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CEO日常管理的解决方案

[复制链接] 2
回复
74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1-3 12:5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顾问城市今日头条
  
  所有的失败都是管理性格的失败,因为,投资、产品问题,都可以靠别人帮助解决,而管理心理,真的跨越不过去。
  
  你的公司员工,是否背地里抱怨这七件事?
  
  1、工作压力太大,整天带着面具上班;
  
  2、得不到授权,有被疏远的感觉;
  
  3、你的承诺不兑现,公司充满政治色彩;
  
  4、因背景、学历、资历原因受过歧视;
  
  5、开会只是走走形式,每个重要决定都由你一个人做出;
  
  6、大量的信息被隐藏起来,听不到内部真实的声音;
  
  7、下属反映你按喜好决定员工的升迁,对人过于严厉。
  
  我相信你的公司一定有几点与上面的相似。我现在讲七个小故事,请你分析导致这些不正确工作方式的原因。
  
  故事一:工作压力太大,怎么办?
  
  我的一位员工最近陪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参加一个高级研修班,她负责录像、记录和事务性工作,一周下来,疲劳不说,常常要承受客户的冷言冷语。再加上,客户都是海外的大老板,她自己对比起来差距很大。这些使她的压力很大。研修班结业的最后一天,我给她打了一个电话。我只说了三句话,第一是问候,第二让她先回家休息,第三向她询问另一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另一项工作由她负责,而且到了最后期限。我没有意料到,她大发牢骚,抱怨满天,说的都是过头的话。我当时保持沉默,只听不说。
  
  事后,我想这究竟为什么,平时这位员工不是这样,今天为何反常?因为压力太大。第一,她承受客户的冷言冷语,压力已经够大了;第二,而我询问新的工作又等于向她施加了压力。人的忍耐总是有限,在一定场合会爆发。
  
  由此看来,一个企业不重视员工的情感或对处于超强度工作状态的员工不表示支持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就一定要改变,否则,由此而来的副作用会积聚起来并寻找机会爆发。
  
  看看一些服务行业,当员工在处理与客户的关系时会感到巨大的压力。你到餐厅就餐,希望赶走那些没有笑容的服务员,将食品狠狠地摔到他们面前,但你想过没有,对于这些服务生来说,时时保持好心情可能吗?我们得有宽容心。在电话销售行业,销售人员被要求使客户从你的声音感受到微笑服务,他们天天带着面具上班,我们应该将心比心。酒店的礼仪小姐被要求面对非礼的客户也要保持迷人的微笑,这是人性化的管理吗?
  
  记住:宽容不是软弱,反过来,你的宽容塑造了出色的领导力和优秀的团队。
  
  故事二:不欣赏的员工,如何处理?
  
  我曾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中国的国有企业是带有政治色彩的企业,这里的人们喜欢在一些小事情上耍小手腕,而领导也热衷于玩这种政治小*戏,但最终是“玩火必自焚”。
  
  我当时负责一个部门,有一位主管因能力不足,被免职。
  
  她对我们这个团队极不满意,伺机报复。一天,她捏造说,我和另外两名同事在一起,诋毁我们的上司。上司也不做调查,相信了她的“告秘”。我们部的所有员工被叫到一起,上司让我们“说清楚”。我当时大吃一惊,这是根本没有的事!我们四人经过对质,谎言被揭穿,真相大白,全是那位主管一人捏造,从此以后,她在我们这个部门被疏远了。
  
  被疏远是最难受的。第一,你在团体中可有可无,没人理你;第二,孤立无援;第三,感到工作失去意义。
  
  我是如何帮她树立起自信心的呢?我让她负责一个项目,而这个项目需要跨团队的合作,她必须成为团体中的一员,我首先支持她,然后做别人工作。告诉大家,她很不幸,有过离婚的经历,多从她的角度去理解。我还帮助她介绍男朋友。这一切,使她重新找回了“家”的感觉。
  
  记住:你永远不能疏远任何一个员工,不管你多么不欣赏他。你的任务是找到他的独特基因,然后,启动基因程序!
  
  故事三:失信了,会怎么样?
  
  这是我一位朋友的真实故事:一家事业单位领导找我的朋友谈话,暗示我的朋友去他那里会有更好的个人发展前景。在调动之前,这位领导许愿说,“先过来,半年后提拔你。”
  
  我的朋友信以为真,轻信了他的话,调了过去。结果,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再也不提我朋友的发展问题。你说,我的朋友还会相信这位领导的话吗?
  
  人类有三个特征:第一,害怕丧失社会地位;第二,对拥有影响力的渴望;第三,对不讲信用的厌恶。企业领导者常常低估下属对其是否信用的重视程度,破坏自己做出的承诺。
  
  记住:别人对你的信任就像一棵树,生长需要很长时间,但瞬间可以被你锯断。
  
  故事四:敌视圈外人,对吗?
  
  我在南开大学上课时,为了案例讨论,教授将我们分为几组,并按组给成绩。课堂结束后,我询问同学哪一组好,几乎每一组的同学都能找到一处自己强于对方,总的说来认为自己一方比另一方好;而当问起对另一组的评价时,每一个同学都对对方提出批评,哪怕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也不例外。
  
  如果把他们放到竞争性更强的*戏中呢?我记得,在模拟决策实战演习中,对本组的积极态度和对对手的“仇恨”态度不断上升,教室里充满了敌视的情绪。
  
  我所在的小组,一位大型国企的CEO因为开董事会离开课堂,等开完会时,马上给我打电话,第一句话是,“我们排在第几?”
  
  对事物和人进行分类,划分你我,是人的本能。我们天生喜欢分类思考,这种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辨别哪些是危险的,哪些人是不可信的。
  
  在你的企业中,如果想让一个群体达成某个协议,只需设法将甲(你赞成的)归于好的、有益的一类即可,而将乙归到困难的、危险的一类即可。在公开选拔高级干部时,我们看到组织部门将中意的挑出来,只需给其他所有的人选标上负面标签即可,然后再给选拔的人编个理由即可。想一想,是不是这回事?
  
  记住:人类容易宽容圈内人,容易敌视圈外人。
  
  请不要轻视不同类的人。
  
  故事五:团队为何失败?
  
  我是一个天生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人,喜欢开会简短、直本主题。我在一家国有单位工作时,发现这里开会总在反复、低效地进行讨论。事实上,这个单位的每个重要的决策早就由CEO做出了,所有的人都按他的眼色行事。开会讨论时,你的意见与他相左,他马上武断地打断别人,副手成了他的“应声虫”。相反,当他不在会场时,大家倒是表现地积极和富有成效。在他任CEO期间,这个单位年年亏损。
  
  我参加过不少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议,深深感到这里的气氛过于官僚化,没有真正意义的讨论,开会好像是为了显示级别存在,而不是为了有效解决问题。
  
  在很多国有企业中,你找不到实际意义的团队,经常为了应付上级成立若干领导小组,成员都是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小组的成果无人过问,唯一关心的是“我是不是在这个小组名单里”。这样的团队是失败的。另外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是,这里的人们仅仅为代表自己利益的小团体工作,彼此之间暗中勾心斗角。
  
  我们说,企业需要团队,但太多无用的例子说明,人们不愿意加入团队,因为上下级泾渭分明,这不是真正的团队。
  
  记住:真正的团队是,为一个具体的目标工作,超越职能部门和上下级关系。这样的团队能建立一种团队精神。
  
  故事六:信息隐藏起来,会如何?
  
  有一家工业公司的管理体系是如此糟糕:采购部的负责人从廉价供应商那儿进货,后来因为供应商的破产,导致公司不得不重新寻找供应商并以高于成本很多的价钱进货;生产部从国外进口设备,但新机器总出问题,后来还是使用旧机器;市场部找了一家关系户作为广告代理商,结果根本不懂广告规律,自己的促销广告为同行做了免费宣传。而所有这些,就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喜欢把实际情况隐藏起来做事,导致公司领导不断做出错误判断。
  
  我们应该鼓励员工公开自己的想法,鼓励员工向那些“理所当然”的程序提出异议,鼓励公司把所有的事情都摆在桌面上。整个公司创造一种公开的气氛。
  
  记住:君子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对人说。公开化后,即使你错了,别人可以原谅你。
  
  故事七:读你自己
  
  我记起一家纺织厂,它的CEO是作风强硬派,依靠个人奋斗有了自己的工厂。员工害怕让老板发现他们的错误,因为他们看到因为“勇于”暴露自己的问题而被开除的例子。所以,他们总是试图掩盖问题,即使尽早承认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没人说。在这里,犯错误是丢人的事,于是,为了不丢人,就故意不犯错误。在一次,CEO当着众人的面,就一些小失误,对一位重要的管理人员进行了严厉、尖刻的批评。
  
  最令我吃惊的是在场的所有人,除了我,竟无一人感到尴尬。他们会后告诉我,这种事是“家常便饭”。几年后,这个公司因处于破产边缘被人接管。
  
  我研究过无数的失败案例,发现失败的真正原因,既不是投资问题,也不是产品问题,而是CEO的管理性格的失败。因为,投资、产品问题,都可以靠别人帮助解决,而管理心理,真的跨越不过去。
  
  记住:所有的失败都是管理性格的失败,不论它千姿百态,翻来覆去总是隐性心理出了问题。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4:05:22 | 只看该作者

丰富你的大脑

对约翰•巴尔(John Barr)来说,各种事情在 1990 年凑到了一起。他离开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开办了一家从事公共事业企业合并的投资银行--巴尔-德夫林公司(Barr Devlin)。他回忆说,在那时,“一个带著加勒比腔调的声音进入了我的脑海”。事情是在他开完一个董事会会议后驱车回家时发生的。他说: “我已经训练好自己,在这类事情发生时不去怀疑。我停下车,把它记下来。”声音听起来像是这样: “Things unseen count coup on you. The ant, wid its nose… For necrosis try Ibn's toes, Ibn's ear , then turn away。”巴尔还说: “在随后两周,这个声音不断响起,我汇集了几千句诗。”当中许多是在飞机上和凌晨 3 点得到的。巴尔说,他在这个时刻头脑最清醒。到他的六部长诗(用一位名叫“伊本奥普西特”的加勒比黑人诗人的口气写成)出版的时候,他已经发表了四卷诗集,并帮助创建了 National Gas Clearinghouse 公司,该公司现名“Dynegy”。

 

    大约在公元前 42 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他的第 17 条箴言中写道: “同时做两件事,等于一件都没做。”巴尔显然打破了这种说法,他写诗的同时还投身银行业。达•芬奇一生至少从事过六种职业。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 Rice)是高水平的钢琴家,当国务院的副业不忙时,她和马友友一起演奏勃拉姆斯的奏鸣曲。我们称掌握了两种技艺的人为“多能者”,这样的人非常稀有。迈克尔乔丹虽是篮球巨星,但也打不好小联盟的棒球。那么,既然你不大可能同时成为顶级的摔跤手和销售经理,你是不是应该心无旁骛地把精力投入到一项追求当中去呢?

 

    简单的回答是不。简单的解释是可塑性。

 

    事实证明,我们的大脑并不是铁板一块。它影响了我们的行为,但我们的行为也影响了自己的大脑。比如说,一个园丁若对工程学有了严肃的兴趣,他的神经元会在从前孤立的区域间形成新的通道。哈佛医学院的神经学教授阿尔瓦罗•帕斯卡尔-列昂(Alvaro Pascual-Leone)说: “只做一件事,很可能是个错误。如果你做多件事,会在每件事上都有所进步。”换句话说,练习一项技能所带来的好处,并不局限于那项技能,而是可以被转用于其他方面。科学家在对人类学习运动技能过程的研究中确认了这一点。在 2004 年《认知神经科学学报》(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密歇根大学的拉杰尔•塞德勒(Rachael Seidler)对我们所学的运动技能只限于特殊环境与任务的传统观点提出了疑问。她发现,在让研究对象学习了 5 种不同的使用操纵杆的技能后,“研究对象展现出多种技能学习范式,他们通过这些范式,可以获取有关技能学习过程的可转用的一般性知识。”

 

    科学在证实交叉训练大脑的好处,而一些人早就感觉到了。你可以去问问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Peter Pace),为什么他在读研究生时学习的核动力推进系统对他来说不可或缺。2005 年,他对《财富》杂志说: “我并非每天都在应用这方面的知识,但它教给我思考问题的方法,比如形象化、概念化,这些是我每天都要用到的。我的思维甚至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运用了这些资源。”

 

    然而,要加强神经元通道,我们必须重复练习。帕斯克尔-列昂说: “这就好比在沙滩上行走,每次走过时,你都会改变沙子。但只有不断走过同一处沙子,你才能留下永久的印记。”光是翻翻核推进系统入门书,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此外,我们的技能越多,可用的神经通道也越多。花旗集团(Citigroup)的全球财富管理副总裁皮特•道金斯(Pete Dawkins)说: “它们就像你意识里的仓库,你可以进入到里面,找到针对完全不同的事务的真知灼见。我认为,这些仓库越大、越多,你看准问题的可能也越高。”道金斯本人的履历难以超越,他先后担任陆军准将、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合伙人、贝恩公司(Bain)的咨询业务主管,还领取过罗兹奖学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伍德罗•威尔逊学院学习并获得了博士学位。1958 年,他又获得了海斯曼杯(Heisman Trophy,颁给全美国最佳大学橄榄球运动员的奖杯──译注)。

 

    道金斯与《财富》杂志的谈话海阔天空,涉及超椭圆曲线(一种应用于城市规划的数学图形)、英国语言哲学等多种话题(他 20 多岁时在牛津学习过)。他说: “这是一门精细研究单词和词组含义的学问。那时我觉得它没有什么意义。但现在我觉得人们出现分歧时的争吵十分有趣。他们的表述不够严密。这门学问锻炼了我的思维,让我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人们在说什么?他们想说什么?”

 

    诗人约翰•巴尔也在两个方面体验生活。他强调: “生意场是外部世界,诗人的天空属于内在真实。”慢慢地,巴尔看到他的两项事业中隐藏的共性。他说: “它们都属于从混乱中理出头绪的活动。”通过努力解决性质完全不同的难题,他培养起了自己的一种悟性,这种悟性被运用到了他的正业当中。“长期接触诗歌,使人更能容忍不确定性。我觉得,这使我更好为顾客做咨询,更好地做决策。”

 

    所以,下一次你考虑如何改进工作的时候,不妨拓宽你对成就卓越之道的见解,接受不相关的事物。道金斯在谈到他的多种爱好时说: “我觉得非常幸运。它给我的生命增添了很多色彩。如果我只走一条路,就黯淡许多了。”

 

    殊途同归的事情时有发生,超乎你的想象。2002 年下半年,诗歌基金会(Poetry Foundation)收了 1.8 亿美元的巨额捐赠,它想找一个新董事长规划它的财务。它找到了约翰•巴尔。

 

    多能者精通不止一种技艺的人少而又少

 

    利奥纳多•达•芬奇画家、雕塑家、解剖学家、发明家、数学家

    查尔斯•爱维斯作曲家、保险巨头、“不动产规划”的发明人

    戈登•帕克斯  《生活》杂志摄影师、《铁杆神探》(Shaft)导演、作者、音乐家

    托马斯•杰佛逊总统、建筑师、小提琴家、弗吉尼亚大学创办人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人、担保债券方面的律师

    伯尼•威廉姆斯扬基队外场接球手、拉丁乐吉它演奏家

 

 

 

 

--------------------------------------------------------------

顾问城市:中国管理咨询行业门户

http://www.gwcs.net.cn

 

板凳
发表于 2009-1-8 22:27:02 | 只看该作者
一楼的实例值得研究。但是二楼有做广告的嫌疑!请楼主反思!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