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我们每天都需要回家。上班的需要回家,上学的需要回家,上幼儿园的也需要有人带着回家。经过了白天的辛劳(除了周末以外),很多人都盼望着早点回家。尤其是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回家变得更加迫不及待。 今天我们说的回家,不是平时的回家,而是过年回家。 你过年回家吗?春节临近大家见面或打电话都会问这样的问题。就是,你回家吗?我想回家,但有些怕。帕回家的人流,怕回家前为了一张火车票东奔西走,怕回家的路上的寒冷,怕回家后再回来的一票难求,怕返程路上的拥挤…… 其实,回家的结果是件幸福的事情,尤其是回家过年就更加幸福。在我看来过年过的是一个地方,在北京过年和在老家过,那滋味是不一样的。在老家过的年,才是年。因为那里有熟悉的房子,熟悉的人,有爸爸妈妈的问寒问暖,有兄弟姐妹的打趣玩笑,有记忆犹新的童年小吃,有厚厚的白雪和凉凉的冰。我喜欢记忆中的旧东西,不是不求进步,而是觉得新潮的东西太浮躁,容易让人着急上火。回到老家,看到路边还有人在吆喝着“嘣爆米花”,感觉到一种久违的亲切。虽然我知道这个食物里的含铅量可能会比较高,我也知道他可能使用的是质量低下的糖精,但我还是喜欢。喜欢这个味道,喜欢这个声音,喜欢要开过前的那一声巨响。多少年后,可能只有寥寥的几个人还能想起这个童年的乐事,或者是在阴历的旧年中放鞭炮,吃豆包,包饺子了吧。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除了童年的乐事,家里还有兄弟姐妹和父母,这是我每年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弄张车票回家的最大里有了。时间过的真快,三十几年过去了,明显感觉自己的精力和身体不比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了。而父母亲也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在自己很小的时候,每天嘴里都在喊着“爸爸妈妈”,那时生存的需要;到了二十几岁,突然喊的少了,也不愿意和父母多说话,觉得他们罗索;三十几岁了,每每在空闲的时候,心里最想念的还是回家,想回家喝父母多聊聊天。突然觉得,和父母聊天说说话时一种需要,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其实,我们总说儿女的孝道,我现在觉得能多和父母沟通和交流或许是一种最具体的孝道了。但遗憾的是,父母的年龄大了,沟通也有了一定困难。况且,想要顺利回家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我的记忆中,每次回家前都有至少10几天时间心里是坎坷不安的。 为了一张飘忽不定的车票,我们都在回家前备受煎熬。记得一次过年回家,我先后找了5 各朋友帮忙落实车票,在距离预定日期的前三天,他们一一用短信告诉我希望落空了。我有些麻木了,也没有想任何办法,希望在最后一天天上掉馅饼下来。在腊月29的下午,我穿上棉衣,脚上的棉拖鞋都没有换旧跑到了家对面的那个预售票处,感觉馅饼就在那里等着我呢!我说:要一张去XX的车票。那个售票员看了看我,没理我,直接说了声:下一个。我知道,那天天上没有馅饼了。当天,连机票都已经销售一空了。……大年夜终于过去了,那个已成鸡肋的春节联欢晚会也完事了,甚至没有人骂了。初一的早上,我来到了空无一人的售票口,买了一张初二傍晚的车票。初三早上我见到了我最想回家的理由:我的爸爸妈妈和我的兄弟姐妹。 回家时一件幸福而温暖的事,即使是从一个寒冷的地方到另外一个更寒冷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