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拐点”未现? 本报记者 叶枫 楼市“拐点”是否出现? 3月20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举办的“2007年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及2008年房地产市场预测分析报告”论坛上,中房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表示,2007年四季度至今的部分地区房价波动并不是“拐点”,应理解为楼市的理性回归。 此前,中房协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等4家研究机构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做了四个主题调研,研究报告显示,未来5年中国城镇居民首次置业、居民收入快速提高带来的改善性需求、城镇房屋拆迁导致的刚性需求及流动性过剩带来的投资性需求,虽然比2007年以前有所降低,但是其需求量仍很庞大。 由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承担的<城市住房价格合理性研究>报告中提出,将未来5年新增建设用地和盘活的存量土地总量,按照容积率1.8计算,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未来5年全国新增住宅仍然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但供需会进一步优化。 上述报告认为,供需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有明显的区域性,是结构基本平衡下的总量平衡。因此地方政府应做好住房调查等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再去编制未来的住房建设规划。 朱中一指出,虽然2007年第四季度部分地区房价出现调整,但这种调整也应该分情况对待。即便是调整幅度比较明显的深圳、北京等地区,房价下降也同时伴随成交量、供应量下降。 例如,北京2007年商品住宅的开工、施工、竣工面积均为负增长。上海全年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也是负增长,2007年12月比11月竣工面积增幅下降了3.4个百分点。广东全年商品住宅竣工面积负增长,2007年12月比11月又下降了0.3个百分点。 一方面是供应量减少,另一方面是刚性需求的旺盛。 从2007年全国商品住宅的成交量来看,居民已经接受了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住宅的居住理念。 在单价上升的情况下,中小户型商品住宅十分受欢迎。2007年底,中国指数研究院对北京、深圳等4个一线城市消费者调查显示,购房者选择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套型住房占40%以上,选择90-100平方米的也占到35%。而2007年1-12月的有关数据也显示,40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房套型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批准预售面积、月末累计可售面积和登记销售面积占比均在25%左右,基本上是供应多少,销售多少,中小户型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朱中一指出,2007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4.7%,高于同期新开工面积增幅3.4个百分点,高于同期竣工面积增幅19.7个百分点。据40个重点城市1-12月统计数据,商品住宅批准预售面积同比增长10.9%,商品住宅登记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4.43%,相差近14个百分点。商品房市场有效供应不足。 朱中一认为,造成市场有效供应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部分开发商拿地后未按期开发;二是二手房交易市场不活跃;三是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缓慢。 对于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预测,朱中一等中房协专家认为,虽然今年房市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但是各级政府推进房地产业发展的态度很坚决。各地正在进一步落实住房结构调整工作,抓紧做住房保障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今年房地产市场将朝着“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和“防止房价过快上涨”的目标继续前进。 对于目前房地产市场上此起彼伏的“拐点论”,中房协建议各级政府加强房地产信息统计、发布的透明工作,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对房价运行、评价、预测、报告进行准确判断。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向社会提供真实完整的土地资源、政府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住房建设计划、房地产供求情况、租赁市场情况、房地产租售价格等消息发布,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透明信息政策既可以防止楼市“大涨”,又可防止“超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