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中国经济这轮严冬到底有多重 ,有多长?(为什么说拉动消费性内需是个伪命题?)

[复制链接] 1
回复
47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1-8 21:4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想谈一个话题,就是最近中国出现的明显的经济衰退的迹象。这一切是怎么产生的?用一个稍微学术一点的说法,就是中国有过一段经济很繁荣的局面,现在这个繁荣为什么突然不见了。首先从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最近的普遍的失业这个现象谈起。因为这个现象,大家可以很轻易的从周围的人那里感觉到这一点。
 首先,从去年开始,香港、台湾以及其他国家的外商分别有他们的商会,分别在今年下半年做过调查。这些调查的结论差不多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去年的这个时间,基本上港商、台商和西方国家的投资者有一个普遍的看法,就是在今年,2008年,大约港商的百分之二十、台商的百分之二十和西方企业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各自五分之一都会停止营业,撤出中国。
 可想而知,实际上出现这个局面以后,中国沿海地区至少会有五分之一的工人,可能没有办法在外资企业继续就业了。当时这个说法出来以后,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充分的注意,很多政府官员和官方学者还认为这是个好机会,这样能够把一些企业素质比较差的外资企业,劳动力密集型的外资企业迁出中国,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到中国来。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想法,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外商陆续开始撤出。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经济开始出现大量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不仅仅是大批的外资撤离中国,实际上撤离的规模可能超过百分之二十,剩下来留在中国的很多外资企业虽然还没有撤资,但是很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很多企业现在只给工人发很低的工资,特别农民已经没有办法靠那点基本工资活下去,所以很多人提前回家了,不是回家过年,而是卷铺盖走人了。
 所以今年出现很有趣的现象,在广东省的广州车站,以及上海等地都出现了大量的民工提前返乡。看到一个报道,安徽省阜阳市当地政府对民工大批从外地回来感到非常紧张,为此当地专门派了干部24小时看守在阜阳市火车站,目的是统计每一辆列车“吐出来”的返回的民工人数,回到各个县的又各是有少?     
 对地方政府而言,大批民工突然回来,他们没有再像往年那样回来过年,带来钱留在当地,然后第二年再回去打工。反而是看起来回去就不走了,那么对地方政府来讲,这么多劳动力在当地找不到工作,生活无着,对当地政府来讲是一个很沉重的压力。而且当地的经济因此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所以,现在民工提前返乡的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进入衰退的表现。虽然各地政府报的数字不是很高,此时此刻每一天从广州车站往西南各省、湖南、江西这些省,以及上海站往安徽去的民工数量都非常大。相信快到年关的时候会有更多人回家,而不再回到原来打工的地方。这是一个信号。
 第二个信号,就是今年大学生的就业也面临寒冬。我们都知道过去几年来,中国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的工作的比例越来越高,大概五、六年前,这个比例可能是百分之二、三十,现在的比例已经提高的百分之七十,今年可能更高。在全国各地大学里都出现了这样情况,大学生突然发现,他们不管学什么专业,想找工作都比以往难多了。
 不仅如此,现在即便能找到一份工作,给的工资也非常之低。甚至一千几百块钱就给打发了。而对很多大学生来讲,月薪一千几百块钱,他们能找一份工作已经心满意足了。不是说这个钱够用,而是说这已经来之不易。 一千几百块钱在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广州、上海还是北京。几乎是没办法生存的。用一个比较形象的话来讲,一个月挣一千五百块钱,这个人付出交通费和基本的伙食费,他基本上不能租一个一单元的房子,他租不起。
 因为那样的房子,至少要一千五、六百,甚至二千,所以他们最后的结果只能去找上五、六个人,六、七个人分租一个单元房里几平方米的小隔间,这个生活状态比“京漂”好不到哪里去。在北京是这样,在上海也差不了太多。
 换句话讲,按上海、北京这些城市的生活标准,一月几百块钱的大学生的就业工资,已经低于生存线的需要了。为什么大学毕业生也找不到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在中国的今天,白领开始普遍有紧张感。很多过去被大家羡慕的一些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白领,还有外资企业的代理,现在普遍感到恐慌。
 因为即可能随时被裁员,同时工作负担会加重。薪水下降,加班费、津贴大幅度减少。还不仅如此,这两天还有报道,在上海外资这样地方的企业的员工也已经出现全面问题。很多外资企业的本国的总部开始大规模的裁员,那么也影响到外资企业派到海外的人。首先减掉了他们的住房津贴,所以上海的湖北小区,现在出现了大批外国在中国工作的人开始退房,或者要求下降房租,原因是他们的待遇已经下降。这些都表明问题,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冬天了。
 接下来大家很可能想一个问题,按自然气候来看的话,过了冬天就是春天。但是中国的经济进入冬天以后,会不会马上会返回春天。这个问题几乎是人人都关心的,但是要真正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是相当难的。
 首先是因为政府不讲实话,国家统计局,还有中国各个媒体,按照工商的要求基本上是报喜不报忧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要是看惯了中国电视台的电视新闻,总觉得冬天过去了以后,春天还会来的。所以,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其实,今天中国遇到的问题,远远比官方媒体报道的要严重得多。
  现在从今年的一些列经济情况来看,首先是工业生产大幅度收缩。表现的一个具体的方面,就是中国的用电量从11月份开始明显的下降。这个下降意味着工业企业用电量大幅度减少,很显然企业用电减少,当然就是企业的生产减少的原因。除此之外,从铁路的货运来讲,中国现在的货运也出现了全面的萎缩。现在大宗的货物,像煤炭、矿石、钢材、棉花这样的大宗货物的需求量普遍下降。有些地方的铁路局现在甚至出现了火车车皮过剩,没有人要运货。
 以前一贯讲中国的铁路运力紧张。但是现在突然的运力过剩了。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了企业用电减少了的一个侧面,一方面企业不再用原材料了,一方面企业开始停止生产了。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报道,比方说在唐山地区的数百家的钢铁企业,有一大半已经关闭了。接下来我相信随着房地产的破灭,还有很多建筑材料企业也会相应的关闭。
 所以从行业性来讲的话,钢铁是率先进入经济衰退的行业,紧跟着是建筑材料。现在电力部门也进入了衰退,铁路运输也衰退了。下一步我相信汽油、石油原料的消耗也会进入衰退。现在中国进口的原油已经大幅度减少,以至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也相应的下降。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从今年的11月份开始,变成了负增长。就是今年11月的出口比去年同期还低,这一点和我们前面讲的外资企业大批关闭也很大的关系。
  然后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日益恶化,今年11月份的财政收入也出现了负增长。财政收入开始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直接关系到中国各级政府官员,以及事业单位员工的收入。可以预计的是随着财政收入的进一步减少,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中西部省份、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恐怕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准公务员的待遇也会下降。相应的服务业,像零售、餐饮这些行业也会跟着进一步的收缩。所以可以看到的是从工业开始,到出口、到财政收入、到居民的收入、再到服务业、零售业,现在都开始出现了普遍的、过冬的这样一个局面。
  按照中国官方媒体的说法,现在基本上,政府是把这个局面的出现简单化的归咎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这个说法是非常似是而非的。为什么这样讲呢,中国的经济衰退,其实是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作用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没有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也已经出现问题了。
  我们都记得今年年初,中国的股市一度飙高到六千点,但是短短几个月内,从六千点一下掉到一千几百点,现在在一千六、七、八百点上下徘徊,政府花了很大力气,想推动股市从新复苏,但是效果很显然是微乎其微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各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大幅度跌落。虽然银行、房地产公司和地方政府三家联合在一起拼命挺房地产价格,以免房地产价格进一步下滑,既造成银行大量的坏账,又造成大批房地产公司破产,还会造成政府财政收入进一步萎缩。因为现在很多城市的政府,包括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政府,财政收入的几分之一都来自于房地产开发的收入,所以一旦房地产真的垮下来的话,各地方政府会相当困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这个经济衰退是偶然的吗?我的看法这是必然的。大家经常会从媒体里听到这样的说法,就是中国的经济改革造成了社会两极分化的结果。但是这个两极分化对中国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呢?这就是我想要重点来谈一谈的问题。
 2006年,美国波士顿公司曾经发表了一份全球财富报告,这个报告指出,根据他们的调查,中国有百分之零点五的家庭,户均的金融资产,仅仅指股票、还有债券的存款这样的金融资产,合在一起,大约占中国全部金融资产的百分之七十。去年美国的美菱公司和另外一家智库又发表了一份全球财富报告,结论和这个差不多,关于的中国分析仍然如此。
所以可以说这个报告的这点分析,基本上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的。也就是说,大约百分之零点五的家庭的控制着这个国家百分之七十的金融财富,而剩下的财富,百分之三十的财富,分散在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九点五的民众手里。
  对这样的结果,社会学家有一些很形象地描述。原来的北京大学教授,现在的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李强,三年前曾经发表一篇论文,他根据中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发现一个结论,就是中国的社会结构出现了一个非常畸形的,叫做倒“T”字型的社会结构。 所谓的倒“T”字型的结构就是把英文字母“T”倒过来,那一横在下边。
 这一横大概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多,而在细细的一竖里、最上端,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占人口百分之零点五的、控制全国金融资产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这一小群人,剩下的就是中国的公务员,一小部分所谓的中产阶层,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人,合在一起也就是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
 这么个结果意味着在整个经济增长过程当中,虽然改革三十年,每年政府都宣布中国经济增长率几乎都是全世界第一,最好的。那么为什么这么快的经济增长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却那么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刚才谈到,财富的分配被一小部分权贵集团控制了。他们拿走了整个经济的将近百分之七十的财富,剩下的一点再分散到占人口百分之九十几的人中,很多家庭基本上只有糊口的一点微薄的收入。
  这样就产生了很有趣的问题,虽然很多外资企业以为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有十三亿人,但是仔细来看,这十三亿人并不是合格的消费者。所谓合格的消费者,就是他们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去购买一个中等收入家庭,所能够购买的各种消费品呢?从耐用消费品、一直到服装、水果、蔬菜,肉类等等生活方面的需要。事实上不是,绝大部分的家庭,他们那点微薄的收入只够用来维持所谓的基本温饱,不至于饿肚子,仅此而已。
  换句话讲,他们只能买一些最基本的食品,基本上是比较低档次的食品。他们的消费能力是非常非常小的。比方在中国城市有二亿左右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基本上来讲,他们除了吃饭,是舍不得花一分钱的,攒了一点可怜的工资,要拿回去养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因为那些人还等着他们来养活,所以这二亿人基本上就没有消费能力。
  而在城市同时有二亿左右,属于低等收入家庭,他们也同样没有消费能力。留在农村的还有五、六亿老人、小孩和妇女,他们的收入也是非常微薄的。今天的中国农村,务农已经不可能有多少收益了,顶多生产一点农产品,让留在农村的人能够有一口饭吃。
  这样就发现很有趣的现象,在中国这么庞大的国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将近六、七亿人,基本上除了吃饭,再没有任何钱可以购买任何消费品了。与此同时,在这十三亿人口中,又有将近五、六亿人是作为生产者、作为工人,每天在工作,要辛辛苦苦工作十几个小时来挣一点微薄的工资。他们的辛苦劳动,生产出大量的产品。
  按道理讲,像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有十几亿人,如果只有五、六亿人在每天劳动生产各种产品,这种产品供给十几亿人,中国应该是个很大的市场,不需要依赖出口也照样能够维持经济。但是中国现在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的劳动力生产的大量产品,中国人自己买不起,怎么办呢?政府只能想一条路,就是把这些产品出口到全世界去,其结果是中国工人用低工资,生产了大量的廉价的产品卖到了全世界,
 但是中国经济来讲,除了有经济增长的表象以外,中国的普通百姓从中得不到什么好处。这一点,政府和学者的说法叫做“内需不足”,就是国内需求不够。这个话本身讲得很含糊,只是描述了一个现象,就是国内人买不起东西。但是没有解释为什么买不起。
 刚才我们提到了收入的分配两极化,买不起的原因,就是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政府用各种方法保护了一小撮权贵集团,让这个权贵集团搜刮了整个社会的大部分财富,导致着这小部分人的财富过度的积累,而同时,绝大部分的劳动者基本上没有什么购买力。
  所以,中国就出现了一个国内需求永远不足,企业如果面向国内市场,就很难发展成为一个大的企业,很难有一个稳定、不断发展的市场。不管经济增长多快,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永远是有限的。所以中国的企业如果不能出口就活不下去,反过来,如果中国企业的出口遇到障碍,那么整个经济很快就会滑坡,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局面。
沙发
发表于 2009-1-10 09:54:00 | 只看该作者
ding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