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zzrxy - 

[转帖]动物经典智慧14则

[复制链接] 54
回复
434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7:38:24 | 只看该作者
动物管理智慧之(11):鸭嘴兽的“蓝海”

这世间有很多动物是喜欢在浑浊的环境里躲藏自己的,淡水蟹就是这样的。因为在浑浊的河水中通常看不清东西,因此可以逃避天敌的追踪,安全地躲藏。
但纵然是在非常浑浊的水中,鸭嘴兽依然可以轻易地逮住躲在沙泥中的小动物门,包括淡水蟹。如同特异功能一般,鸭嘴兽在水中游泳的时候是闭着眼睛的,不需要看,不需要听,它能够把蟹"看得"一清二楚,是依靠"鸭嘴"周围的微孔能感受到猎物肌肉运动所产生的电场,那些动物的微弱电场帮助鸭嘴兽很简单地发现他们的藏身之处。

相对于在清澈水环境中捕食的其他动物来说,鸭嘴兽无疑拥有发现“蓝海”并制胜于“蓝海”的能力。

在一些行业里,因为各类参与者过多,所以很多事务都已经非常透明,企业也就丧失了获得更多利润的空间。

水至清则无鱼,这道理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希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那就只有两个方向,一是寻求浑浊的水源,二是将现有的水搞浑。

浑浊的水源不一定容易找到,但是对于营销高手来说,将水搞浑,重新塑造一个适合鱼蟹虾生活的空间还是比较简单的。

中国不乏这类营销高手。

如同当年保健品市场的概念层出不穷,就是这些营销高手的杰作,非常简单的一个医学道理,使劲地搅拌几下,于是转身变化为XX因子,产品立刻变得前卫起来。

又如地产,也是这般了,如果只是表白自己是卖房子的,恐怕很难获得更高利润,于是就有这边推出湖水概念,那个推出山林概念,这边推出亲近高尔夫,那边推出远眺海岸线,无非都是为了将水弄浑,让利润在浑浊中暗暗地出现。

不去清水里捕鱼,那里只有不可上菜的小鱼苗。多练练感受得到电场的能力,把水搅浑,在“红海”里创造一个“蓝海”。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7:38:34 | 只看该作者
动物管理智慧之(12):青蛙的怪癖

一直记得小时候生活在乡村里,周末总是一班小朋友一起去钓青蛙。并非完全为了给家里的鸡鸭增添营养,主要是在享受互相炫耀钓青蛙的本领。左手一个用铁丝撑成圆形的塑料袋,右手一杆木棍,系了一条条细细的缝衣线,线尾拴了个青蛙腿。
看那青蛙蹲在禾苗边上,于是就垂下钓竿,让那青蛙腿模仿虫子动,或一动一动,或一跳一跳,或顺着禾苗往上爬,使出各种本领来引诱青蛙。一般来说,青蛙只一跳就叼住诱饵,我们便迅速将钓竿往上提,左手的袋子过去一接,便将青蛙装了进去。

后来才明白青蛙有个怪癖,正是这怪癖让我们在童年的时候不知道捕杀了多少青蛙。它必须以活物充饥,否则就会绝食。造成这一怪癖的原因并非青蛙挑食,而是它的眼睛根本就看不见不能动的食物。对于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青蛙视而不见,如同坐在出了故障的电视机前一样,只看灰蒙蒙的一片。一旦有什么活物从这一灰色的屏幕前掠过,倒是休想逃出青蛙的大眼,因此,青蛙对于运动中的猎物往往是十拿九稳,手到擒来。

青蛙之怪癖在营销上来说应当是一种专注。

如同青蛙专注于捕捉会动的动物一般,一个企业,如果能专注于某个方向,那必定是可以取得卓越成绩的。

我们所熟悉的著名品牌中,可口可乐是专门生产可乐的;红牛饮料一直都在功能饮料行业;海尔一直在做家电;万科毅然将万佳超市出售,为的也是走专注之路;华为这么多年仍然坚持压强原理,只希望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到业界最佳。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全球领导人,具有近20年咨询从业经验的乔治"波利,他建议企业家走专门化企业之路。IBV(即IBM设立的商业价值研究院)最新的研究成果——“专门化企业”(SpecializedEnterprise),比我们通常所谓的专业化更进了一步:无论内部职能还是业务能力,企业只做自己做得最好的事,剩下的都交由外部做得更好且更便宜的供应商去做。

和此前众人所熟悉的用木桶理论一样,该理论可以这么来解释:“只做自己的最长板,再用做出来的和买来的长板捆成一个最大的木桶”。

长期专注于企业的主要方向,利用在长久时间持续形成的竞争优势,领跑在某个行业,最终成就企业做大做强、长盛不衰的成长梦想,这应该是每个企业的梦想,唯一难点是在这个实现过程中,企业能否做到和青蛙一般,对斑斓世界的千般诱惑视而不见?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7:39:01 | 只看该作者
动物管理智慧之(13):小鱼的活法

在快鱼吃慢鱼,大鱼吃小鱼的鱼类世界里,叶形鱼是其中一种非常奇特的鱼。
这是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的小河里的小鱼,它的外形像极红叶树的老叶,鱼头的前端生着一个形状和叶柄相似的小突起,看上去像一片飘零的落叶。尤其是当它穿行在小河两岸边的水草丛时,真像岸边树上掉下的一片叶子。仔细观察,才发现这种鱼在身体构造上也非常独特,它们的鳍很小,透明无色,通过非常频繁地摆动鳍,让它们在水里游动的姿势就象是在顺水漂浮。

叶形鱼常常一动不动地躺在水底、即使是被网捞起时,也毫不动作,捕鱼者必须仔细挑出捞到的树叶,才能从中发现一些是“活”的——叶形鱼。

叶形鱼虽小,但也以捕食更小的鱼和昆虫为生,它们长时间的不动声色,慢慢地靠近猎物,然后来个突然袭击,十拿九稳。

在营销中,叶形鱼代表的其实是一些小企业的活法,三大特点构筑起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其一,因为机构小,便可以自由地适应环境,如同落叶鱼一般,将自己隐藏成水中的落叶。其二,因为小而不起眼,接近市场的机会大,小企业的行动如果比较隐蔽,则更难引起关注,便可以顺利赢得发展的机会。其三是小企业需要存活,必须要对事业专注,在某个方面有独特成就。

在风险万分,瞬息千变的市场氛围里,小企业缺乏更多的资源,也缺乏厚重的沉淀,因此善于伪装自己,规避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就是小企业的活法,避开与强大竞争对手的直接对抗,积极地寻找市场空隙是其在竞争中得以继续生存并成功的原因之一。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7:39:35 | 只看该作者
动物管理智慧之(14):鲶鱼的冲撞

多年前读过的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够让其活着运回岸上,价格就会比死沙丁鱼高出好几倍。但由于路途遥远,往往沙丁鱼运到半路就会死掉,很少有人能够将沙丁鱼活着运回来。只有一艘鱼船每次都能成功地带回活的沙丁鱼,船长因此赚了很多钱.

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船长在沙丁鱼里放入了鲶鱼。鲶鱼是好动的鱼,在沙丁鱼群里疯狂乱闯,于是沙丁鱼群就被冲撞得四处乱跳,因此带动了所有鱼儿不停的游动,让水里充满活力与氧气,沙丁鱼因此就活着运了回来。

这在企业管理里被称为"鲶鱼效应"的经典案例,已经被广泛运用在企业管理中。

在营销中,鲶鱼效应同样有着巨大示范作用。一个已经培养起来的市场,如果营销模式长期不变,就会缺乏新鲜感与活力,如同成群的沙丁鱼一般,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就会因为缺氧而死亡。而企业也会因为缺乏竞争而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衰微,逐渐走向衰弱。

以零售业为例,近年来满百送券的促销方式已经被各地的百货公司运用得非常熟练。但也正因为此,大多企业都走入同一个思维方式,只要是希望做促销活动,就是满百送券。尽管每次活动开始的时候市场显得很活跃,但实际上所有零售企业营销人员都清楚其实已经是非常的疲软,缺乏竞争力。

又如数年之前,国内保健品市场异常火爆,但旋即就陷入营销模式单一的怪圈,最终走向疲乏,整个行业都趋近死亡。

再如福建的运动鞋品牌,尽管目前在国内都享有较高品牌效应,但他们的营销推广思路依旧是单一的模式,这也体现出核心竞争力过于单薄的事实,因此如果在整个行业内不多方进行竞争力提升,很有可能重蹈其他行业的覆辙。

如果一个行业开始出现这样的市场情况,必须引进鲶鱼来对市场进行冲击,改变一下疲乏市场的竞争状态。

如同深圳的服装业,与着无数的品牌,但大家都走着同样的方向,突然冒出一个设计师品牌天意,在国内、国际频频爆出优秀创意,给深圳服装带来众多新的思考,于是整个行业开始朝向更加良性的发展方向发展。

水至清则无鱼,市场太安静了,那就是一个行业低靡的时候。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只有在市场狠狠地被冲撞,企业才会更加健康地生存和发展。这就是鲶鱼的特别作用。


在风险万分,瞬息千变的市场氛围里,小企业缺乏更多的资源,也缺乏厚重的沉淀,因此善于伪装自己,规避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就是小企业的活法,避开与强大竞争对手的直接对抗,积极地寻找市场空隙是其在竞争中得以继续生存并成功的原因之一。
15
发表于 2008-10-31 19:47:04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
16
发表于 2008-10-31 22:01:08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收藏了
17
发表于 2008-10-31 23:44:08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寓意的资料,谢谢。
18
发表于 2008-11-1 08:54:27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谢谢分享了
19
发表于 2008-11-1 09:22:48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有道理,呵呵,收藏了,谢谢
20
发表于 2008-11-1 11:37:48 | 只看该作者
看玩了,写的真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