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满清的“立储”难题-历史的借鉴

[复制链接] 2
回复
57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6-26 14:2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君主的体制必定绕不开“立储”难题,古今中外皆然,但在中世纪中国尤其凸显。源于所谓黄帝时代的多妻制,至迟由周灭殷后形成的嫡长子继承制,乃至枭雄汉高祖也没能撼动的传统,所谓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似乎支配了整个中世纪。然而似乎而已,自汉晋隋唐以至元明,中国大小王朝不止百数,有哪个王朝不曾出现储位之争呢?争夺往往伴随着腥风血雨,即如史家艳称的英主如唐宋两太宗,元世祖和明成祖,有谁不是破坏嫡长子继承制而跻登君位?

清初似为例外,实在例内。满洲原是努尔哈赤依仗武力集结的部落联盟。但他生前封年长诸子为“四大贝勒”,已凌驾于满洲诸部之上,也如北疆诸族重少子,由努尔哈赤少妻叶赫纳喇氏所生的四贝勒皇太极,最得宠而兵最强,于是被八旗旗主会议推为盟主。这个庙号太宗的皇太极,深慕明制,改国号后金为大清,致力于集军政权力于一身,因而它在为十七年死去由其长兄代善主持的八旗旗主会议,推其年方六岁的第九子福临为储君,由此开创满清帝国父死子继的君位继承制。

福临即满清入关后第一代皇帝,年号顺治。因年幼,权力落入他的九叔多尔衮之手,相传多尔衮不仅自称摄政王,而且曾依北疆匈奴、鲜卑、女真至满洲的老例,娶亡兄寡妇、顺治帝生母、蒙古科尔沁亲王之女为妻,即史称“孝庄文皇后”。因而当多尔衮于三十九岁即清顺治七年十二月(1651年1月)骤逝以前,曾自称皇帝,是可能的。而顺治八年正月福临亲政,追谥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却不到两月,便对多尔衮声讨致罪,“籍其家,诛其党”,彰显满洲八旗权贵内讧的剧烈程度,也是不奇怪的。

顺治亲政不过十年。历史证明,他较多尔衮更热衷沿袭明制,把明初二祖当作施政的楷模,因而比多尔衮更冒犯满洲八旗的征服者特权。他于顺治十八年(1661)春初患上满蒙诸族最害怕的天花,死前面临立储困境。相传他首肯西洋耶稣会士汤若望的建议,同意传位于皇三子玄烨,理由即在这位年方八岁的满蒙混血儿,已出过天花。

爱新觉罗氏入主北京的这位第二代皇帝,即位次年改元康熙。到他六十九岁(1722)去世, 在位六十一年馀。早在“文革”前,著名近代史家刘大年发表《论康熙》,将康熙帝与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对照,以为康熙政绩不亚于同时代的法国,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我读刘大年此文,深感兴味,私下重读欧洲近代史著,发现二者还真有可比性。随即奉命参与批判苏联科学院编《世界通史》的中国史部分,十分憎恶该书对沙俄侵华史的辩护论,却以为该书论中世纪中国史,于史未必可以厚非。

光阴荏苒,我再次回到晚清百年史,却发现由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五朝的地位传承,没有官方近史论著描写的那么简单。

以往清史论著,都曾注意清世宗即雍正帝对立储制度所作的改革。满清入关后这位三世大君,是否弑父并篡改其父立储遗诏?迄今学界仍争论不绝。我同意孟森的《清世宗入承大统考》的论述,以为雍正弑父夺嫡,或属史实,问题在于满汉文字有关康熙遗诏的比照,至今未有可信的结论,不妨存疑。

然而雍正帝改变了清沿明制的立储传统,却值得重视。原来,满洲入关前由八旗旗主会推大君的传统,虽迫于皇太极一支军力独大,变成父死子继,但改从汉俗的储君遴选体制,直到顺治传位皇三子康熙帝才彰显。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生男多达三十五个。除早殇与年幼外,到他晚年结党争储的皇子,不少于半数。康熙长子乃庶出,而年方二岁便被康熙立为太子的胤礽,因其生母皇后赫舎里氏难产身亡,备受皇帝眷爱,却因做太子长达二十五年,未免急于坐龙廷,闻父病而喜形于色。不想被父皇遍布朝廷内外的暗探检举,于是其太子地位,废而再立,终于被废,囚禁于宫内监狱,直到雍正二年十二月(1724年1月)死去。

自胤礽二度被废后,康熙帝便不立太子,意外效应是诸皇子争储恶斗越发激烈。老皇帝被迫遴选似乎置身局外的皇四子从事祭祀诸事,不料在身边多了一匹黑马。这位大名胤禛的皇四子,竟在单独晋见卧病的父皇之后,旋即通过“舅舅隆科多”调集御林军实行京城戒严,然后宣称父皇驾崩并在临终前传位于己。

那以后雍正帝继位的合法性,始终受人怀疑。有一点尚受论者忽视,那就是雍正帝即位不久,便称皇帝生前明立太子,有弊无利。因而他决定秘密建储,即预作密诏,装入密匣,当着王公大臣,藏入乾清宫正殿的正大光明匾后。

如此这般,雍正帝似乎解决了秦汉以来君位世袭制度的一大矛盾,既指定储君,又防储君夺位。假如向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龙子龙孙, 都处在紧张状态,唯恐言行失误,丧失竞争优势,那么他们敢不谨小慎微吗?

设计很不错,有利于稳定在位的独裁权力。然而历代王朝的储位之争,本来就是君主专制体制内在矛盾的外化。雍正帝将满清君主体制推到个人绝对独裁的极点,适足以激发自命天潢贵胄的皇子们,及站在彼等背后的权贵,对这一独裁权力更热切的追逐,无非由明争变为暗斗而已。于是,“立储”形式改了,难题依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6 14:24:31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14:24:14 | 只看该作者

秘密建储,无疑是中世纪中国的君主传承机制的一种变革。但之前已述,变革的只是外在形式,并没有触动构建于满清血缘特权之上的机制内涵。

例如雍正元年(1723)八月,号称法度严明的“宪皇帝”,初行秘密建储,便很像“作秀”,怎么见得?一是选择余地很小,因为他虽生十子,却大半夭折,在当时年逾十龄的仅两名,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二者必居其一。二是这两个皇子的生母,一为熹妃满人钮祜禄氏,一为裕嫔汉人耿氏,论年长与母贵,弘历均占先机,况且据说这位皇四子在冲龄就曾因勇武而得皇祖康熙帝赏识。三呢?雍正帝举行密封锦匣藏匾仪式,向王大臣训话,便说此举不过预防万一,“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知”;由他即位后佞佛求仙、炼丹服药,都在追求“万寿无疆”,还将传位密诏另本随身携带,显然不把既定密诏看作不可改易,却万不及料仅过十二年就一命呜呼,以致秘密建储弄假成真。

轮到弘历即年号乾隆的“纯皇帝”演出了。他活得长,内宠多,有十七子,却想打破“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的纪录。他即位初就“亲书密旨”,立皇后富察氏所生皇二子永琏为太子,不料这个嫡子才九岁就死了。他又拟立嫡次子永琮为嗣君,不料这个皇七子更短命,只两岁便“以痘殇”。这很使乾隆帝扫兴,而富察氏旋即早逝,继后那拉氏又不满皇帝荒淫而自杀。皇帝大怒,不再立后,那拉氏所生二子,怎会再有“绍承大统”指望?

时至乾隆六十年(1795),农历乙卯元旦发生日蚀,正月十五又有月蚀。迷信巫术的八十五岁老皇帝慌了神,以为上天示儆,是谴责他背叛上个乙卯年的登极誓言,即如获天佑,在位时间决不敢超过乃祖康熙的六十一年。于是同和珅密商,急忙选择皇十五子永琰(后改颙琰)为皇太子,因其母魏氏乃汉军旗人,已死二十年,没有如以往满洲列帝那样,可能受显赫的满蒙军事权贵的母后家族牵掣,应属老皇帝及其倖臣借以欺骗鬼神的合适人选。

显然老皇帝急于“冲喜”,这回连秘密建储的仪式也省了,不过尚未忘记他在乾隆十二年(1747)发布的那道上谕,所谓“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即前述“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怎么办?也好办,就是在恢复皇帝生前明诏立储的同时,追封其母“令懿皇贵妃”的魏氏为 “孝仪皇后”,至于这是否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昭告中外决不“复册中宫”的上谕抵牾?那就顾不得了。

就这样,雍正帝为掩饰“夺嫡”之迹,并杜绝“夺嫡”事件重演,而精心设计的秘密建储政治秀,只传一代,便被迷信“天变足畏”的其子乾隆帝,弄得名存实亡了。那年老皇帝急忙立太子,急忙宣布次年元旦“内禅”,急忙声称自己将退居太上皇,却又唯恐臣民误会他的真实意向,急忙提前昭告中外,说做太上皇以后,“大事仍由朕断”。

太上皇所断“大事”,有一项就是在“内禅”以后,册封儿皇帝的嫡福晋喜塔腊氏为皇后。这等于预立儿皇后嫡出的皇次子旻宁,为孙皇帝的法定人选。喜塔腊氏旋卒,太上皇又勅命嘉庆帝的侧室福晋钮祜禄氏继位中宫,并且不顾新儿媳已有二子,命她抚养旻宁如嫡长子。嘉庆四年(1799)皇帝逼死和珅而亲政,却不敢更改已故太上皇预定的接班程序。又因皇次子在林清政变中捍卫宫廷而立新功,破格封其为智亲王,不啻再次默认他为钦定储君。但嘉庆帝拘泥祖制,生前没有昭示。直到他在热河行宫龙驭上宾,才由皇后降懿旨,命智亲王继位。这使新即位的道光帝大为恼火,登极伊始,就对先朝重臣开刀,“以拟遗诏错误,罢托津、戴均元军机大臣”,另两名“均下部严议”。军机处大换血,输入的新鲜血液,以盐枭首辅曹振镛为中坚,不消说都是新帝亲信。(参看拙作《道光帝和他的首相》,载旧著《音调未定的传统》,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道光帝庙号宣宗,是满清入主北京后的第六世大君。此人在位三十年(1820年9月—1850年2月),期间发生了清英鸦片战争,他被迫批准帝国对西方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清英江宁和约,割让香港,开放五口通商,赔偿英国侵华军费,丧权辱国。以致往昔史家,竟将道光二十年(1840),划作中国古近历史的分野,而漠视那以后道光帝仍在国内厉行君主专制。

这个清宣宗,在鸦片战争失败后十年死去,依然墨守秘密建储的祖制,而不顾祖制早已名存实亡。据《清史稿》,他在位三十年,凡立四皇后二贵妃,育有九子,前三子早死,具有争夺储位潜力的,主要是皇四子即咸丰帝,皇六子奕䜣。论母系,二子均为皇后所生嫡子。论教养,奕䜣知外通今,识见远胜其四兄。论人品,皇四子沾染骄奢淫逸的纨绔习气,远过于其六弟。然而在道光帝晚年的选储测试中,落败的竟是奕䜣。据晚清野史笔记透露的情形,那过程很像《红楼梦》描述的宝黛之争。在鸦片战争中备受重创的道光帝,心态犹如贾母,爱听假话,憎恶诤言。备受奸诈师傅调教的皇四子,在父皇面前竭力装愚守拙,比如田猎不得一兽,却说不忍伤害有孕的狐兔,而逢父皇道及身后事,即伏地痛哭以示忠孝,活像薛宝钗。而皇六子却如林黛玉,言行率性,视打猎为竞技,说未来也不掩饰理想,在父皇及其身边的伪君子看来,不仅露才扬己,还是主张“用夷变夏”的危险人物,恶谥为“鬼子六”。如此这般,帝位落到咸丰头上,犹如在贾府未来第一夫人争夺战中,宝钗战胜了黛玉,还消置疑吗?

西元一八五0年二月,道光帝驾崩,咸丰帝继统。此人选秀女,却选中据称是皇族宿敌的满洲叶赫那拉氏一个后裔。她甚至不通满语,却因生下咸丰帝的唯一男性嗣君而晋身圣母皇太后。她就是史称的慈禧太后。她在晚清专制国权长达四十三年,终于将大清帝国闹完。那故事,容后再说。

板凳
发表于 2008-7-12 23:24:18 | 只看该作者
History is always GUESS. Don't trust it.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