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全球整合策略之四:战略思维上的觉醒

[复制链接] 0
回复
63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4-28 14:3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企业需要新视野

  中国企业应当从民族国家视野扩大到全球视野,从民族工业思维上升到全球工业思维,在全球范围吸纳整合资源

  □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王志乐

  钢铁巨头米塔尔战略对中国钢铁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它抢占了许多亚洲市场,抢占了拉美等国的矿石资源,垄断了多项行业领先技术,并直接导致一些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着被收购的危险。

  一位中国钢铁集团的副总经理说:“不是我们不想关注米塔尔,而是我们没有办法关注。为什么?没有手段,没有人才。我们更多地愿意关注在现场管理上,在工艺技术方面的进度、成果。我们没有办法关注像米塔尔这样,利用金融公司的身份突发成长壮大的企业。”

  应该说,全球公司进入中国,一方面带来了激烈的竞争,给中国企业提出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与全球公司合作也给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带来了宝贵的机遇。

  为了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球公司。面对全球公司的挑战,我们应当注意防范它们带来的可能的消极影响,但是我们更应当抓住全球公司带来的机遇,发挥全球公司的积极作用。面对全球公司的挑战,中国企业应当开阔视野,向全球公司学习,同全球公司合作,与全球公司竞争,在学习、合作、竞争中成长为跨国公司,进而壮大为全球公司。

  开阔全球视野——从民族企业上升到全球公司

  当全球公司吸纳和整合包括中国企业资源在内的全球资源来和中国企业竞争时,我们的不少企业缺乏全球视野和全球思维,他们或者仅仅考虑利用本土资源应对全球公司的挑战,或者把全球公司的冲击意识形态化,寻求行政保护。他们的思路还停留在“民族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上。

  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外国企业”已经或者正在转型为全球公司。这些全球公司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范围吸纳和整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形成产业链,发起全球竞争。而我们这些企业很少考虑全球化时代最新的变化,仅仅考虑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全球公司的冲击,很少考虑如何利用全球资源来参加全球竞争,如何吸纳整合跨国公司的资源为我所用。实际上这样的被动消极的思路和做法不仅不能免于全球公司的冲击,而且往往丧失与全球公司合作的机遇。

  本世纪初,在原国家经贸委领导下,我国国有企业曾经大范围与跨国公司进行过一次“对标”。通过那一次对标,许多企业学会了通过对标方法找到自己的差距,制定发展战略。对标应当动态地不断地进行。当前,在改革开放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应当把全球公司作为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央大企业新的标杆。通过与全球公司对标,开阔眼界,以全球视野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管理和治理结构以及企业文化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球化战略、结构和理念的调整。

  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涤荡全世界,全球公司向全球市场全面进军的时代,纯粹的“民族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更难以与吸纳整合了全球资源的全球公司竞争。面

  对全球公司的竞争,我国企业必须像全球公司那样,学会吸纳整合全球资源来参与全球竞争。换言之,我们中国企业也要迅速地从民族企业成长为全球公司。

  阻碍中国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我们自己的管理体制,来自我们自己的狭隘观念。我们的企业应当从民族、国家视野扩大到全球视野;应当从民族工业思维上升到全球工业思维,在全球范围吸纳整合资源。

  实施全球战略——以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

面对全球公司带来的冲击,我国一些企业缺乏全球视野,或者用传统竞争手段应对这些冲击,或者把这些冲击意识形态化,寻求行政保护。实际上这样的应对不仅不能免于全球公司的冲击,而且往往丧失与全球公司合作的机遇。

  面对全球公司的竞争,不能以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企业与全球企业竞争。我们的企业应当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从全国性企业发展到国际性企业,从国际企业发展到跨国公司。那些领先的排头兵企业应当进一步从跨国公司提升到全球公司。

  我们中国企业应当像全球公司那样,实施全球战略,吸纳整合全球资源来参与全球竞争。唯有如此,我们的企业才能在全球公司的时代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一批企业通过“引进来”、“走出去”, 成功地吸纳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链,初步形成全球公司。这些公司的经验值得其它企业分享。

  [案例] 联想并购IBM后初具全球公司雏形

  收购IBM笔记本电脑业务后,为适应全球化业务发展,联想总部从北京迁到美国纽约,后来又迁到工厂所在地北卡罗来那。

  目前,联想18人高管团队仅有6个中国人。其他12人包括从老对手戴尔那里请来的8位高管,组成了联想+IBM+Dell的“混血”团队,

  股权结构:联想控股47%,IBM11%,公众42%

  销售收入:至2007年3月31日年度销售146亿美元。其中大中华地区销售收入仅占38%,美洲28%,欧洲、中东和非洲21%,亚太(不包括中国)13% 。

  全球化程度提高,意味着联想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吸纳整合资源,从而大大提高公司在全球的竞争力。

  [案例] 中海油国际化三个阶段

  中国海油的国际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82年至1998年,以在中国海域开展国际合作为主,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探索到海外购买油田区块,国际化经营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是从1999年至2003年,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国际石油公司管理体制,通过境外上市使资本国际化;开拓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国际化经营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是从2004年至今,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海外并购为标志,以主业带动辅业共同“走出去”,向全球公司转型的探索阶段。

  目前,中国海油的海外业务继续高速成长,海外战略布局初步形成。截至2006年底,在东南亚、中亚、澳洲、里海、北美、非洲等地区的10个国家拥有45个勘探区块(中海油是作业者的有15个区块),可勘探面积超过40万平方公里,海外总投资累计达到48亿美元(2006年投资33亿美元),海外权益可采储量17.3亿桶油当量

  值得关注的是,中海油在推进全球化过程中,资本国际化十分成功。

  中海油上市3个月即以较大比重进入摩根斯坦利国际资本指数,上市仅5个月就被破格纳入恒生指数成份股。上市前公司资产净值为160亿港元,上市当天市值达到480亿港元,目前已超过4000亿港元,成为中国境外上市增值最快、最多的股票。2003年5月15日,中海油成功发行了5亿美元的债券,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发行30年期债券的中国公司,也是在美发售债券期限最长的中国公司。2004年11月29日,中海油成功发售总值为8.5亿美元、2009年到期的零息可换股债券,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在国外发行的最大规模的可转换债券。2006年3月份发行了5亿美元的10年期债券,发行时获得了8倍的超额认购。中海油2006年还成功闪电配售新股,融资17.84亿美元。中海油已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在国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可转换债券市场均具备融资能力的公司。

  促进产业集中——做大产业更应做强企业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不少产业都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与此同时,全球公司这一时期在全球范围加快整合产业链。各个产业都形成了一些主导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结果许多产业世界最大的部分在中国,而主导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的企业在中国以外。在中国出现了大产业和弱企业的现象。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企业缺乏产业整合,产业集中度低。

  [案例] 大钢铁产业与小钢铁企业

  我国生产近5亿吨钢铁,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然而,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偏低。2006年,世界级钢厂竞争力最新排名显示,中国钢铁企业的排名普遍下降,这与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有很大关系。有资料显示,2005年欧盟15国前7家钢企产量占欧盟钢总产量87.46%;日本前4家钢企产量占日本钢总产量74.29%;韩国前2家钢企产量占韩国钢总产量79.80%。而2006年上半年我国粗钢年产量大于500万吨的17家大企业,粗钢产量合计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46.33%,比2005年同期下降1.77个百分点。

  在国际钢铁购并重组如火如荼的时刻,中国钢铁业集中度不升反降。2006年最大的10家钢企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下降到32.48%。其中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宝钢2006年产钢2253万吨,仅占国内总产量的5.3%。集中度低下导致低水平重复竞争严重,市场竞争秩序混乱,波动幅度大。各个企业往往无力加强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这不仅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而且还会危及行业自身的发展。

  我们生产了全球1/3以上的钢铁,然而没有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为什么不能产生中国的米塔尔?

  我们有近20家有一定规模的轿车企业,生产了全球数量第二多的汽车,但是没有在全球发挥主导作用的企业。在全球33个最大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中仅有一汽和上汽分别居第28位和30位。我们为什么形成不了世界级的轿车公司?

  我国内地电子电器电脑办公设备产业规模世界最大,为什么没有进入世界500大的企业?

  我国内地生产了全球约一半的水泥,但是世界最大并主导水泥发展的企业是法国的拉法基公司。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全球公司在全球范围吸纳整合资源时,我们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还没有完成市场化改革,由于条块分割导致资源割据。对国内资源尚且不能吸纳整合的中国企业,如何面对全球公司挟全球资源的竞争?

  我们应当通过参与外资并购和自主并购,加快产业的重组。同时通过走出去跨国并购,在全球范围整合资源,从而打造具有产业影响力的一批大企业集团。

  我国各个产业的龙头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的大型企业集团应当充当其所在产业的系统集成者,积极推进我国产业重组。当前特别应当加快钢铁、汽车、装备工业的重组,支持那些具有全球经营战略、完善的公司治理和管理结构以及全球责任理念的龙头企业,跨地区跨部门并购同产业的其他企业。与此同时,也应当允许来自国外的具有全球责任理念的全球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并购。通过外资企业并购促进竞争,使我国企业就近学习跨国并购,积累经验。

  我们应当研究外资并购带来的风险,例如某些行业出现市场集中度提高,进而造成垄断的问题。但是我们更应该研究外资并购带来的机遇,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外资并购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外资并购有助于企业节能降耗减排,节省土地资源,盘活存量资产,促进企业重组,推动产业集中,提升中国企业和产业全球竞争力。总之,有利于我们利用跨国公司带来的全球资源。

  中国企业怎样加强全球竞争力

  中国欧盟商会会长  伍德克

  如何加强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是通过商品的买卖吗?还是通过收购一些已经非常出名的企业呢?比如说像中国石油、中石化,他们就是通过收购油田资源性的产品扩大它在全球的竞争力。但是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其实买一个公司或者收购一家公司的时候,你会遇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挑战,因为你买的是一家完全不同的企业,它有不同的文化,有很多的管理技能,以及包括沟通的技能、整个管理层的能力都需要进行这种调整。所以,通过收购一家已有的公司,的确能够进入到那个市场,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遇到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与此同时,要让中国企业变得更加全球化,应该更多地邀请外国公司进入到中国来。也就是说,如果中国这些企业在中国国内保持了他们的竞争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其实也在帮助这些中国企业不断地提升他们的全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到中国市场,其实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中国企业要避免“被边缘化”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李君如

  全球公司将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产生什么影响,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大课题。我们应该看到全球公司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广泛运用,冷战格局的结束,以及由这两个因素推动的市场拓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为这种新趋势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但是我们也知道,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了,所以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矛盾已经很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全球公司的出现,将会对民主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企业产生什么样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是不是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呢?这是不能回避的。

  好比一个拳击场上,有一个重量级的拳手和轻量级的拳手同台竞技,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的企业来讲,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发展,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规则,使大家能够公平地竞争等等。

  别提“创造”了, 先做好“制造”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司长 陈全生

  前一段时间,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一度成为热门话题。我不是很同意这个说法。什么原因?我们搞改革开放搞了多少年?30年。确定市场体制在1992、1993年。加入WTO才六七年。这么短短的时间就已经变成“制造业加工厂”或者“全世界的加工厂”也好,能不能成还不知道呢?是不是全世界都是中国制造时代,你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呢,你达到这个程度时,咱们再说变成创造时代。

  中国制造时代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就是全世界的水平,中国制造业的标准就是全世界制造业标准,应该先把这件事情搞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