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星辰夕阳在2009-3-13 8:11:41的发言:在堂堂正正的资本投机市场光明正大输给了国际炒家还好意思责怪投机资本心术不正。国际投机市场难道就这么好赚钱没风险?赌不赢输不起才是最大的丢脸。 就像两个小孩说好放学后教室单挑,一个输了就说对方坏忽悠自己打架,还要写《体力战争》揭露对方渊源流长的投机历史,指责对方。 玩不来就不要玩,玩不起就更不要玩。 星辰夕阳兄批评得很有道理。在商业战场上,即使输了,惟一该做的就是光明磊落地去输。赢,同样也是如此。正如“华尔街之子”J·P摩根在“金钱托拉斯听证会”上对众议院银行货币委员会主席所说的著名论断:“在金钱、财产、人格三者之中,人格最重要,金钱买不到人格”。 只有无能的人才会干那些令人不齿的勾当,跟混蛋打交道,会让你变得聪明,那些邪恶的“老师”能教会了我们不少的东西。 安全第一不能让我们致富,要想获得报酬,总是要接受随之而来的必要的风险,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商人都是利润与财富的追逐者,要靠自己的远见,靠创造资源和取得他人的资源,甚至逼迫他人让出资源而使自己富有,所以,冒险是商人征战商场不可或缺的手段。 ……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免受一种特殊力量的驱使,这种力量可以轻而易举地剥落紧裹我们人性的外衣,将我们完全裸露在阳光下,并公正地将我们圈定在纯洁与肮脏的图版上,以致让我们所有的辩护都变得苍白无力,无论我们多么伶牙俐齿,它就是检验我们人性的试金石——“利益”。利益,是光照人性的影子,在它面前,一切与道德、伦理有关的本质都将现形,且一览无余。在那些投机、骗局、陷阱乃至诽谤、污蔑和诋毁,以及残酷无情的血腥争斗和强盗式的掠夺中,我们都会发现追逐利益的影子。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我们是自己心灵的主人,倒不如说我们是利益的奴隶更准确。先哲司马迁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们都喜欢胜利,但人们不能因为追求胜利而不择手段。不计代价获得的胜利不是胜利,丑恶的竞争手段让人厌恶,那等于是画地为牢,可能永远无法超越,即使赢得一场胜利,也可能失去以后再获胜的机会。如果谁能在背后搞鬼而没有被人抓到,他几乎一定会获得竞争优势。但是,邪恶和不道德的行为非常危险,它会让他丧失尊严,甚至可能坐牢。当一些所谓的“傻瓜”绝迹之后,恶人们由于再也没有它容易捕食的对象,自己也跟着消亡了。这些空出来的地盘,就会让位给那些虽然“善良”、但却毫不“懦弱”、“针锋相对”那样的人了。 循规蹈矩,并不表示必须降低追求胜利的决心,却表示用合乎道德的方式(或者说是法律充许的前提下)去赢得明确的胜利,也表示在这种限制下,下定决心,全力以赴,积极无情的追求胜利。也正如发达国家在诚信之道得出的经验教训:“对失信者的容忍,是对守信者的残忍”。 …… 美国金融业的强大,例如高盛集团,是全球公认的。但美国“竭全球之财富,饱一己之私心”的可耻行为,也是全球公认的。美国遭受次贷危机之时,美联储二任主席、美国政府公然高调宣称“美国的次贷危机责任在于高储蓄、高出口率的中国”,赢得起输不起,也是最大的丢脸。难道我们中国人省吃俭用借钱给美国人超前消费,就会导致美国的次贷危机?这是地球人都会耻笑的借口。同时也折射出美国政府、美联储的逃避责任、心术不正,对中国欲图故伎重施导致日本经济衰退十年的“广场协议”的阴谋。 但是,拐杖不能取代强健有力的双脚,美国要靠自己的双脚站起来,如果自己的脚不够强壮,不能支撑自己,不是放弃和认输,而是应该努力去磨练、强化、发展双脚,让它们发挥力量。而任何欺骗和不道德的行为都无法持久,都不能成为可靠的企业发展战略,这只会破坏大局,使自己的未来变得愈发困难,甚至不可能再有机会,现在全球还有几个人信任美国的强大繁荣?奥巴马上台后大量增发的国债还会有多少人去购买呢? 欺骗只是谋利游戏中的策略,它在夜以继日地进行,但并不能解决问题。在这场游戏中,每个人都先顾及自己的利益,不管是否对他人有利。 为何飞猫说:以美国为首的全球金融业盛行阴谋,阴谋之辈们成群结队的不断吞噬“善良愚味”的猎物。今天,是一个“君子道消、小人道长”的黑暗时期,将来还更会加严重。
古人说得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上者如果热衷于以权谋私、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贪渎成性,下属们自然变本加厉,愈演愈烈。 A、美国国债是有史以来最大“庞氏骗局”。 当初人们选择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主要是考虑到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以及美国作为世界领先的工业出口国和世界最大债权国的地位。而今,美国已不具备上述任何优势。相反…… 1、美国,是世界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 美国,已经从罗斯福总统时期世界领先的工业出口国,转变成难以出口的服务业占GDP比重70%以上的消费大国(就像超前透支中国经济未来的长产业链条的房地产业,房子能出口多少呢?相反,它内耗了中国老百姓几十年辛苦积攒的财富,变相振兴了中国一直难以发展的内需市场,同时也使政府获得了维持国家行政职能庞大支出的大量收入)。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已持续了30多年。美国在1971年首次出现贸易逆差之后,除1973年、1975年出现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而且逆差额的总趋势是不断扩大。2004年全部贸易逆差为617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比2003年增加24.4%,占美国GDP的比重为5.3%。美国早就成为当今世界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 2、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债务国。 美国政府、个人和公司债务的不断膨胀,储蓄的严重不足。从1971年到现在,已经积累了三十多年的这种美元发行机制所造成的美国的债务增加,现在已经增加到一个非常庞大的规模,已经到了53万亿这样一个非常惊人的规模,就是它的国债和所有的企业和私人的总负债。(该段摘引自宋鸿兵先生的文章) 53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如果把100美元一张的钞票摞起来,53万亿美元可绕地球两周;2007年,全球的GDP是54.3万亿,这就是说,仅仅美国一个国家的债务,已经使全球的债务率接近100%;这个数字相当于每个美国人承担着17.5万元美元的债务;如果平均分配给地球上所有的人,每人将分担9000美元。 美国联邦政府国债总额目前正以每天14亿美元、每分钟100万美元的惊人速度增长,2008年,美国国债已达到10.02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而美国2008年财政收入还不足3万亿美元,这一切,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国家来说,在经济大衰退时期,头上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足以形成毁灭性的致命一击。 3、美国,世界储备货币的霸主地位早已名不符实,其抵押品、诚信度严重的资不抵债,企图瞒天过海、混水摸鱼,蒙弊各国政府。 根据美国法律规定,神秘的私人性质的美联储可以发放不超过黄金总储备量和国债的总额的钞票。但在2006年3月23日,美联储在它的网站上公布了一个很不起眼的通知:“鉴于M3没有提供比M2更多的经济活动的信息,而且多年以来对货币政策没有影响,所以收集和发布这些信息的费用超过了它所能带来的益处。”。美联储将取消M3的数据公布!M3是什么?它是美国最广义的货币定义,简单的讲,它包括了美国所发放的所有的美元,尤其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外国政府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大额美元储备。而现在美联储用取消对M3数据的公布,这其中大有猫腻!因为如果市场看不到M3,也就无法估计美联储到底新发了多少钞票。这就以为着各国政府和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将被蒙住双眼,而且随时可能看到美元大起大落,而不知道怎么回事。 今天,规模空前的各国政府金融危机大救援,与其说是在救金融市场,不如说是在拯救美元。但当世界抛弃美元之时,就是美国破产之日。因为货币天生的本能就是“势利眼”,你发展好的时候,它兴冲冲的想给你贷款送钱来;你倒霉的时候,它恨不得立马逼债逼死你。 鉴于全球性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尚未见底,今天我们的温家宝总理向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重申对美元信用的担忧之心,同时中国政府马不停蹄的加大了人民币与诸多国家货币互换的行动。 所以,飞猫跟朋友打赌,美元将在二年内崩盘,沦为与日本、英磅、欧元……同等地位的货币,而不再拥有世界储备货币的霸主地位。 B、昔日带领美国经济走上世界霸主之路——美国企业精神、资本主义的核心和渊源“清教徒精神”,早已败落、发霉,自私、贪婪、腐败摧毁了华尔街,史无前例的重创美国以及世界经济。 近代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世界公认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马克思·韦伯,曾经这样精妙的评论:美国企业精神、资本主义的核心和渊源——清教徒精神:“拼命的赚钱,拼命的省钱,拼命的捐钱”。 回顾历史,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政府财政面临破产的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美国涌现了一批卓越的企业领袖,引领美国的经济走上了世界霸主之路。有雄霸全球石油业的超级资本家、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使美国成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的福特,有“华尔街之子”美誉的J.P.摩根,有号称“世界钢铁大王”的卡内基……。这些企业领袖们的伟大事迹和创业精神,时至今天,依然是激励今天诸多企业家前进的伟大动力,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古诗有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现在的美国人,大多是及时行乐、超前消费者,没有什么储蓄。他们喜欢过光鲜亮丽的日子,像苍蝇盯臭肉那样,对奢侈品兴趣昂然,他们挥霍无度,竭尽所能要拥有精美的华服、昂贵的汽车、豪华的住宅,以及价格不菲的艺术品。这种生活的确迷人,但它缺乏理性,及时行乐者缺乏这样的警惕:他们是在寻找增加负债的方法,他们成为可怜的车奴、房奴,而一旦破产,他们就完了! 再反观今天的美国企业精神、资本主义精神,与他们伟大的先辈们洛克菲勒、福特……之流相比,其差距之远矣。华尔街作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不仅没能承担起金融“救火队员”的角色,反而持续不断地曝出各种奢侈消费的行为,这极大地激怒了深受金融危机之苦的美国民众。白宫官员称这些行径是耻辱的丑行。奥巴马总统在演讲中说:“在当前的经济危机形势下,受援助的企业高管给自己开出如此高昂的薪酬不仅是一种品质低劣的表现,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极为糟糕的战略。作为总统,我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继续发生。” 无奈的是,奥巴马高薪限制令成了一纸空文,高盛摩根大通带头抵制。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5 20:24:4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