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 国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然表示要努力提振国内消费,但在投资者和许多观察人士看来,具体措施却不够“解气”,中国股市周四收跌大概就是人们这种失望情绪的反映。可问题是,“大力”提振消费就真能解中国经济的燃眉之急吗?
首先,中国今年的消费增幅已经不低,1至11月份的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1.9%,增速只比1至10月22.0%的零售额增幅低0.1个百分点,而1至11月CPI的增幅却比1至10月下降了0.4个百分点(由 6.7%降至6.3%),这表明去除通货膨胀因素的零售额“净增幅”是逐月扩大的,而11月份在CPI涨幅只有2.4%的情况下零售额还能增长 20.8%, “净增长”水平更是达到了十多年所未见的高度。这一点充分说明,国内消费并不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仍有很大提振空间”。
其次,中国人真的只是因为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保障不落实才不敢花钱吗?众所周知,中国20%的人拥有80%的国民储蓄额,要说扩大消费,这20%的人无疑最有潜力,而他们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医疗、住房压力的,然而近期国内旅游市场出现的萧条以及轿车市场的大幅回落却显示,这一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意愿也在显著衰退,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证工资足额发放等“民生工程”对促进这些人的消费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其实人们不肯消费的最直接原因一是对未来经济前景感到担忧,二是受“买涨不买落”的心理支配,而经济低迷和物价走低是国际大环境决定的,中国政府并无能力扭转乾坤,这从国家屡屡出台股市刺激措施而中国股市却始终像扶不起的阿斗上便能明显看出,你这边再使劲,那边纽约股市一个连跌就让你前功尽弃。
综合历史经验看,刺激消费的关键在于让最有能力消费的那部分人肯放手花钱,而让他们踊跃花钱的最直截办法就是让他们赚到钱,在全球市场自然需求低迷不振的当 今,加大政府投资无疑是往老板和“金领”及“白领”们口袋里塞钱的最有效办法,包括搞一些政绩工程。加大民生投入很“人本”,但市场经济就是这么直白,只 有老板赚到钱打工仔才能挣到钱,反过来就不可能。正因为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中国政府才把刺激经济的投资重点放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从目前看,中国提振经济 的路无非两条,一是加大国内建设投资,二是让人民币大幅贬值以刺激出口,前者受益的是老板,后者得益的是老外,你说说这“肥水”先该往哪儿流?
总之一句话,理想主义、人道主义救不了中国经济,“腐败消费”、“奢侈消费”总比没人消费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