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资金“意外”紧张
传言的威慑力是巨大的。 “别说5%,即便是4%,大行马上就会收紧资金,市场利率将会大幅上扬。”前述大行资金业务负责人直言。 虽然多位交易员此前未听说备付金率提高的传言,但他们均发现市场资金已然收紧。 “近期资金有点紧,我们觉得奇怪的是大行的资金也特别紧。”前述地方银行资金业务主管如是说。 这位主管发现,大行向来都是市场上的融出资金主力,“但现在都不出资金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与央行回收流动性有关系,一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二是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硬生生的交了那么多”。 其实,大行资金紧张格局可以追溯至去年年底。知情人士透露,去年年底,个别大行在财务决算时,无法关账。几家大行备付缺口逾千亿元,央行临时出手化解,但大行为此付出了相当高的利率成本。 “今年1、2月份,大行资金面宽松一些,但3月份又不太好。”5月7日下午,一家大型银行交易员说。 这位大行交易员发现,自4月25日,存款类金融机构执行16%的准备金率以来,市场资金面趋紧。 前述大行资金业务负责人称,由于今年以来,各行存款增加较多,执行16%的准备金率之后,需要补交的准备金数额也很大;同时,各行资金使用比较广泛,除贷款之外,债券投资行为活跃。 而4月25日也是央行票据1500亿元的缴款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较前期略紧。当天,全国性商业银行融出资金占比仅55%,而融入占比却大幅上升。 时至5月6日,大行的资金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整个市场的资金面仍然处于较紧的状态, 1个月内各期限资金回购利率均有上行。 对于大行近期的反常表现,前述大行交易员分析,除准备金率上调的累积效应外,在“抽水”一端,央行回笼力度加大,尤其是今年一季度的力度非常大;而在“注水”一端,因为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放缓,导致(境外)流入的资金减少。如此一来,市场流动性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 不过,市场预测,下周资金面紧张的情形可能会缓解一些,因为到期的央票和正回购有1700亿元。但难以预测的是央行下周的回笼力度。 本周到期正回购和央票只有800亿元,但央行周二(5月6日)已回笼700亿元资金,根据周三(5月7日)公布的公告,周四(5月8日)将发行不超过590亿元的3年期和3个月期央票,本周央行维持净回笼已成定局。市场资金面仍将面临考验。 针对中小银行?
“传言不太靠谱,肯定不是针对所有金融机构的。”前述大行交易员直言。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也说,现在如果真的提高备付金率,大银行所受影响较大。他认为目前大银行一般备付金比例在2%左右,并且其存款量基数大,如果提高到5%,则对其影响较大,“不过这只是传言,我觉得一刀切调整不太可能”。 连平认为,目前银监会明确提出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而银监会更为担忧的是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 此前,一位银行监管人士称,从城商行、农信社的情况来看,资产规模与存贷比(贷款/存款)之间有一种反向关系。言下之意,规模越小的金融机构,存贷比越高,流动性状况也就越不乐观。 除存贷比偏高,中小银行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错配情况,把大量的短期资金摆布于长期的资金运用。上述监管人士直言,“这是造成流动性缺口的主要原因”。 更令监管部门担忧的是,一些城商行、农信社的存款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后的余额小于贷款与长短期投资之和。“这些机构需要依靠融资用于贷款和投资,但融资不仅成本较高,而且稳定性差,资金错配更加严重。”上述监管人士直言。 通过大型上市银行的一季报可以发现,与往年相比,今年一季度大行的存款增长形势喜人。而一些地方小型银行存款增长缓慢。 种种迹象表明,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劣于全国性商业银行,潜在风险已经引起包括机构自身和监管部门在内的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