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又开始新一轮的热了!网上到处是关于这部新电视剧的演员人选、人物造型的讨论与争论,在这之前,是长达十个月的“选钗”活动,开了一个中国电视剧“选秀”的历史先河。 关于这些拍摄活动,我没有第一手资料,因而没有发言权;而关于《红楼梦》的小说及电影、电视剧等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我也没有发言权,因为毛主席曾经讲过这样的一句话:没有读过四遍《红楼梦》,就没有发言权!我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我刚好读过四遍,但还是觉得没有发言权,因为这部小说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 但是关于读《红楼梦》中的一些往年旧事,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讲来对今天大家阅读《红楼梦》倒是有一些可供借鉴的地方。关于这一点,我也确确实实有点发言权,下面就是我在阅读这部小说时的一些杂感与杂忆: 阅读《红楼梦》第一件非常困惑的事情就是搞不清书中众多人物之间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四大家族的关系太复杂了,除了嫡亲之外,还有那么多的庶出,看第一遍的朋友未必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如贾敬与宝玉是什么关系?秦钟与薛蟠是什么关系?贾雨村与贾赦是什么关系……搞不清楚这些关系,你看到后来就会觉得简直是一团迷雾,或像一堆绳子纠结在那里,怎么也理不出一个头绪。记得我在阅读第二遍的时候干脆列了一张“人物关系表”,以贾政一辈为基准,每出现一个人物就在图上标出与“标杆人物”的对应关系,一遍读完后,把几张(后来换成了几张)纸画得乱七八糟,数数大约有二百号人,再整理在一张纸上,印象中也有六七十人。关系理顺以后,在后面的阅读中就觉得顺畅多了。 阅读《红楼梦》第二个印象极深的是其中无处不在的优美诗句,但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囿于当时自己文学水平与历史知识的低下与匮乏,根本无法领略其中的华美与动人。认识到这一点是在读第二遍的时候,决心首先解决其中的最大难题——生字,这一遍也是读得最慢的,因为我把全书90%以上的生字(其中90%又都是在这些诗句当中)全部查出了注音并释义。当时还是囫囵吞枣,但知道这个枣子绝对有营养有价值。在第三遍以后看了一点红学方面的评论,再回过头来仔细品位那些诗句,发现很多并非简单的小楼情调与小女低吟,其中有太多的人物命运预设、情节趋势指引和人物内心自白,能够把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外在环境与内心环境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的诗句,实在是绝无仅有。所以,我当时就有意识的背诵其中的一些诗句,特别是象黛玉葬花、大观园咏雪等诗句,读来或痛彻心髓、或沁人心脾。所以我建议今天如果你去读《红楼梦》,一定不要略过这些诗句,花点时间品位、背诵其中的经典,对于你理解这部经典、了解那个时候的文化,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学欣赏水平是很有好处的。 《红楼梦》的作者是两位:曹雪芹与高鄂,也是在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两者的水平差异。如果你细读过《红楼梦》,你就能在一页纸或五分钟的情况下判断出这些文字是出自曹手还是出自高手,因为文字风格尤其是人物的对话细节方面的差别还是十分明显的。高鄂已经是相当不易,要在众多人物的命运已经被曹雪芹铺陈或伏笔的情况下进行有条不紊而又波澜起伏的收尾,确实十分不易。但高鄂的人物刻画显然没有曹雪芹的细腻与深刻,尤其是那些渗透在家长里短、迎来送往的日常场景中的对话,显然没有曹的更生活化与多面化,而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也与曹雪芹的有着质的差距。 记得当时读《红楼梦》时最大的感叹就是曹雪芹既是一个集多种技能于一体的超级“杂家”,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家”。会写人物、会展开情节、会写诗句这些都还是文学家的基本功夫,但曹雪芹还是一个伟大的药物学家、美食家和旅行家,而且他在这些方面的见识绝对不是停留在一般般的层面,而是有着相当的深度与造诣,这些让我佩服、折服而又觉得不可思议:曹的一生短暂,他是从哪些渠道学到这些知识的?在那个文人“横草不拿、竖草不拈”的时代,他的那些烹调、女红、调药与化妆的功夫是如何习得的?看来大家就是大家,象国外的达芬奇、亚里士多德等都不是局囿于某一狭小领域,而是有着广泛的学习与研究兴趣,他们首先是“杂家”,最后成为“大家”,曹雪芹与他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若论《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王熙凤!不是喜欢她这个人,而是喜欢对她这个人的描写,实在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她是一个在当时时代把自己的个人能力发挥到极致的典型的女人代表。一个女人如果具备的都是她正面的东西,在今天她就是吴仪副总理,甚至还要超过她;但如果承袭的都是她的负面的东西,那么就无疑成为现代版本的东方不败了。
下面讲一讲我在读《红楼梦》时印象最深的一些花絮性的东西: 当时感到最搞不清楚关系的就是妙玉与宝玉的关系,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的人,但又是有着很多“神交”的同一世界中的异性人。 最沮丧的也是妙玉的命运,如此有才情而又超凡脱俗的女子,居然“欲洁何曾洁”,当时每次看到这里的时候都觉得特别郁闷。 最滑稽的是秦钟与一个小丫头做那个事情的时候,恰好让宝二爷撞到了。看第一遍的时候年纪还小,不大懂,后来每次看到这里都觉得很好玩,觉得偷个鸡、摸个狗什么的也不容易啊。当时也感叹,秦家大概有这方面的基因,瞧秦钟的姐姐秦可卿,那可是一个绝代风骚的女人啊,可惜风情女子多薄命。 当时感觉最恐怖的是两个场面:一是王熙凤做梦时可卿托梦,惊醒时隔壁传来丧钟,说贾蓉媳妇死了,王熙凤惊出一身冷汗,我每每读到这里的时候,也是毛骨悚然;二是贾母死时,有一段阴风嗖嗖、鬼魅出没的描写,看第一遍时是在偏僻乡下的一个冬夜,煤油灯下,外面寒风习习,吹得油灯飘忽欲息,与书中的鸳鸯拿起绳子准备自缢的场景甚是相似,当时就我一个孩子在那小屋中看书,那种恐惧感真的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看红楼时最让我渴望看到的人物就是开头的那两个和尚与道人,他们疯疯癫癫的歌声对人物的命运大有寓意,但可惜书中正面描写这两个人的太少了,冥冥中他们决定着所有人的命运,不可能有太多着笔,当时我也知道这一点,但还是希望看到关于他们的更多直接描写。 尤式三姐妹的描写虽然没有宝黛的多,但个人觉得这三姐妹的形象丰满度丝毫不亚于其他正钗。尤大姐尤氏(贾珍之妻)烂好人一个,没有主见;尤二姐天性风流,是男人的性出口,可惜遇到了强悍的凤姐,真是死无葬身之地;尤三姐性格刚烈,居然轻易就以身家性命追随她的柳湘莲去了…… 本人觉得书中最为可怜的就是凤姐之夫贾琏了,因为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他都只能强迫自己做一个“四好男人”,这与那个时代的男人形象有着较大差距。如果换在今天这个时代,他早就不知道死过多少回了,因为他的媳妇实在是太阴柔毒辣了。 对于宝玉、黛玉、宝钗、探春、史湘云、平儿、鸳鸯、晴雯等,由于是主要角色,我倒反而没有更多的奇异的想法与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