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山寨”背后的“联发科” 文/朱国成 山大王们恐怕从来没有想过“山寨”一词在今天的盛行,诸如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山寨药,反正不管是什么,一旦出现了模仿者,往往被冠以山寨的名号。 我们就是这样,当一个词被制造出来、流行开去,被大范围的使用,很快就逐渐偏离了本意,甚至是走到了本意的反面。“山寨”这个词也是如此,我指的是从这个词产生、发展过程中的本质层面上来看。 早期“山寨”与后期“山寨”现在,所能查找到的现代意义上的“山寨”一词的使用对象是手机。在2007年10月,实施多年的手机牌照制度取消之后,市场上迅速出现了大量功能齐全且价格低廉、但名不见经传的手机品牌,夏新、波导等国内手机品牌溃不成军,彻底打乱了手机的中低端市场,对诺基亚、三星等外资品牌也构成了巨大的冲击。 于是,这些叫不上名字来的手机一般被统称作山寨手机,“山寨”一词由此开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最好的对“山寨”的定义是:所谓“山寨”文化是指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 但这个定义只适用于早期“山寨”。而后期“山寨”则只是模仿、甚至是抄袭,而没有创新,更没有超越了。“山寨手机”对于低端市场而言,功能强大、价格便宜,性价比极高。而时下的山寨呢,比如山寨明星、山寨药,则更多的是冒名顶替,甚至是假冒伪劣;至于山寨春晚等为代表的文化领域现象,则类似于胡戈恶搞《无极》的性质,是一种调侃、戏谑、或者自娱自乐。后者不是我的讨论重点。 为何山寨机来势如此凶猛?为何一夜之间,手机制造工厂突然具备了如此强大的能力,能够突破国际手机巨头的技术垄断,以如此低的成本制造出功能毫不逊色的手机?为什么? 因为联发科。联发科何许人也?台湾芯片制造商。 我们知道,手机中的核心部件就是芯片,这个东西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就像我们熟知的DVD、液晶电视、数码相机等其他电子产品一样,国内厂商不得不花大价钱从国外厂商那里购买芯片或者专利技术,国内厂商只不过是组织非核心部件进行组装,当国内厂商杀得血流成河的时候外资则正在获取高额利润。手机也是一样,但自从联发科在2006年开发出廉价的手机芯片,这一情况被彻底打破。因为联发科芯片价格低廉,而且集成了目前各大品牌的多种应用功能,众多中小手机生产商只要将联发科芯片买来,配上手机外壳和电池,就可以组装出一款手机。这样,手机就像是萝卜青菜一样,变成了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产品。 与此类似的,手机电池制造厂商比亚迪也应当划入山寨一类。因为,王传福愣是将昂贵的自动化的生产线改造为使我国劳动力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半自动化手工劳动,从而将成本降至原来的,占据近40%的市场份额,而逼得富士康的郭台铭祭出知识产权的招数,状告比亚迪盗用其专利技术,当然官司最后不了了之。 造车狂人李书福的吉利也可算做此类,同属汽车行业的奇瑞也差不多,只不过这些企业产生于“山寨”之前,而且大多修成正果,也就无法称作山寨了。 在说大一点,我们在罗布泊中白手起家搞出的原子弹是不是也可以算作“山寨原子弹”呢? 所以,真正促成“山寨”的不是那些手机组装厂,而是联发科,联发科才是山寨精神的真正代表。当然,这些手机厂商在接过联发科的芯片之后,还面临着创造一个足以挑战现有市场的商业模式的问题,比如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设计、降低成本的营销模式,这也是山寨精神。当然,这其中要除去那些纯粹的模仿者,比如弄出个鱼目混珠的NOKLA,不在此列。 山寨精神的黯淡就是因为忽略了“联发科”但是,很不幸,但我们张口闭口谈“山寨”的时候,有谁还知道山寨手机后边的总飘把子联发科呢?丢掉了联发科,就没有山寨手机;丢掉了“联发科”们的山寨也就和早期山寨分道扬镳。 山寨的背后是打破技术壁垒、砸烂高额利润的创新精神,而绝非简单的模仿、甚至是抄袭和假冒伪劣。当我们将抄袭和假冒伪劣归入山寨的时候,真正的山寨精神已经被我们扼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