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华尔街再遭重击
麦道夫依靠丰富的从业经验,同时扮演了证券交易财务审计公司和基金经理人这两个互不兼容的对手角色。而这是一切骗局中最简单的那一种 □文 缥缈 据说,华尔街对于规则总是情有独钟——毕竟大部分规则都是他们所发明的。 从《梧桐树协议》到《格拉斯·斯蒂格尔银行法》(G-S法),再到“安然事件”之后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300年以来,华尔街花在制定市场规则上的时间与财力,几乎和进行交易的时间一样多。但麦道夫诈骗案的发生,却把所有这些规则一下打得粉碎。 开始的那几天,华尔街上的交易者们大部分对此事只是觉得好玩,而不是觉得愤怒。真不知道麦道夫自己现在作何感想?此人进入证券行业已经超过了40年,担任过纳斯达克交易所的主席,一直是华尔街投资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最后市场却发现这家伙原来只是个骗子,受害者遍及全世界。 麦道夫的骗局,是针对一些特定的人群所设计出来的,特别是针对那些市场的老手们——因为老手们在意的是需要把钱投资于完全确定性的、几乎无风险的投资产品。麦道夫所追求的虽然只是高于市场大约不到1%的月收益,在生手与外行看来似乎并不很高,但其所代表的真实的价值、复利的价值,其实就是“无穷大”。中国石油上市首日开在48.60元,成为当时全球最大市值的上市公司,但当时一级市场全部“打新股”的并且可以确定的收益率,只有3%。 有关麦道夫诈骗的金额,他自己承认的部分约为500亿美元。500亿美元是这样的一笔巨款:在当前的华尔街,这笔钱足以收购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控股权,比如花旗集团;可以拯救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三次以上;如果有人愿意,500亿美元可以购置5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包括舰上的全部舰载飞机,一举成为当代“海霸”。 麦道夫的投资骗局告诉我们,华尔街腐败了,而且我们都错了。我敢说,凡是在华尔街上混过、赌过、输过、赢过的人们也会说,麦道夫你这个老东西,你吃了喝了玩了耍了,我们都忍了,可是像这样的事儿,它算什么事儿啊! 公平地说,投机就像山岳一样古老。麦道夫不可能是华尔街上唯一一个涉嫌欺诈的家伙。令人感到愤怒的是这样的一位名人,竟然会以这样一种不可原谅的方式进行欺诈——他依靠丰富的从业经验,同时扮演了证券交易财务审计公司和基金经理人这两个互不兼容的对手角色(这是一切骗局中最简单的);他的所作所为,也因此而伤到了华尔街价值观中最柔软、最脆弱的部分。 “你可以践踏规则,但你不能践踏美元”——对于职业投资者而言,麦道夫所违反的是市场最深层的规则,那些从不成文但却不但影响到我们的投资也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的道德规则。 对此,一位在华尔街打工的朋友写信给我说:“麦道夫再次登上了顶级财经报刊的头条位置。我觉得他伤到了这个国家的本质。一个古老但却充满无耻与狡诈的‘农夫式骗局’,他让华尔街退回到了石器时代。” 华尔街到底是什么?难道说它始终就是一个古老但却充满无耻与狡诈的骗局,甚至是梦——“它的一端是一条河,另一端是一座坟墓”? 华尔街曾经是真实的,它确实推动过生产率提高,确实已经并且正在改变世界性的商业行为。这些事实和历史,都明摆在那里,结果却发现他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竟然是个骗子,而且,一骗就是20年。 总结麦道夫的骗局,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很具“恶搞”性质的特征。首先,生活就是一场大骗局,打死你也不信的事,居然也有!如果,麦道夫是西贝货,那么其他人呢?现在投资者已经开始疑心价值投资的倡导者,疑心“我们的股神巴菲特”了。 其次,我们必须首先宽恕自己。放松,而不是紧张。因为我们不可能生活在完全不信任他人的环境里,受骗的事难免会发生。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豪赌,你一直不出牌,你就等于没玩。与麦道夫诈骗案的受害者相比,区别只是我们有没有机会遭遇精于此道的“高手”而已。 其三,“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麦道夫绝不是第一件西贝货,也不会是最后一件西贝货,但是请相信,末日审判总会来临。对于投资者而言,我们必须把无限的信任变成有限的信任,无论他是什么人,无论他有多么完美的投资履历,也必须像防贼一样地防着他。规则就是规则。规则不变;我们的态度,同样不变。 不过,通过更进一步的分析,我个人相信,麦道夫的金融诈骗案对于深陷金融危机的美国经济来说,或许是件好事,这就正如当年的安然事件,有助于美国从“9·11事件”中清醒过来,并且迅速地修复了旧的伤痛。 风雨袭来之前,尘土将最后一次猛然地飞扬起来,而正是这阵尘土,最终将被永远按捺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