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成才之路 10点建议 1.笑脸 最好的鼓励 一天到晚绷着老脸的家长很难培养出乐观、自信且严谨的孩子。因此,多一些笑脸,尤其是孩子在场的时候,对孩子未来良好性格、意志品质以及公众交往能力的养成非常重要。说到这里,想起在新超凡文化培训中心看到的到这里进行心理、行为矫治与学习能力培训的许多孩子,他们不敢正视对方,贴着墙角走路,说话细声细气,不相信自己跟学习好的孩子生理机能上完全一致……或者“大闹天宫”,天不怕地不怕,根本不想学习,安静的时间不足3分钟——两种表现都源于一点:家长对他们的教育过于严厉。严厉可能带来的后果不是胆太小,就是胆太大。 假如你还没有意识到你的笑脸对于孩子来说有多重要,那么,请尽快端正自己的态度,以赏识的眼光对待孩子;假如你的孩子已经出现了前面说到的那些“症状”,那么,不要只去给孩子进行心理调节,你也应当赶快买些相关书籍好好学习,或者干脆去参加相关训练,学会怎样培养与找回孩子的乐观、自信与严谨。 2.标准 最难的决策 每一位家长都在内心里给孩子勾画了一个未来,但是这个未来是感性的、随机的、模糊的——当孩子一帆风顺的时候,你的标准也“水涨船高”,当孩子没有达到你想象的那种境地的时候,你又会灰心丧气、不知所措。其实,给孩子确定一个标准,这是一项很难的决策——有些家长凭着感觉给孩子制定标准,结果大获成功,但是不要忘记,这一个成功的背后,有多少失败! 给孩子进行一次测试——几十元上百元的价格并不高,但是,家长们宁肯在孩子生病的时候花几百块钱去给他买好吃的,也不肯掏这笔“冤枉钱”。我们曾经引进的“6S”与“优思”,尽管得到了很多家长的称赞,但同时我们也很痛心地看到多数家长的冷漠——给孩子进行测试,以便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培养,这比每年都必须给孩子进行体检更加重要。 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怎能做到因材施教?没有孩子的科学的测试资料,怎么为他制定切合他实际的短期与长期目标? 3.近视 最恐怖疾病 在学生中,近视被看作最恐怖的疾病,源于家长对孩子健康的关心,也源于家长对于眼镜的近乎愚昧的认识——越晚戴眼镜越好,度数递进的速度越慢越好……于是家长们根据自己的心愿违背科学规律地不让孩子戴眼镜、不让孩子根据近视发展的程度适当调高眼镜的度数。其实向来很可笑:他都已经近视了,你还不让他戴眼镜,让他的眼睛继续过度疲劳——他的视力下降的速度肯定是加快了。 还有一种更加可怕的近视——根据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对各行各业的人士盲目决定孩子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该学理工还是该学文科……这种选择抹煞了孩子很多潜在的天赋,也让孩子把学习当成负担而不是乐趣。家长可以创造很多的机会让孩子去选择,但是千万不要逼迫孩子去选择。 经常有朋友来问我自己的孩子“现在应该学些什么”、“学什么将来更更有前途”,我最想告诉他们的是:这个问题不应该来问我,而应该去问孩子。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4.聆听 最有效交流 什么让你失去了与孩子交流的“权利”?唠叨! 不一定话说得多就是“唠叨”,不一定话说得少就会得到孩子的喜欢——想想看,被孩子们称为“唠叨”的,往往是一场简单的几个字:“这次一定要认真”、“下次不要再犯了”、“过马路小心”、“不要去打游戏”、“要听老师的话”、“上课不要再走神”…… 这些被孩子们称作“唠叨”的教诲,话并不多——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的上级每天都要跟你说类似的话,你会不会觉得他唠叨?关心的方式很多,多跟孩子进行坦诚的交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假如你学会了聆听,你的孩子也会逐渐学会聆听,也会改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 让孩子学会交流,尤其是聆听。 5.阅读 最棒的老师 孩子学习的时候,你在做什么?看电视!打麻将!唠嗑…… 你看新闻节目的时候,是不是也邀请孩子一同观看? 阅读可以做我们终生的老师——他能够告诉我们和能够让我们不断提升的,要比任何一个老师都要多。因此,要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家长们也要经常在孩子们跟前读书、交流读书心得。。 在“王学贤全脑速读记忆法”培训班上,记者了解到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的,不是那些读物,而是阅读速度。以传统的每分钟300、400字的阅读速度广泛涉猎,所有孩子都会说没有时间!因此,应当把孩子的阅读速度提升10倍、20倍!而目前的训练班像“王学贤全脑速读记忆法”培训班就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千万不要让孩子失去了“阅读”这个“老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7 19:06:4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