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网络媒体首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火热出炉,此次活动由红网发起,全国46家网站联合主办。参选的人物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平凡人物,但是他们都有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网络媒体的传播让这些被尘世埋没的小人物一个个鲜活地跃然眼前,带给同样平凡的广大网民以强烈震撼。而作为公众人物的陈楚生入选,许多网友表示无法理解,纷纷跟评质疑。

在某网站的投票专栏,也可以看出公众对该事件的看法:
所谓感动中国人物,至少要在精神、境界、奉献、牺牲等等方面为广大的公众树立了一种道德楷模。
而这一位所谓的候选人,到底在哪些方面树立了楷模呢?
有人说,陈是穷人家的孩子,自小到大,一直到现在的扬名立万,都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这也是一种精神啊。我要说的是,我不否认,他的现在的成功肯定是与自身努力分不开的。但是我要告诉你,如果仅仅是努力奋斗就能算作感动中国的候选人的话,那么全中国好像没有多少人算不上。
实际上,我认为,能不能进入这个候选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标准来衡量,那就是奉献,或者说是有没有长时间的、大量的付出为了别人和社会。
如果是的,那么他(她)就不仅树立了一种道德榜样,而且完全可以进入感动中国的候选人,因为所有人都尊敬他。
而作为这样的一个艺人,他是在包装下登场的,更重要的是他以前的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为自己,而不是为他人。因此即使他现在唱歌唱得再好,都与感动中国这几个字相去甚远。
马太效应,一好百好。当一个人出名之后,好像什么都是好的,什么荣誉都不应该把他漏了。
中国社会目前就是这个样子。
公众的价值导向有些偏差。整个社会充斥着浮躁和急功近利。
希望出名的人越来越多,把钱当爷的人数不胜数。
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却发现,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决不是物质财富和名利,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伦理规范和契约,严格遵守并践行的人我们称之为道德楷模。这一部分人才是应该入选感动中国的人,他们才是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尊重的人。而不是陈楚生之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