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www.gtdstudy.com/?p=238
之前,加入了思维导图QQ群(群号7790994),在群主的提倡下,参加了”同看一本书,同画一幅画”这个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穷爸爸,富爸爸》。
要求我们参加的人员,画出《富爸爸,穷爸爸》的思维导图,并投票选出最好的那张。很荣幸,yibie的作品得到最多的票数(可以点击这里去验证一下,作品二就是yibie的)。
《富爸爸,穷爸爸》是一本好书,对人的观念有很大的启发。但是这本书是一本叙事类型的书,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东西,隐藏在字里行间,在一个个故事的背
后,逻辑性并不强。在做这本书的思维导图的时候,yibie不断修改,希望能找出一个好的方式来画出这本书的观点,能让自己,也让别人看得懂,看得明白。
所以,过程很痛苦,yibie曾经试过用一种逻辑树的方式来表达书中观点,失败了;后来又想对书中所叙述的东西进行分类,觉得这样也许能有帮助,但是还是
遇到了挫折。
总之,一个问题,怎么画?
后来yibie看离上交作品的日子越来越近,就强迫自己完成,最后还是决定用传统的方式,以每个章节的标题为一个节点进而展开,画出书本的内容,观点。
没想到,其实这样最好,因为标题与标题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在里面,因此,展开阐述的内容就有了主题,有了关联。
而yibie觉得,画《富爸爸,穷爸爸》这样的以叙事来表达观点的书籍的导图,最重要的是,抓住作者在文字后面的观点,用自己的理解提炼出来,将作者这样的观点的根据也弄清楚,然后将这些东西画出来,然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这样看来就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如果只画出了作者的思考结论,这样看起来,枯燥无味,也不能对书本中的观点进行很好的把握。
再者,yibie觉得画图的表现形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yibie在了解了托尼·巴赞的画图方法之后,觉得,实际上托尼·巴赞的方法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言下之意,就是,我们画图不必按照他的标准来。
在yibie的这张图中,所谓的色彩,所谓的图片,全都没有,但是接受度却比其他的图高。
这是为什么?
yibie自己认为,托尼·巴赞的方法应该是适用于西方人多一点。西方人思维的特点是直线式的,逻辑性比较强,就显得跳跃性不足,形象化不足,所以托尼·巴赞提出的加图片,短语化的表达思维方法会适用于西方多一点。
然而,这套方法,用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效果就未必这么明显了。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正好与西方相反,形象化,跳跃性很强,但是逻辑性未必这么强了。所以,在所画的思维导图里面加入图片,或者用短语来概括思维内容,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是不够发散,反而是不容易集中,针对这一个特点,我们画图的方法应该做出调整。
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最适化”这个问题,我坚持方法应该以”最适”为前提,不要因为别人的标准而盲目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