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我实施TOC营销项目的几点体会

[复制链接] 30
回复
525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2-10 17:2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言

营销总监(本文指企业市场部与销售部总负责人)往往是企业内的强势人物,没有他的理解与支持,我们的TOC项目要么无法介入,合同无法签订;要么难以深入,总停在生产改善的层次;

不少项目中,“生产改善”已转为“可靠性”,但因各种原因,这种“核心优势”并未及时销售出去,致使项目无法深入,可靠性最后转为库存,不久项目组就被“扫地出门”,前功尽弃。

近三年,笔者参预过两个短暂TOC大项目,独立实施过三个小项目,实地观摩了一个TOC学友的项目。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使项目深入下去”做了些思考,写成此文,供在宝岛研讨的TOC学友参考用。

本人的理论功底不深、悟性不高、项目深入不够,文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各学友指正。本人的联系方式为:chris.changqing@gmail.com

接苏老师邀请,本想亲赴宝岛,现场与各位交流,然家中一近亲身体不适,只好在老家-江苏南通,预祝各位研讨愉快、硕果累累!

AEP15常青

江苏南通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17:37:19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对行业理解要深入

博士在杭州VV演讲,曾说过这样话There are many useful tools available in market。我是这样理解他的意思的,我们的指导思想是TOC,但在实地运作过程中,我们不应排斥其他咨询工具,尤其那些被市场检验证明有效工具。

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五力矩阵等咨询工具来分析行业与企业,这是一般顾问层次上应具的标准。然而有些学友对这些非TOC工具却不屑一顾。我曾听一企业的创办人当面抱怨,他们(指项目团队)到我们公司已经3个月了,现在讲的话与三个月前没有一点变化,我跟他们讲不通,这些人不懂行。

签订了顾问合同就意味着企业家把几十年的家当托付给你。驻厂顾问是不是“懂行” ,这对他(她)来讲非常重要的。我曾遇到这样一情况,有天我很迟才离开厂,途中刚好看见创办人夫妇(现处于半退休状态),在中层干部簇拥下,逐项的检查我的生产同事即将启动的子项目。也许遇到不少问题,创办人大发雷霆,企业对接人被警告,现场气氛非常紧张,该子项目被无限期暂缓。而此时,我的同事正在酒店,很休闲、很踌躇满志地构思着下一个子项目。

 “懂行”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在不少企业家看来,我们TOC顾问讲的话太抽象、太宏观、让人感到深不可测。

什么是懂行呢?

我习惯将“懂行”分为两个层次:一般顾问层次的“懂行”与TOC顾问层次上的“懂行”。一般顾问层次的“懂行”是基础,否则,即使你在TOC层次上“懂行”,项目还是无法难以深入,TOC的功力难以发挥。

一般顾问层次的“懂行”

首先,你要讲“行话”。我建议项目组自己作一份企业(行业)的特有名词词典,并保持更新。搞清楚这些名词的特定含义,平时注意用这些词与企业交流。会讲“行话”能让高层放心,也能赢得中层与一线员工的认同。

我在一家沙发企业为自己编一本《沙发设计词汇》。后来把它稍作修改,取名为《导购员沙发语言-沙发设计词汇》,以项目阶段成果的方式呈现给营销总监。很快,营销中心发文,要求所属的700专卖店的近千名导购员,做好组织工作,并要在导购过程中,尽量使用诸如“大气、中庸、花哨、低调、奢华、木材应力学”等术语,扮演“沙发专家”的角色。

懂行,让我们很快赢得尊重。

其次,你要尝试去理解行业的关键驱动因素。

笔者有幸在国内的两家家具龙头企业工作,听创办人评说行业与同行。这些人尽管文化不高,但对行业、对同行、对自己都有很强的直觉。

还以上述这家企业为例。有天,总裁情绪很好,用了半天的时间给我谈了企业发展史。就这半天,我对“展会”有了超乎寻常的理解,我也明白了企业部门的原因,为什么有些高管总郁郁不得志。而此前,我还摩拳擦掌,准备提案对组织进行大的手术。

第三、你要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

由于每年要参加几大展会,在此驱动下,企业的产品设计与研发、新店拓展、新店装修……每年都有大的提升。慢慢地企业就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

他们那些企业(指同行)”,该总裁轻蔑地说,“只知道抄袭与模仿,没有新品、没有设计、没有装修、招不到好的经销商……参展对他们就是受罪。其实,我希望展会越多越好,靠展会我就能把他们拖死。”

“你所讲的建立店面竞争优势,常老师,是很重要,但不是我现在最迫切的事。我相信你这个人,所以你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你千万不要让我与我的副总裁分心,我们要开店与开大店,否则就没有机会了。”

了解了这家企业的运作方式,我们及时修改了项目方向,围绕他们不擅长的部分-店面管理。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17:38:34 | 只看该作者

TOC顾问层次的“懂行”

一般顾问层次的“懂行”只是基础,而建立在TOC层次的“懂行”才能使你成为一个 “沙发行家”。我个人的体会是在供应链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的运作。

这样做有以下好处:

其一、你的格局无形就大了,不会陷进企业运作的具体细节中。顾问的价值之所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她)能站在第三方角度。

我参于过的不少项目,开始态势尚不错;但随着项目的深入,项目慢慢也就失去了方向,顾问不知不觉也变成企业的软件程序员、计划员、促销方案撰写者。人总是在扮演自己最熟悉的角色。行业的大格局就像指南针,没有指南针项目方向很容易迷失。

第二、置身于供应链这一参照物下,再去思考:这个企业在卖什么、主要同行在卖什么、整个行业又在卖什么……你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这对你构建mafia offer 会有很大帮助。

围绕这些问题深入思考,做足功课,即使你的行业经验不深,也能谈出一些让江湖老道的营销总监汗颜的问题。以下是最近我与一家具配套企业创办人互动的两个案例:

谈论营销总监的角色----贵厂营销总监(年薪40万)最有价值的是他用于与沙发企业老总沟通的时间。但我的研究发现,可供他谈判的沙发企业(缓冲)太少了,他的时间大多用在促销方案起草、新客户撞入式拜访、老客户礼节性的拜访、老客户来南京旅游的陪同接待上……这是我们关于营销流程化改造的建议,可让你年薪40万的营销总监的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谈论新品开发----贵厂的新产品太多、投放太仓促,新品上市一个计划书都没有。从终端层面上看,新品要么出样率不够、要么导购员根本不了解新品特点。你们的品牌部、配套部又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化…….这是我们关于专卖店(地区、面积、产品)配置标准建议书,目的逐步提高产品的集中度!

4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17:39:01 | 只看该作者

“懂行”后,不要忽视形成自己风格!

我个人定义的“咨询风格”是你发现一类问题,建立有针对性模型,研发出一些自己的独特工具(箱)。

虽然我们没有高德拉特博士那样“大师级”的洞察力,但是,只要按TOC的逻辑与流程,也要积极争取在个别行业内成为“小儿科专家”。尤其当你着眼于行业性客户,“专家口碑”即使是“小儿科专家”也很重要。

举一个例子:

整个家具行业的“培训”都围绕两个公式:“销售额=店数×单店销售额”与“单店销售额=进店人数×成交率×单位定单金额”。于是,管理思路自然而然地就展开了:

如何提高进店人数?事实上,这与商场主办方的活动有关、与节假日有关系,这不是导购员能够决定的;

如何提高成交率?事实上,这与客户购买周期有关、与品牌有关,只有部分与导购员的技巧有关;

如何提高单位定单的金额?事实上,这与客户的购买预算有关、与商场活动、与企业的促销政策有关,只有部分与导购员的技巧有关;

基于这种逻辑下的店面管理,并不能显著提高单店的销售额;基于逻辑下的培训,并不能让导购员拿到奖金。随着专卖店增加,节日促销力度加大,老百姓平时跟进越来越谨慎,单店进店人数几乎为零。这样,传统的专卖店日常管理方式基本上是无效的,套用高德拉特博士的说法-导购员平时没“鸭子”可打。

罗兰贝格的调查认为,客户的沙发知识30%来自老客户介绍。博士也指出,市场工作就是要引鸭子,并将它的脚粘上胶。

根据以上逻辑,结合自己巡店的经验,我把公式修改为“单店销售额现有客户数×转介绍率×单位定单金额”。

“现有客户数”就是已购买我们沙发客户,通过客户服务活动,我们把他(她)改造成“家鸭”,把野鸭子引进专卖店,并通过各种预先优惠券,将他(她)们的脚粘上胶…….

公式改变了,观点转变了,营销有了明确方向,销售活动有了具体目标。

 “家鸭”改造,平时安排一些导购员做小区活动、免费上门洗沙发、补漆、送节日礼品券……节日长假,所有导购员集中到店内“打鸭子”……十一长假期间,我们的成交量超过前三月之和。从此,营销总监就围绕我们转了。

表面上,你改变一个公式,其实是你对行业的把握更符合目前的格局。

我们还研究其他三个问题,分别研发成为工具,并冠名为沙发语言。我们开了博客,并计划在媒体上进行专栏推广。

5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17:39:3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对“市场”的理解要深入

我虽有外企快速消费品(FMCG)较长的一线销售经验,中途又自学了一点科特勒营销与奥格威的广告,近三年总想在市场上导入TOC,但毫无收获。中途也尝试与TOC学友交流,但这支队伍有营销背景(尤其是有企业背景)人较少,沟通效果不明显。

最近,自己重读博士的系列书,从他的“细分市场”中,逐步体会到博士的用意。这里仍套用“两个层次”解释一下我的心理历程。我是从市场方案、市场部、市场细分来研究“市场”的。

一般营销顾问层次的“市场”

社会上有不少营销顾问,有些做得非常成功,尤其是那些着眼于行业解决方案的专家-如白酒行业。这些专家的方案千差万别,但都可归纳为一个 “新”字,也就是通过创新带来销售额的增长,有时是新产品与新包装、有时是新广告、新的销售方法、要么干脆启动新的市场。

这就顾问进厂之后,大多是从新品开发入手,对营销机构进行外科手术的改造,逐步将企业所有的惯例(组织机构、产品组合、客户政策……)推翻。

TOC顾问层次的“市场”

我的个人认为,高德拉特博士对市场学有三点贡献,但这三点(尤其是最后一点)很易被人忽视。

其一、全面理解产品。他建议我们从产业的上下游、在供应链上理解角度看产品,而不只看产品的本身。

其二、市场工作具体化。在博士看来,市场部与销售部是两只链条,市场部只有为销售部提供足够的“鸭子缓冲”,这个部门才有存在意义。时下大多企业市场部的工作过于抽象。

其三、同一产品特性也能做细分市场。经典的市场细分方式是围绕针对一种人群,归纳一种需求,并开发一种新产品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我们的惯性思维是,价格越贵,产品的特点就要越全。但是,大多人会忘记,同一产品特点,对不同人、对不同时期同一种人,其价值感可能是不一样,因而也可能销售不同价格。

6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17:41:01 | 只看该作者

实施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其一、市场细分的概念一定要落实到组织与流程层面上

现在,大多企业营销总监都上过EMBA,读了不少科特勒,对市场细分并不陌生,但很少有人将它落实到组织与流程层面上。

我最近的三家客户,规模虽然不同,但都是按行政区划来分销售区域,区域经理理论上负责一个城市的所有业务,从新客户开发、入围客户的订单、消费者售后服务、到节日促销计划。其实,区域经理只扮演一个角色-起草促销方案,巧立名目,向总部申请降价政策。产品节日降价、经销商进货打折…..消费者慢慢地也掌握规律,持币观望,等有重大政策再跟进……

我在一家企业的做法是,将市场细分的概念一步一步地落实到在组织与流程层面。

第一步细分:取消区域经理负责制,把负责新经销商的加盟的“客户开发”与负责已入围经销商的专卖店管理的“客户维护”分级为两个独立的部门,分别设立考核指标(不超过两项);

第二步细分:按成熟度与需求,将潜在经销商分为四类,分别设立相应的招商方案,对内简称为“四种情况,四种谈法”。

虽然,我没有找一个统一mafia offer,但“四种谈法”各有一“亮点”,也算是四个小offer吧。原先,我们曾设想培训四组人上门谈判。但企业的做法更高明,安排四类客户分别到总部开会,热情接待,参观厂房、现场签订。既有成交率,又有时间的节约。这也让我学了一个经验,顾问一定要着着眼项目大局,绝不要行业细节上与客户争高低。

第三步细分:对消费者的细分,通过客户档案卡,对未成交客户按介绍进程细分,制订后续追踪方案,希望产生“回头”;对已成交客户,制订互动方案,希望产生“转介绍”。

这三细分看起来简单,但实施过程阻力(obstacle)不小,副作用(NBR)大,我的体会是“保持营销组织总体稳定,保持销量绝不降低”是前提。最稳妥的程序是是从第三步细分开始,第一步细分则安排到最后。

其二、把market is the constrain当成问号而不是句号。

营销顾问在总部呆长了,就容易养成看报表理解市场的坏习惯。当coming order进来少时,很容易人云亦云得出结论-market is the constrain。然后,就开始套用TOC或其他管理工具了。鲁莽的人会建议企业将所剩无几筹码放在新产品或新媒体活动,一年之后,企业输光最后一点筹码-现金。

我的做法是“就事论事”,从研究coming order的产生过程入手。这里可套用生产线的流程概念,源头是什么,每一步又进行了怎样的处理,最后才产生了coming order

客户购买沙发的过程,就是客户这一原材料不断被处理的过程。我们的导购员是如何“处理”的,这些“处理”对客户下决定产生了什么影响……流程分析之后发现,提高coming order 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是我们的销售方法没有及时更新,根本没到market is the constrain的严重程度。

我告诉企业的领导,营销总监在“摆场”-店面陈列 上所花的精力太多,而用在 野鸭迁飞习性研究、谷子选择、训练家鸭以吸引野鸭、鸭脚粘胶、鸟枪配置更新(如瞄准镜)用的时间太少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17:41:31 | 只看该作者

其三、Mafia offer 是不是促销方案?

我承认自己在Mafia offer构建方面还没有“通”,为此,用了不少时间研修了Dr. Lisa Lang的文章,也学习了TOC学友所构建的mafia offer。但是,不少offer看来总觉得别扭,有点“卖一送一”味道,更多的是一种口头承诺。

究竟什么是mafia offer

高德拉特博士的解释有两层意义,但后一层意义往往被人忽视。第一层:方案太好了,市场无法拒绝,(言外之意,又创造了一个细分市场);第二点:Mafia offer的基础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大多是生产方面)的可靠性。由于有内部坚实的可靠性做保证,企业敢于对外承诺。一旦达不到承诺,愿意为此罚款。

何时抛出mafia offer

教科书的说法是生产与市场的平衡。从生产改进入手,企业产能有了富余后,再抛出mafia offer。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

1.        通过内部改善之后,交货期缩短明显后,但是我们仍无法细分出一块市场去满足它;和

2.        产能严重过剩,大多企业处于定单的半饥饿状态。

在上述两种情况中,企业领导认为生产改善不是优先问题,他所需要的就是马上能有一个大创意出来吸引订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心中的mafia offer更多的是一种市场促销方案。这就逼迫TOC顾问,为了项目的生存,选择离开了TOC严谨步骤(向内),而向外寻找“创意”。而在这方面,TOC顾问的功力远不如“奥美”流派的人。

8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17:42:1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对“销售”要理解要深入

一般销售顾问层次的“销售”

销售是一门传统的技术,不少人在此著书立说。

我本人习惯将这些销售大师的学说归为四类:“成功学类”,强调的是超越自我;“购买心理类”强调研究客户的购买心理;“SPIN大客户销售法”强调研究客户的组织的决策流程;“行业标杆类”则是学习行业内标杆企业之做法…….

TOC销售顾问层次的“销售”

高德拉特博士与他的战友为什么要研发TOC销售模块?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因为只有弄懂这个问题,你才真正懂得如何使用这一模块。

以色列的大师们为了Viable Visionmafia offer,才发展了这个模型!我个人认为这一模块也有两个方向:

方向一:“技巧观” 销售要从谈问题开始,而不是从谈产品特点开始;销售的应是产品效用,而不是产品本身;基本工具为“六层抗拒”。

方向二:“流程观” 销售与生产线一样,要有一个严谨的流程;有了流程,才能发现制约因素,使用各种管理手段才会有效。

9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17:43:24 | 只看该作者

实施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其一、能不能先介绍产品特点的问题

根据教科书,“技巧观”中挑战的是 “先介绍产品的特点,才能提高销售量” 这一假设,也就是不主张先介绍产品特点,从问题(最好是“大”问题)开始。

但从我最近的三个项目来看,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我在巡店中发现,一线导购员面对的情况是:行色匆匆的客户、面对眼花缭乱家具,虽然晕头转向,但仍警觉性很高,咄咄逼人;她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能在短时间内,让这些顾客对自己专卖店的产品与风格有一个基本了解,争取有一个良好的印象。

通俗来讲,导购员必须“肚中有货、自信大方;敢于介绍、能短能长;介绍到位、干净利落”。罗兰贝格调研报告指出,消费者沙发知识的60%是来自售点导购员的介绍。这与问题(甚至是大问题)没有任何关系。

表面上,这与TOC销售模型“技巧观”矛盾。进一步观察思考,我体会到其实这并不矛盾。

消费者选择家具,其实是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面对众多的选项,消费者茫然若失。这时优秀导购员要做,是给她(他)以指引,帮它找到自己合适所的家具;给她(他)以信心,这正是她(他)所合适的生活方式。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先介绍产品特点,而是让茫然若失的消费者安静下来,具体做法是将产品的具体特点与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介绍。

我的好几个项目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在沙发行业,我研究出一种《沙发语言》的导购方法。有几位客户朋友善意地鼓励我说,我的《沙发语言》大大改变了沙发行业导购员培训方向。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17:43:45 | 只看该作者

其二、大多企业的营销问题出在销售流程,而不是销售技巧上。

我所认识的营销总监多从销售员提升慢慢提升上来。进入管理岗位后,这些领导特别看重销售技巧,而对销售流程不以为然。这正是TOC销售“流程观”发力之处。

我做法是:从工作分析开始,先分析销售人员(尤其是关键岗位销售人员)的时间安排。然后,故意与总监讨论一番,看那些工作对销售额有价值,那些没有任何价值,为什么? 最后,你就可以与营销总监开始交流以下原则了

1.        “销售流程”与销售员日常“工作流程”是两回事;

2.        不论销售员在忙什么,只要他不是在与客户谈判,就是浪费时间;

3.        销售员一人兼任多种工作,是最可怕的资源浪费;

4.        让销售员有客户可谈,这就是市场部的工作;

5.        帮销售员做老客户维护、做文案准备…..这是销售后勤、客户服务的工作。

6.        总监是干什么的?培育得力人员(最好是自己)管理缓冲,确保整个销售流程的运作良好。

……..

让营销总监意识到,他需要一个“流程”。

一旦“流程”的观点植入,以“缓冲管理”方向的各种管理手段的导入就容易得多、有效得多了。如客户卡、互动、导购过程分析…..

其三、TOC销售法与SPIN销售法联系在一起,效果会更明显

SPIN销售法在问题挖掘方面有有独到之处,对销售员个人拓展思路有价值;TOC销售法建立在六层抗拒模型之上,重点在说服工作的逻辑性,强调每一层次用什么素材,达到什么目的…..这对确保团队的程式化与套路化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