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个大赛之后,我们会组织学生参观诺基亚的工业设计园区。我们大赛的一等奖到诺基亚芬兰的设计中心去参观。这一共有两个名额,对于大家可能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对于大家未来的职业发展可能很有帮助。
我要强调的是这些都是非常模糊的概念,但是大家做表达的时候,一定要有对人的关怀。诺基亚对于自然和人的关注是比较多的。可以用一个动物来形容,希望大家考虑这个手机的时候,是一个力量非常强大,然后非常可爱的食草的动物,千万不要想象成非常凶猛地食肉动物就可以了。表达他的好处是隐含的,而不要哗众取宠。
马良书:我们今天的讨论主题是基于互联网终端的,我相信这个就是方向,我们必须实现它。我这类人群逐步会被历史淘汰的,这是肯定的。新一代的,在他们这里完全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
顾明德:上过。我觉得目前来说,如果从上网来看,目前我觉得手机都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不管你用N系列的来上网,实际说上网的效果还是很差,不敢是Wi-Fi或者是其他的方式,效果还是不行。甚至Wi-Fi可能有一定的进步,但是我也在等待。我们是等待着Gphone出来,因为它是一个开放式的,那么是不是能够比较好,我也在等待。那么目前来讲,我觉得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但是我觉得那个境界肯定会来。所以,会代替很多,一个是从我们所谓的工作人员和商务来说,你的E-mail和查资料是很重要的。E-mail大于其他的,因为你不太会无缘无故上网,无缘无故上网的人不一定是年轻人,有些人就是无聊上网,他不见得有明确的目的跟目标,我就是上网。有些人的生活就是上网,那么我觉得在中国另外一块是没有电脑的人,他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上网。所以,屏幕会越来越大,只是大到什么程度是质疑的。
胡英:顾老师说的很对,比如说95年互联网环境发展了,但是用猫上网才几十K,上一个页面要传半分钟,用户是没有办法等待的。现在中国没有3G国外很多的地方已经有了,那么中国现在的用户GPRS传输的速率就是几十K,现在是2.3G。那么到了3G的时候,最多可以达到384K/秒传输速度。这个速度肯定没有办法跟桌面电脑相比,那么我们任何一个地方都是2兆。那么这个地方,我们设计的时候也要考虑进去,我们太超前了不行,停滞在现在也不行,因为一个企业发展必须有一些超前的眼光。
陈少强:我觉得产品也在不停地变化,内涵和外延都不太一样。通过你们的讨论,给我很大的体会。马老师和顾老师说的,可能将来没有这个界定。我们以前界定为手机就是手机,我功能非常简单,我可以收发短信、接听电话就可以了。那么还有一种是我们把手机定义为媒体中心,那么这个时候,可能我们会发现我们可以收发图片,我们可以发彩信,我们可以上网,我们可以发邮件。同时,我们可能在飞机上面可以设置飞行模式等等。这样的定义,可能在内涵和外延上都不太一样,但是可能是并存的,这样可以给我们的设计找到很多的热点。
何为: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刚才您谈得特别好,但是我希望让同学们清楚这个概念,对于无线上网手机和电脑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现在的电脑无线上网,你肯定需要靠一个无线环境,如果在户外我们只能用移动或者是联通的提供的无线网卡。那么对于我的诺基亚手机来说,手机就是一个无线上网卡,我通过我的手机帮助电脑上网,只有100K,但是可以支持我把邮件发过去。这是一个备用的功能,所以现在不存在终端设备的瓶颈,但是不会很快。这里有一个运营商的瓶颈,所以这个瓶颈其实不在终端产品,所以同学们不用太为技术的问题困扰。
那么瘦或者是胖,对于消费电子类的产品来说,是越来越胖的,因为人们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你希望达到你所有的要求,这也是科学怎么样能够集约发展。如果人可以适当地克制自己的欲望,也许今天连手机都不会有。所以,这个方面不用讨论了,同学们要想清楚你们的着眼点在哪边。
另外,陈老师提的问题,我觉得其实是很有代表性的问题。如果只是基于互联网的方面来说,我觉得我们只能说我们是相当有竞争力的,我们不仅生产终端产品,也提供通讯
服务器。所以技术上我们是没有
问题的。在我个人认为,诺基亚提供的绝对不仅仅是一款时尚的产品,而是非常可靠,位针对所有人群的系列产品。
诺基亚会做市场人群分类。你会发现诺基亚是唯一将单一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此细分的,我们只做手机。记得以前飞利浦做过一个试验,两个收音机大家都说喜欢红色的那个,那么走的时候一个人可以拿一台,结果所有人都拿了黑色的。所以,心理学分析,买东西的时候有很多是感性的,不一定全是理性的,但能永远抓住消费者的一定是理性的东西,所以这是我们和iPhone的不一样。
贾鹏雷:我简单总结一下各位的观点。
顾老师讲得特别对,因为您从台湾过来的,台湾那边整个的IT企业的发展是设计起家的。所以,顾老师观察了对于设计等方面。那么讲到MBC或者是iPhone,何老师说了,虽然用起来很简单,但是质量不是很好。美国有一个杂志讲,有一天中国的公司设计的手机都会从质量和功能上比iPhone更强。因为广东有一个小公司,做了一款手机跟iPhone外形差不多,但是功能比它更强,质量比它更好。那么欲望是无止境的,我什么都要最大的。另外一个是像马老师这样是环保型的。
但是从产业的发展上来讲,只有有欲望,产业才能发展,如果没有欲望,整个的IT都可以停顿了。我们观察PC、手机、互联网的关系,之前大家一直讲3机融合,但是到现在,它的融合在个人用户终端上有一个交集。比如说PC厂商,惠普等等都往手机上面转。像诺基亚以前是手机公司也提出了互联网的策略。像互联网的公司微软、Google现在都做硬件。这个方向说明了未来,这些厂商都在引领着行业发展的前景,他们是主要的旗帜。
我们看一个行业的发展,我们肯定不会看马老师,如果看马老师,这个行业就不发展了。
何为:其实我认为是这样的,看马老师也是发展的,10年之前马老师也不会用手机。所以,所有的事情考虑都相对一点。欲望是什么?像顾老师、马老师,马老师说我不做技术,但是为了沟通方便,所以我200元也买一个手机。对于顾老师,虽然他不满意所有的电子产品,但是他仍然在用所有的电子产品,所以需求和欲望是相对的,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陈少强:贾主任的观点我是反对的。因为我觉得产品得看你怎么定义它,如果你定义在一个手机上,那么我们就简化它,最后只是一个手机。如果你定义为媒体中心,我可以把信息加进去。MIT去年推出了1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而这个笔记本电脑卖得非常好。它并不因为目前的笔记本电脑技术越来越好,所以价格就上升了。不会这样的,MIT是专门搞工业设计的,它推出来的就是针对有基本操作就可以的用户设计的。
那么前一段时间我上课还讲了另外一个例子。很多的东西,产品的内涵跟我们理解的可能并不太一样。比如说戒指认为是钻石,但是现在我们到市场上看一看,其实有很多陶的戒指和草编的戒指,它也很受欢迎。尤其是中学生、大学生喜欢购买这种东西,所以它照样有市场,并不因为价格低就没有市场。产品你理解了多重定义之后,才可以使我们的市场变得丰富多彩。
贾鹏雷:其实你跟何为都误会我了,我的意思是未来的方向是多元化的。有的人,他就喜欢什么都有,有的人就像马老师一样,他特别环保。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赛里面会有一个环保的方向。所以,我现在有两个问题特别想了解,我们请徐志斌先生回答一下。因为他观察互联网很多年,他一直在新浪、腾讯等等互联网公司工作。这些领先的互联网公司的战略、布局他比较了解,我特别想问他,像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就中国的有没有像Google、微软等在手机硬件方面有一些理解?
另外,我想问一下曹松,中国本土的手机厂商,在互联网方面有没有一些想法?
徐志斌:其实答案很简单,应该是有的。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的盛大,他是网络游戏的公司,他想把互联网的内部和我们的电视机、VCD等等的东西结合起来。但是,这个措施目前因为政策被搁浅了,我们看过
它的样机非常漂亮,非常好。
第二个,它自己不能做,但是它想尝试把这个产品给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和给其他的PC厂商、硬件厂商和家电厂商。所以,这个努力它一直在做。
但是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谈另外一个话题。我们看设计实际上是两个东西。虽然它和技术有关系,但是更相关的是你的体验和这个环境。举个例子讲,前两天我们和方正科技,中国第二大PC厂商聊天,他们聊起新产品。但是这个时候他讲了一句话,我去微软总部,我看到了他们新的产品,就是和PSP竞争的产品,这个产品在中国卖得不好,一定没人买。微软让他想办法在中国卖,他说卖不了。因为中国人不像老外的手那么大。
我们去韩国大使馆,韩国设计出了非常绚的产品,但是他们跟我们聊天,没有办法,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还是不太喜欢的。2、3年一过,那个产品就没有办法用了,比如说很绚的三星或者系LG的产品。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设计好的产品?为什么媒体报道大家在抢购iPhone、PSP,但是为什么诺基亚的产品没有报道说,很多人排着队买,很多人欣喜若狂,我买到了诺基亚了。这是一个问题。所以,谈到体验和环境,我讲最后一个东西。
前不久我们和暴风影音的CEO聊天,他告诉我,我们这个产品,当时为什么做出来了?我没事和用户聊天,他们告诉我他们用什么,于是我们开发什么。用户告诉他什么呢?我想看片子,但是很多的片子DOWN下来之后没有办法看,我用Real play等等都放不了。Real play其实也是专利,但是为什么用户不满意?用户说,我想要一个产品,什么烂片都可以放。所以,他们做出来了。
像腾讯每天上线的用户有1000万,迈入了1000万,就证明了他是热情滚滚的,他是最好的互联网公司。所以,他说你每天跟用户聊,你就知道他要什么。所以,他们很关心互联网。
贾鹏雷:腾讯有这方面的想法吗?
徐志斌:这我不能说。
贾鹏雷:新浪有吗?
徐志斌:曾经想和盛大合作。
王蕊:我们也做过一些手机方面的调查,但是我们和诺基亚来讲,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谈一下手机设计。我们大家都很清楚地知道,可能在我们这里,联想可能是国内手机生产厂家里面最有名望的牌子了。接下来就是华为,中兴可能也有,但是和华为比较接近,他们可能更集中在客户外包和产品打包里面。就是把手机在无线网的终端打包给国外操作,他们跟德国的网络供应商有合作。那么我们谈一下消费类市场的情况,比如说联想、TCL、波导。可能是我们最开始发展起来的,波导可能是我们国内手机企业里面曾经名噪一时的厂商。但是现在我们也了解了,他由于市场的一些情况,他有人员的疏散,以及品牌的合并等等的情况。
那么这些可能都是企业经营的一些情况,那么他们对于互联网有没有一些了解,或者是有没有一些考虑呢?我相信是有的,但是这里面体现最明显的应该是联想。我们也知道联想在企业内部专门有手机设计这么一块的团队。他们可能就这个设计也做一些调研,包括他们收购IBM这个品牌,他可能是继续在战略层面。他想到做一个中国的手机设计,以及互联网产品的领头羊。但是,我觉得在内部上还和诺基亚等等有一些距离。那么具体地地互联网和手机的关系,我们可能谈不了很到位。但是,我想就今天的主题,我有一些个人的想法和见解。
我觉得同学们做这个手机的设计,参加比赛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大致的概念,我们想做一个完全引导消费的经济型的路子,还是想做一个真正改变人的生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体验的路子。很显而易见,因为经过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研究和我们实际的工作,信这种经济性导向的,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就是不断地满足人类横向的消费,这种设计的方向,像徐先生说的。中国的人很多,你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需要,就可能挣很多的钱,就有很大的经济价值。那么对于人类社会来讲,这到底是不是一条非常科学、非常好的路子?我们可能有待进一步思考。
但是很明显的,如果你走一条真正创造新的体验,可以改变人的生活的路子,这应该是一个很长远的目标,这也是诺基亚遵循的理念。他在改变生活的同时,当然也有更大的经济价值,这可能就更需要关注市场的细分和消费者的需求。在这里面,我觉得我们作为未来的设计师,我们应该更好地了解这样一个平衡。
我相信,如果你们能够在设计体验以及改变生活方式里面做一些设计,我相信会得到诺基亚设计师们的认可。这也是我觉得未来真正创新的概念。
李四达:因为刚才听了几位老师谈得很有道理,我也说一下我的看法。
刚才徐老师提的问题,是针对iPhone和gPhone为什么可以引领需求和文化?实际上手机是一个文化现象,我们这个社会实际上是被媒体社会文化所主导。当老一代人老去以后,新一代人有新的需求。那么Google会老,百度也会老,人总是要长大的,每一代人有自己的审美情绪和爱好。因此,引领市场的东西,肯定是带有前卫的观点在里面,但是这个点,因为中国从来不是科技、文化领先的国家。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认为咱们谈到的怎么样时尚、怎么样潮流,多数情况下还是以外观上,或者是满足多样性来满足。但是在技术上,我们永远不占潮流,比如说我们如果能够达到苹果这种潮流思路,我们从工艺、外观上来讲还比美国落后很多。
我不认为在国内现在可以设计出很前卫的手机,我个人认为不是很现实,因为中国本身从科技文化的角度来说,尤其是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讲,比美国还是落后很多。所以,这样来讲的话,做设计和关注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关注各种潮流,或者说是时代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要特别关注新一代人,比如说现在的中学生,甚至现在的高中生、初中生,他们有什么新的流通方式?比如说他们的即时通讯,对于游戏等等,他是不是有新的,和老一代人不同的东西。我认为,这个是将来市场上的亮点。
宫浩钦:我想接着李老师的话继续说一下我想说的。
刚才听了各位的发言,我非常受启发,讲了很多。刚才李老师讲我们可能没有很前卫的东西,我保留一点不太一样的想法。刚才大家听马老师的讲话都笑了,其实马老师用自身的例子讲了很重要的东西。
这个时代发展到今天,有很多文化人越来越深刻地思考融合是什么?我们该往何处去?马老师选择的手机是很清楚自己的选择,他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他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是太少和太多,其实我们拥有了很多的东西,往往丢失了自己。王蕊小姐讲的消费,我也很认同,现在的消费都是讲刺激消费。其实我们很多的消费是被刺激出来的,或者是被建构的。
有一次我看一个报道,有一只海豚,科学家设置了一种装置,这个装置连接到了海豚的神经。只要这个装置被点击,这个海顿就会很兴奋。之后这个海豚就没完没了的点击这个装置,一直快乐到死。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是幸运的,但是我们在天网中是无处可逃的。前两年有一个电影叫做《手机》,我们发现这个电子产品普及应用的时候,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实际上作为我们年轻设计师,对于社会肩负着很深刻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的设计直接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那么,我想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可能我们设计是要在这个中间保障一个平衡,那么我们通过这个设计找回我们自己的什么?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李四达:首先来讲,我指的先进主要是科技文化,我不排出多样性。但是有一个情况我要特别强调,我们这个时代的设计潮流被什么所引导?实际上被媒体文化所引导,任何人不能忽略这个事实。这种媒体文化造成了一种东西,简单来说就是100美金的电脑,或者是100元人民币的电脑,在坐的谁会买?仔细想想,比如说 说的,我要给第三世界的小孩推出100元的电脑,但是所有人都说是垃圾,他想得很好,他希望解决多样化的需求。但是他定位的100元的电脑到底可以满足什么事情?我们不是说社会没有多样性,我们而是顺应这个潮流。我们电脑要上网,我要做图形设计,我真正拿100元的电脑可以做什么呢?
实际上,我们的设计师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面的,它时时刻刻被媒体文化所控制的,所以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徐志斌:那个100美金的电脑我们拿到过,我们试用过。我们还拿它干活,我们会有大量的写作工作和直播,那个电脑完全凑合。
怎样作出优秀的手机设计
贾鹏雷:大家听了各位的发言,一方面我们作为媒体我们觉得心情很沉重。我觉得我们好像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我们经常为这个烦恼。如果不能上网的话,我们出去采访,下周交稿就可以,但是现在可以上网了,老板知道这个,所以你下午就得交稿。所以,我想接着刚才志斌说的那些问题,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我们刚刚谈的都是阳春白雪,我们现在谈一点务实的东西。怎么做出一个像iPhone一样的手机?上午排队,然后下午就卖完了。我们能不能做出那样的手机?
因为我们知道,诺基亚也在中国设计手机,那么我们想知道诺基亚设计手机的时候,针对中国市场,有哪些特别需要跟大家分享的东西?
羌小明:我认为不论是设计200元还是2万元的手机,对于一个设计师所得到的乐趣都是一样的,所付出的努力与心血也是一样的。大家看到,有人为iPhone排一晚上的队,但是大家也看到诺基亚每年销售出上亿只手机而使地球上有多少人在享受这个科技。不管是200元的,还是4000元的。我认为诺基亚公司本着人人平等的理念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无线移动通讯科技。
人人向往有好的功能,打包在一个非常美观的设计中。诺基亚尊重用户和消费者的是,他的产品设计把所有人的需求都可以照顾到,真正做到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说在设计的时候,把消费者分成三六九等,消费者只有需求的不同而没有贵贱之分。这个观念是每个设计师应该树立的.设计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设计,好的设计不是用钱来评价的,而是以是否给使用者带来美好的使用体验来评价的。
我举一个例子,我一次出差的时候看到一个厨房用的刷子,我认为这个设计对于我妈妈来说很方便,因为她每次刷碗的时候都需要用手,冬天的时候很冷。我把刷子当做礼物送给我妈妈,我妈妈用了之后觉得很好。有些同事认为我为什么买一个刷子给妈妈做礼物?应该买一个金项链或者是其他贵重的东西。作为一个设计师,我认为设计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而在于它是不是带给人带来真正的帮助。
胡英:其实羌小明说的,最终落实到马老师提的,以应用为主。任何的设计都是应用,这个刷子就是因为有实用价值,所以不管卖多少钱。金项链也有实用价值,不管多少钱我就要买。包括咱们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有应用需求。我以前采访过诺基亚的国外的设计师,他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全世界旅游,他旅游的目的就是了解全世界的需求。别人很羡慕他的工作,他每年在中国会待几个月,他跟农村地区的人聊。因为每个地方的需求不一样,因为中国跟外国不一样,外国直接敲字母就可以了,但是中国需要敲字,所以他有一个团队专门针对这个设计。
那么像诺基亚每年卖上亿只,那么有一个数据是每秒生产十几只。我们讲这么久,可能好几千台都出去了。那么它是有各种不同的手机,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所以,大家做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从应用的角度考虑。
何为:我突然想到,也跟刚才的电脑有关系,都说要发现新的需求,老是爱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那些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的人。我希望大家的思维能够解放,但是最重要大家要敢于否定自己。刚刚说100美金的电脑,对于一个美国人来说是很少,可能工作几个小时就可以了。但是作为一个非洲人来说,可能需要大半年的工作。那么到底他们需要的是电脑吗?所以,小明想,我妈妈需要金项链吗?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另外就是刚才说到一个我们设计上面应该有一个新的体验,我觉得这个逻辑稍微有一点混乱,我怕把同学们带进去。如果想环保,终极结论是要不要设计手机。要大家有一个新的体验,这就是无形之中创造的欲望。大家这么多人毕业出来都叫设计师,那么大家认为真的需要这么多的设计师吗?需要这么多的设计吗?其实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生存是破坏这个地球,但是我们要生存。第一你能够维持平衡就维持,不能维持你想怎么样能发现新的法则,设计是多元化。敢于否则,发现亮点,永远都是正确的,不要被太多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未来一定在你们的手中。
现在的老师都会评定你们的设计,说这样不好。但是很多的老师,都是持有德国的实用主义的观念了,如果是这种观念,诺基亚是不会产生的像倾慕系列那样的产品。所以,你们要相信自己。
王蕊:我觉得是新的体验,而不是创造一种新的欲望。你要去发现这个需求,这个需求不是说满足人们想当然的欲望,而是真正生活中需要的,就是你怎么样能够把生活改变得更好,而不是满足人的欲望。
何为:你把生活改变得更好,人就会更强大。古代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人不好,但是地球很平衡,现在人越来越好了,但是地球不平衡。教育是一个同化的过程。我只不过是要大家相信自己和突破现在是最重要的。
宫浩钦:你的话我有很多是很赞赏的,但是我们应该相信,这种平衡被打破之后,我们人类有能力重建一种平衡。作为一个信念也好,或者是哲学中的命题也好,我觉得我们应该相信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我们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有这种胸怀,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
比如说我们做菜,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做出味道更好的菜是有过失的,只是我们在创造新的体验,更美好的生活的同时,我们尽可能少得伤害环境和伤害他人。
贾鹏雷:我特别想了解,作为一个中国的用户,中国的环境很受互联网时代的困扰。那么作为手机厂商,那么你们关心我们中国用户的什么地方?你们的手机怎么样能够让中国的用户一看到特别喜欢,特别想买?或者是大家认为什么功能是我们特别需要的?
羌小明:我这儿有一个例子,就是诺基亚6108这个手机在中国销量非常好,但是在欧洲的销售和中国的相差比较远。中国人喜欢手写输入,因为中国的文字有一定的特点。其实在国外有键盘输入就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为什么诺基亚开发6108呢?当时有机会做触摸屏输入的手机,但是成本是比较高的,为了可以让更多用户享受到手写输入的便捷, 诺基亚提供给用户的产品使用了特殊设计的笔画输入键盘, 所以整机的价格稍微低一些.到现在, 诺基亚6108大家使用得都非常好,因为它功能很好,完全可以满足人们手写的需要。
贾鹏雷:非常有用吗?
羌小明:可能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讲不是非常普及,但是对于上了年龄的人来讲是非常普及的。因为像父母那一代没有拼音的教育,如果没有拼音的基础,收发短信是非常麻烦的。所以,对于依赖手写输入的用户来说诺基亚6108是非常受欢迎的。
马良书: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实际上我是讲一个过程,并没有讲200元的价格。我实际上是讲了什么呢?我去买手机的时候,我并没有问任何的价钱,也没有问任何品牌的问题,我只谈了我的需求。你有这个手机我就要,没有我要的手机我就不要。实际上,什么是一款好的手机呢?还是在于这个使用者的使用上。这个价值其实都是有主导性的。回应了刚才的话题,你到底是买设计好的,还是价格低的?
贾鹏雷:那么顾老师呢?
顾明德:我觉得大家都在谈iPhone,大家都把这个变成一个追求。那么我们刚刚谈过,它的成功不是说设计上,而是文化的成功。当然了,苹果做了一些很变态的设计,他真的是为了做而做,浪费了很多的资源。我觉得不管是对于生态平衡等等,有非常多的浪费,人力的浪费、成本的浪费、资源的浪费等等。可是,无论如何,我觉得大家都不要看iPhone设计好卖,这就是消费者需要的。而是它真正产生了一个文化,年轻人对于苹果的认识比较少,但是透过媒体宣传到iPhone不一样,不见得是它的优势。中国的年轻人喜欢不一样的东西,我喜欢最新的东西,这是中国人很普及的心态,这就是iPhone的购买率。在美国不一样,他就是苹果的Fans,无论如何就是要iPhone,为了等这个电话2亿也愿意。所以,我们购买的心态是跟国外不一样的。iPhone今天还不能进来,因为他还没有跟中国电信讨论好拆帐的问题,水货早就进来了,但是实际的没有进来。
我觉得iPhone的确有一个很好的使用的界面,但是我必须说,微软不可能达得到。因为它真的是利用苹果多年的软件累计到今年iPhone的互动,这就是苹果的互动方法。今天大家应该借鉴iPhone,还是一个学习。你不能说它完全是对的,还是有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如果你们有机会用的话,用用看,因为我觉得那个界面值得探讨。它有它的好,也有不好,这是一个两极化。
其实我一直很欣赏诺基亚,就因为他真的是以人为本设计产品。那么我们从设计来说,我们一直在改,所谓的工业设计这个名词,就是当时所设定的,和今天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很多人也在探讨,我们是否要把工业设计改掉,变成什么设计。产品设计、电话设计种种,它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们从工业设计来讲,已经不符合我们这个市场的要求了,这个市场新的一代,是人的市场为主。
我刚刚提的100美金的电脑,绝对是从市场面推出来的,而不是针对设计推出来的。你做设计的时候,我是做设计的没错,但是这需要你的经验,是要保留到你最后生出来的东西,而不是一开始就出招的。所以,我觉得很多人在这个上面弄混了,你这个东西不用弄得很绚,而是你对这个产品的认知度要够。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为什么喜欢,你也要知道他为什么喜欢。这就是设计师要做的工作,而不是说这条线比较绚。
我们必须要承认一点,全世界都是被媒体炒作的。那么以后我们可以利用媒体的来源,也变成我们的设计之一。所以,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我们要想到很多的东西。中国这边有特殊的要求,比如说手写的等等,当时iPhone出来的时候美国人没有这个习惯,但是它真的卖得好,真的是靠它的Fans把这个东西打开了。它第一天在卖电话的时候,它的宣传是很厉害的,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那个短片,在网络上都可以看,值得看。
人怎么卖一个东西?设计师也要有这个本性,我怎么卖我的设计?他怎么推广,怎么吸引人家有“哇”的感觉。我觉得苹果是一点一点做到的,他真的是靠自己的文化做到这一点的。
所以,今天我们撇开那个存在,我们还是看诺基亚的以人为本,或者是以市场为本,中国有很多特殊的点,我们可以真正去找。所以,美国有美国的一套,台湾有台湾的一套,在中国这边也有那么多人,阶层上的差别那么大。所以,我要提醒大家,这讲得可能有一点细,但是大家可以体会得到,不要每天做简报的时候,这是我的客户群,永远是一个人开着奔驰,戴着劳力士的表,都是穿阿曼尼的西装,这些都不是唯一的。所以,我们的族群差别很大,中国有一级城市、二级城市、三级城市,一直往下走。所以,我也很开心,常常进入到四级、五级城市,看看那些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也有需要,但是肯定不是你们在市场上看到的,甚至是200元他们也不见得付得起。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不是没有需要,不可能。所以,我们在中国真的有很多的方向可以设计,不要停留在技术面、上网等等。
所以,我觉得如果在这个上面,我非常同意我们不要局限自己,我们各个地方都要普及到。
贾鹏雷:非常感谢顾老师,基本上给我们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讨论,基本上快结束了。但是,我们还想留出几分钟的时间给同学们,就我们这个主题,其实是没有什么结论的。其实结论是大家要总结我们的发言。
贾鹏雷: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会议就先到这里。同学们如果想跟台上的嘉宾交流,会后进行交流。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