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金融危机:祸起两大失衡

[复制链接] 1
回复
64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12-10 11:5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过度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创造了规模巨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和连续多年的贸易逆差,为了维持这种模式,就必须不断增发货币

当前,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全球,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时间,金融危机成了社会各界的议论焦点,相关报道占据了全球各 大媒体的显眼位置,而对于金融危机爆发和快速蔓延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金融危机起源于华尔街投行的贪婪,也有人认为是金融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所 致。
  这些观点都从某个侧面客观反映出金融危机的产生过程与现象,然而,追根溯源,金融危机实际起因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起因于货币地 位与实体经济地位的失衡。因此,要深刻解析此次金融危机之祸的源起,必须认清货币与实体经济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并从世界经济中心与货币体系的关系着眼, 予以探究。

经济中心与国际货币
  货币是财富的通用标价物,是财富的一种表示符号,正是因为这一根本性质,货币才 能流通,被用来衡量商品价值,进行支付,进而作为财富的代表被予以储藏,所以货币的发行基础是实体经济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财富和资产。随着货币的流通,就 产生了一个与实体经济体相对的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规模也即货币的发行数量应该受到实体经济的约束,两者之间必须相协调。虚拟经济规模(相对实体经济)不 能过度,否则就会形成通货膨胀;反之,则会形成通货紧缩。无论是通胀还是通缩,都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
  由于实体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所以各个 经济体发行的货币的地位也有所区别。在实体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主导产业。因此,主导产业的发展决定了实体经济的状况,决定了各国货币的地位。从 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如果一国在主导产业的发展上占据中心地位,那么它就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其发行的货币也就能够成为使用范围最广的国际货币,也即一国货 币的地位应该与其实体经济——主导产业的地位相称。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主导产业不尽相同,但是都具备了一些共同特征:量大、高端、核心。“量大”即市 场需求大,增长迅速,集群效应明显;“高端”即技术相对先进,产品附加值高;“核心”即产业关联度大,在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第一次产业革命是以改良蒸汽机为标志,诞生了以轻纺工业为主导的第一代产业系列。当时英国在该产业的发展优势明显,英国由此成 为世界经济中心。1820年,英国工业产值占世界比重为50%,后来虽然逐步下滑,但到1870年其比重仍然维持在32%,而英镑也随之成为国际货币。第 二次产业革命是以电力和内燃机车的发明应用为标志,主要发展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代产业系列。依托在第二代产业发展上的中心地位,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 世界经济中心。1945年,美国GDP占发达国家的60%,工业产值为世界的1/3,美元也由此成为国际货币。发端于二战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则是以生物技 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为标志,诞生了以信息产业及生物医药产业等为主导的第三代产业系列。凭借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信息产业上继续居于中心地位,而且在 20世纪90年代获得了高速发展。因此,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6年崩溃,但是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中心,美元依旧是国际货币,被各国作为重要的外汇而 储备。

金融危机:“白条经济”的后果
  从根源来看,美国金融危机起源于两个层次的失衡:第一个层次在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失衡,虚拟经济相对实体经济过度膨胀;第二个层次在于货币地位和实体经济地位的失衡。
   首先,对美国而言,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尽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凭借在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代产业上的中心地 位,获得了近10年的快速、稳定发展。但是到了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标准化,信息产业的载体——集成电路的生产被逐渐转移到了日本、韩国、台 湾、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因此美国在信息产业上的竞争力也不断减弱。迫于经济发展压力,美国只能依靠增加消费的手段来拉动经济增长。因此,自21世纪 初,美联储连续17次降息,增加货币发行,以刺激美国政府和普通家庭举债消费。但是由于成本上的劣势,过度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没有相应地提高美国国内制 造业的竞争力,而是创造了规模巨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和连续多年的贸易逆差。为了维持这种过度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就必须不断增发货币,以保证国内市场的流 动性。因此,一旦市场流动性出现问题,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就无法维持,巨大的虚拟经济泡沫就随之破灭,金融危机也便由此爆发了。
  因此,从长 远看,过度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无法持续的,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泡沫也是必然会破灭的。可是,在过去的几年中,又是什么因素在支撑着这种增长模式?又是什 么因素在维系着不断膨胀的虚拟经济呢?以至于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如此之巨大、蔓延如此之迅速——一夜之间,华尔街“百年老店”接连倾塌;几天之内,投资者信 心丧失殆尽;数月之内,欧亚等主要经济体纷显下滑迹象。
  其根源就在于第二个层次的失衡——货币地位与实体经济地位的失衡。伴随着20世纪 50-60年代欧洲经济的复苏,80年代日本经济的追赶以及90年代以来“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美国实体经济在全球的份额逐 步缩小(工业产值所占份额由二战后的1/3减少到20世纪末的1/5)。尤其是随着第三代产业的转移,美国正在逐步丧失其经济中心地位。但是,在2002 年欧元诞生之前,美元一直是惟一的国际货币——不仅在国际结算中被广泛使用,而且许多国家都以储备美元来保障其对外支付能力。这反映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 中的地位与其实体经济地位的失衡。正是依靠美元这种“名不符实”的国际货币,使得美国可以通过不断地“打白条”来进口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价廉物美的消费 品。当然,在客观上也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创造了大量的外部需求,推动着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快速发展,使这些国家形成了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从而与美国过度消 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形成了互补。而且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握有大量美元的国家又用这些美元购买美国国债作为投资。最终,美元的不断回流又支持了美国的举债消 费,支持了美国虚拟经济的进一步膨胀。
  由于上述两个层次的失衡,使得美国经济的发展与许多其他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美国与中国等新兴 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模式形成了互补。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过度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不仅刺激了其国内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而且还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创造了 大量的外部需求,这些国家凭借低成本优势逐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并通过贸易顺差赚取了大量美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的虚拟经济泡沫破灭,市场 信心急剧衰减,美元快速贬值,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这不但引起众多金融机构的美元资产的缩水,也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更威胁到了中国等新 兴经济体的国家财富安全。

后金融危机——货币体系可能的演变趋势
  随着各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不断出台,人们越来越关心金融危机之 后,美元是否能够继续担当国际货币、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会如何演变。关于这个问题,还是应该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如果美国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出第四 代产业系列,并占据中心地位,那么它仍将是世界经济中心,美元也将继续成为国际货币。反之,如果美国无法在产业发展中有所突破,那么美国必将进一步丧失其 世界经济中心地位,国际货币也必将呈现多元化趋势。根据现在的世界经济格局,美元、欧元和未来国际化的人民币将共同成为国际货币。
沙发
发表于 2008-12-11 00:06:04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