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wudexin2 - 

[转帖] 美国为何不救制造业

[复制链接] 24
回复
269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发表于 2009-4-22 09:21:07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zengabao在2009-4-21 14:24:30的发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钞票越印越多。这么多的钱,都等着生小钱,请问这些小钱是从哪里来的?

好复杂的经济问题,一直搞不懂。

  你的问题描述得有点不够清晰,飞猫浅以为,这个问题也是人们一直不理解的经济基础知识问题:“我们手中的货币、大量发行的货币到底是是由印钞厂印制出来的,还是怎么弄出来?”,不知是否如飞猫所说?

  对此,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如果国家没有抵押、不讲信用的靠印钞厂,大量印钞票出来,何来国家经济破产、金融危机、经济大萧条呢?大量印钞票不就解决这些问题了吗?”这种说法固然荒谬,但将这两者关系联系起来同样是荒谬的。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银行这个既不从事商品生产、又不出事商品交易的行业,为何在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金融危机的本质,看清自己、看清企业的发展方向。

  …………

  现在,我们每个人对银行已经太习惯、太熟悉了:你取工资要去银行,你存钱要去银行,你急需钱要去银行,你做生意贷款要去银行,你的房贷、车贷需要去银行,你企业有大笔资金往来更需要银行帮你运作,我们的国家发行货币需要银行……。今天谁还能离得开银行?

  银行是怎么产生的?银行是在货币的基础上产生的。那货币又是怎么产生的?货币是人们因为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像人民币、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都是货币。货币,也就是我们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钱。当今货币的本质就是借条欠条,纸币本身不代表任何财产。它是政府以国家的信用、实体经济、国民税收做担保,向全国人民签发的,通过银行又进一步扩张出来的,带有各种借款数目的欠条。例如全球霸主货币的美金发放,它是根据美国法律规定,以不超过黄金总储备量和国债总额,由神秘的私人性质的美联储向全球人民签发的,通过银行进一步扩张出来。

  历史发展到今天,货币的形态虽然从贝壳项链演变成金属铸币或金银,又从金属铸币或金银演变成目前通行的纸币,但其实质仍然是欠条。如果说贝壳项链、铸币和金银在充当债务凭据的时候,其本身还具有一定价值的话,那么当今人类使用的纸币,无论是现金纸钞、银行活期存款还是其他银行存款,则是政府以国家的信用、实体经济、国民税收做担保,向全国人民签发的,银行又进一步扩张出来的,带有各种借款数目的欠条。

  货币同时具有这四种职能:第一,交换媒介;第二,价值储藏;第三,计量单位;第四,延期支付。

  由于货币具有的延期支付的职能,人们之间产生了信用,出现了相互的赊欠行为。随着信用行为的增多,在大量信用的基础之上,出现了一个中介机构来从事货币的存贷业务,让人们都遵守资金信用,这个中介机构就是银行。银行的出现,在更大的基础上创造了信用,使人类社会加快了发展的脚步。

  银行是人们理财的一个中介机构,储户把钱存入银行,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那么银行凭什么给储户利息呢?为什么储户取出钱的时候比原来存的要多一点呢?因为储户把钱存入银行以后,银行用更高的利息把钱贷出去了,让那些借款人去赚钱了。当他们把钱还回来时付给银行的利息高于存款利息。银行就是靠高贷低收,从中赚取差价生存的。当然,现代银行已经有了更多的金融服务功能、更多的收入渠道。

  当储户把钱放进银行的时候,银行不可以把这些钱全部贷出去。因为如果银行要把全部存款贷出去,当储户取钱的时候,银行就没钱支付了。银行当然希望把钱贷出去越多越好,因为贷出得多,收回的贷款利息就多,银行的盈利就高。可是当大家都去取款的时候,银行没有钱意味着什么?所有的储户都会恐慌,他们跑到银行去取钱,就会发生挤兑现象。因此,各国中央银行都规定了一个法定准备金率,即商业银行不能把储户的存款都贷出去,它必须留下一部分准备金,以防万一储户来提款,银行要有钱付给他。

  那么,银行到底应该留多少准备金呢?它只能准备一部分,不可能把存款全部作为准备金,否则银行怎么赚钱呢?银行是靠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息差来生存的。不同国家的央行法定准备金率的规定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规定也是不同的。比如,中央银行规定法定准备金率是10%,就是说储户存了100元,必须把其中10元缴存到中央银行;如果准备金率是20%,商业银行就必须把20元缴存到中央银行去,这就是法定准备金。

  我国的商业银行也要交法定准备金,当储户到某个银行去取钱时,银行一定得有钱,银行要是没有钱,它就得去中央银行借,或者找其他银行拆借,也得把储户的钱还上,这是银行的信誉。银行为什么能找中央银行去借呢?因为它在中央银行存放了法定准备金。

  言归正传:在现代社会,货币供给是由银行创造的。这一点大家很难理解,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手中的货币是由印钞厂印制出来的。但人们不理解,银行怎么能创造货币供给呢?现在就让我们来看银行究竟是怎样创造货币供给的。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2 11:22:22编辑过]
12
发表于 2009-4-22 11:48:4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我们来看银行是怎样把钱进一步创造出来的。

  例如,假设我国的法定准备金率是10%,一个储户有10000元存入中国工商银行,工商银行必须把1000元留下交给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它只能贷出9000元。有一个人正好去中国工商银行借9000元,他要买一套家具,到了商场,他把这9000元交给柜台,这家商场又把这9000元存入它的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当农业银行收到这笔钱的时候,这9000元钱不能都贷出去,必须把其中900元上交人民银行,它只能贷出8100元。这时正好有一个人想买一个金首饰送给老婆,去农业银行借钱,当他借到8100元后,到一家超市买金首饰时把8010元钱交给超市柜台,这家超市又把这8100元存入开户的中国建设银行。建设银行接到这笔钱后,还要把10%的法定准备金交到人民银行,它只能贷出7290元。如此下去,储户的10000元存款通过银行系统不断的存贷过程,最后变成了多少钱呢?银行新增存款大约是100000元,新增贷款大约是90000元,货币总量增加了100000元,法定准备金是10000元。这就是创造货币供给的惊人魔法,法定准备金是10%,那就是10倍的惊人魔法;法定准备金是5%,那就是20倍的。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知道钱是怎么从银行创造出来的。中国人民银行并没有多印钞票,钱怎么就多出来这么些呢?这就是银行通过信用活动创造出来的。所以,商业银行具有创造货币供给的功能。

  最初的10000元是储户存进去的。然后每发生一次贷款行为,银行都要把法定准备金交给中央银行,如此下去。初始的10000元放进银行并没有增加货币总量,只是该储户的现金变成了存款形式。但是后来银行存款的总量陆续增加到100000元。而储户原始的10000元到哪儿去了?都进中央银行了,成为法定准备金。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这个过程创造出多少货币?货币供给大约增加了100000元,货币总量是原始资金量的10倍,这个例子假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如果法定准备金率是5%呢,就是20倍,初始的1000元就变成了1万元;要是2.5%呢?就是40倍。这时候我们就看清楚了,钱究竟是谁创造出来的。现代社会流动的资金是在银行创造的,银行通过什么来创造货币呢?它通过国家信用为担保在创造货币供给,这叫做信用货币。人们日常用的钞票确实是印钞厂印出来的,但是作为社会的货币供给,却是银行通过国家信用为担保创造出来的。

  只有通过银行的信贷活动所创造的新存款,才是现有货币量的增加。所以,当大家把钱存进银行的时候,经济就开始加速了。因为你把钱放进银行,银行把它贷给别人,别人再放进银行,银行接着再贷出去。就这样,一笔钱一直这样存贷下去,货币供给量可能是成倍地增加,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就可能成倍地放大。

  这些听起来好像是个数字游戏。但是仔细想一下,当我们每个人真去银行取钱的时候,银行应该有钱,我们应该能取得出来。是的,因为这并非纯粹是数字的虚增,而是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新的财富创造出来。到银行存钱的人,他为什么有这笔钱呢?因为他销售了产品,为别人提供了服务,获得了劳动报酬;而那些从银行借钱去经营的人,他最终也要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才能再把这笔钱还给银行。所以,这里每一个环节都在创造着财富,都在增加着财富。那么银行通过国家信用为担保创造货币供给,也是实实在在的。

  因此,银行的信誉越好,它创造货币供给的能力就越大;一国的法定准备金率越低,银行创造的货币供给就越多。这就好比一个货币的水龙头,当法定准备金率降低时,水就会流出来;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时,资金之水就会被抽走。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就可以具有很强的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可以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还能明白,现代社会的经济是一环一环扣在银行身上而加速运行的。当有一天大家都不到银行存钱,或都把钱从银行取出来放到自己床下藏起来的时候,整个经济的链条就断掉了。

  我们看,在微观上行得通的事情,在宏观上就会产生一场灾难,最后的结果则很可能连藏在床下的钱也不值钱了。因为那时的经济可能早就瘫痪了,物价已经飞涨了。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经济与银行之间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我们经济生活中的货币供应,是在银行循环往复的存贷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我们可以想一下,现代社会如果离开银行系统,它还能转动吗?银行为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企业、每个城市的政府乃至国家都充当了一个管家婆的角色,它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神经中枢。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发生了这么多金融方面的问题,大多数的危险都来自银行。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人们从银行取不出钱来,银行没有钱支付给储户时,就会出大问题。人们开始集体到银行去提现,去挤兑,银行就要面临破产。政府去抢救,加大货币供应,又会引发通货膨胀,甚至导致政府破产等等,一系列灾难就会紧跟着发生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2 15:22:28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13
发表于 2009-4-22 15:11:43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我终于明白了提高准备金是怎么回事了,谢谢飞猫!

14
发表于 2009-4-22 16:06:13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偷着happy在2009-4-22 15:11:43的发言:

精彩!!!我终于明白了提高准备金是怎么回事了,谢谢飞猫!

一 不客气。飞猫对于经济学也是个人爱好,经济学复杂、庞大,俺也还在学习之中。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三大法宝: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另外,当前美国政府向银行注入的资金,大部分是补充银行的资本金,以减少银行破产、储户挤兑的风险。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各国的商业银行法均为商业银行的设立有最低注册资本限额的规定。此外,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其80-90%的资金是从各种各样的客户手中借来的,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占其全部资产的比例一般为10-20%,如此也就形成了商业银行高负债经营的状况。而美国五大投行的全军覆没,其高负债、高风险经营的状况则更是离谱。美联储之所以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二家转型退回银行控股公司,是因为这二家公司可以依赖吸储渡过难关。超越资本几十倍的金融衍生品操作,你说可怕不可怕?储户、债权人担心不担心?谁来承担这个大风险?凭什么肯定是赚而不是亏?

  资本,是一切经济活动发展壮大最为本原的动力之一。在经济走上坡路的时候,积极的资本扩张政策是良师益友;可一旦面临经济走下坡路的时候,积极的资本扩张政策却是大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首当其冲的就是严重打击不从事商品生产、不从事商品交易的银行,这也是股票市场之人信奉的“止损”之道。当然,经济走下坡路的时候,也是一些真正伟大的公司实施并购垄断化、在艰难环境中崛起的的良机,正所谓:“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当前美国央行美联储回购市场上国债的行为,就是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它是指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操作,买进或卖出债券。这些债券有三个月期的、半年期的、一年期的、三年期的、五年期的不等。比如,有些企业手中有一笔闲钱,既不想投资,也不想再扩大生产,更不想进股市,担心风险太大。于是它们决定买债券,因为债券的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风险又小于股票,所以他们就买了债券。那么,美联储做什么呢?如果美联储发现经济太冷了,它就决定打开货币龙头,怎么打开呢?就是在公开市场买进债券。我们说当经济太冷的时候,市场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钱、是现金。美联储买进债券,它收回的是大家手中的债券,放出去的是现金。这样一来,美联储就打开了货币供给的龙头。当它发现经济太冷了,东西都卖不出去,人们手里拿着债券,不去消费,也不去投资。这怎么能行?于是,美联储开始收购人们手中的国债,把钱放出来,鼓励人们去消费、去投资、去买股票,做什么都行,只要在合法的范围之内。美联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回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9 9:40:32编辑过]
15
发表于 2009-4-23 22:55:53 | 只看该作者

太深奥了,却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09:29:58 | 只看该作者
看飞猫兄的讲解,真是受益匪浅啊!
17
发表于 2009-4-24 10:42:06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兄台客气了。这几天事忙,没有继续讨论这个话题。飞猫会继续这个问题的探讨。

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与美国这两个欢喜冤家,为什么在金融等领域有着截然相反的现状表现和差异。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22:17:53 | 只看该作者
期待飞猫兄的探讨,受教啊
19
发表于 2009-4-25 19:52:39 | 只看该作者

  飞猫的观点与郎教授的观点,有所差异。

  因为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储蓄与消费三方面关系的严重脱离,把美国历年来繁荣掩盖下的贸易泡沫、财政泡沫、债务泡沫、实业泡沫、上市公司财务泡沫、房地产泡沫、消费泡沫以及信用评级泡沫,诸多问题积累爆发冲破了天,从而连带性的将全球经济拖进囚徒困境的发展道路上,而不是美国制造业的基本面出了大问题。而“需求是唯一”的这一观点,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储蓄与消费三方面关系的严重脱离”的大是大非面前,是不足道的。飞猫的观点也将围绕着这三点展开。当然,飞猫见识有限,难免有所错误或偏颇之处,望大家多多指教。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美国金融业若破产大批的倒下,制造业必然是“大树倒猴子散”,国之不存何以产业在?美国政府、人民“寅吃卯粮”的奢侈恶习和债台高筑,则使美国实体经济死路一条,社会陷入万丈深渊,动乱、分裂、战争一系列可怕的大灾难必将随之而来,各国政府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与美国进行总清算;
  美国制造业暂时性困难,美国人民、美国政府“寅吃卯粮”的奢侈恶习暂时性幻灭,只要金融业依然维持着全球霸主地位,在后期则能以自己目前在全球不可替代的金融霸主地位,及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优势,在筹集全球资本、引导投资、优化配置资源等方面,持续对全球乃至自身的政治、经济和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巨大影响和活力,美国实体经济就可以再续美梦,美国人民可以继续享受“寅吃卯粮”的奢侈生活,因为将来依然有全球人民给美国充当活雷锋、巨资扶持企业发展的机会。

  美国人之所以崇尚及时行乐、消费刺激经济,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站在全球之颠超级大国的人类精英,喜欢且理所当然的应该过光鲜亮丽的日子,像苍蝇盯臭肉那样,对奢侈品兴趣昂然,他们挥霍无度,竭尽所能要拥有精美的华服、昂贵的汽车、豪华的住宅,以及价格不菲的艺术品。这种生活的确迷人,但它缺乏理性,及时行乐者缺乏这样的警惕:他们是在寻找增加负债的方法,他们会成为可怜的车奴、房奴,而一旦破产,他们就完了!因为他们错误的抛弃了先贤们带领美国经济走上世界霸主之路——美国企业精神、资本主义的核心和渊源“清教徒精神”——拼命的赚钱,拼命的省钱,拼命的捐钱。
  盖天地之道,日中必移,月满必亏,泽满则溢。人之道,泰则骄,逸则奢,骄奢既起,恶则随之,此所以召祸也。福则反是,所以积善得长享也。盖人之性,处艰困之中,莫不惕励恐慎。既得志也,则放逸纵情。故今古豪雄,善始者繁,克终者寡。霸吴者夫差,亡吴者亦夫差也。

  …………

  资本,是一切经济活动发展壮大最为本原的动力之一,是一切市场需求的可靠保证(没有钱的需求,能算需求吗?商人们第一个不答应,呵呵)。一国经济之核心是金融,企业的命脉就是现金流。美国政府如此大规模的拯救金融业,是因为吸纳了全球庞大资金、高负债、高风险经营特点的金融业把金融玩大条了,大到了规模空前的各国政府的大救援行动都难以遏制的可怕地步(若非事情大条了且与己相关,各国政府会学习雷锋好榜样实施大救援行动吗?)。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制造业,真的像郎教授所说的救不了美国制造业吗?或者说美国的制造业,在中国人乃至全球人民的心目中很差吗?看看今天,全球满天飞的带有“美国制造”标签的电脑、飞机、汽车、军火、机械设备、钢铁、化工制品……都是人们不信任的假冒伪劣产品吗?此时此刻,飞猫估计栖息谷的家人们,都难以接受自己有这样的思想认识。

  自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制造业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创造财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创新的经济支柱产业。而美国曾是世界最强大的制造业中心,制造业一直也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二战后,世界领先的美国制造业在与日、德等国的竞争中,经历了一个“绝对强大——渐次衰落——重塑优势”的过程。今天,美国制造业出口约占全国出口的80%。同时,中小制造业的产出没有萎缩,相反,产值创了历史最高水平;对制造业的投资也在上升,研发投资占了美国工业投资的2/3。

  然,今天的美国,已经从二战时期世界领先的工业出口国,转变成难以出口的服务业占GDP比重70%以上的消费大国。这与美国人站在世界之颠的骄傲自大放逸纵情、崇尚“寅吃卯粮”的奢侈恶习、消费刺激经济的精神文化,这与金融业不事商品生产、懒于商品交易、坐收渔利的“黄金地段房东收租”的行业特点,具有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然,任何一个人或国家,赚了一万块钱,再向人借一万块钱一起花掉,再大的老本、再好的经济、再美妙的经济政策,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呀。


  下面,飞猫就“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储蓄与消费三方面关系的严重脱离”的问题进行论述。

  首先,说说储蓄与消费的关系,将美国与中国进行对比。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6 23:36:40编辑过]
20
发表于 2009-4-26 19:44:52 | 只看该作者

飞猫老师:

他们到底是卯吃寅粮 还是寅吃卯粮啊  有点不明白 ~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