕您玉体欠安,所以想来见见您。"太后道:“我全靠坐辇走动。"触詟又问:"每日饮食该没减少吧?"太后道:"不过吃点稀饭罢了。"触詟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什么,却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稍增加了一些食欲,身体也舒畅了些。"太后说:"我做不到啊。"太后的怒色稍稍地消了些。 (通过老年人的养生交流,个人关心,疏解了赵太后的精神武装。得到了赵太后的同感,跟上了太后的个人内心世界。) 触詟又说:"老臣的贱子舒祺年岁最小,不成器得很,而我已经衰老了,心里很怜爱他,希望他能充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我特冒死来向您禀告。"太后答道:"好吧。他多大了?"触詟道:"十五岁了。不过,虽然他还小,我却希望在我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太后问道:"男子汉也爱他的小儿子吗?"触詟答道:"比女人还爱得很哩!"太后答道:"女人格外疼爱小儿子。"触詟说:"我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爱怜超过了对长安君。"太后道:"您说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啊!"(引导的关键转换,以身设喻。认同太后的核心情感爱幼子,而引导到怎样才算是会爱幼子的外在动作理智上。可谓在感情上认同,跟从;在理智上引导带领,导引对话术的典范。)
触詟言道:"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为他考虑长远的利益。您把燕后嫁出去的时候,拉着她的脚跟,还为她哭泣,不让她走,想着她远嫁,您十分悲伤,那情景够伤心的了。燕后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可是祭祀时为她祝福,说:\'千万别让她回来。\'您这样做难道不是为她考虑长远利益、希望她有子孙能相继为燕王吗?"太后答道:"是这样。" 左师触詟又说:"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历代赵国国君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人,他们的后嗣继承其封爵的,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詟又问:"不只是赵国,诸侯各国有这种情况吗?"太后道:"我还没听说过。"触詟说道:"这大概就叫做:近一点呢,祸患落到自己身上;远一点呢,灾祸就会累及子孙。难道是这些人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吗?但他们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俸禄优厚,却毫无劳绩,而他们又持有许多珍宝异物。(这就难免危险了。)现在您使长安君地位尊贵,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赐给他很多宝物,可是不乘现在使他有功于国,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您对他的爱不及对燕后啊!"太后答道:"行了,任凭您把他派到哪儿去。"(太后亦非蠢人,一点即通。道破了她的心理障碍——怎样真正爱长安君,她决策也爽快)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国作人质。齐国于是派兵救赵。
当时赵太后封盘,企图禁止再论此事。在左师眼中,再以国事论家事,必然是愚忠死路;而以家事论家事角度则是正确的言路战略设计。交流的角度不同,发展方向效果迥异。左师劝说的成功,正是通篇以赵太后的家事角度看问题,成功地把长安君作为齐国人质的阻力转化为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