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真正的职业规划其实只能是空中楼阁:残酷的就业形式让你不得不先找一个娘家,之后再考虑什么职业规划、个人发展前途之类的事情。毕竟先养活自己才是生存之道。除非你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在大学学习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基础。 但我相信很多大学生是糊里糊涂的走进大学的校门,又糊里糊涂地走出来的。那么当他们走到社会、走进企业之后,职业规划或者更大一点说人生规划是必须要补的一堂课。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自我规划的人值得赞扬,但没有意识到的人是否就该糊里糊涂的工作下去呢? 企业的“人文关怀”恰恰可以在这个时候很好的体现。而且,如果做得好,可以留下很多优秀的人才,保持本企业的人才优势。 但这就涉及到一个前提:个人定位,或者说不同员工对自己的认识。 个人认为:单纯的依靠自我的感觉来个人定位,是很危险的事,因为很少有人能客观的自我评价。如果把这个全立交给人力资源部门,或者根据朋友、同事的评价来判断一个人,似乎更佳的不妥。 刚才看帖子看到多元智能理论,可见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差别,这个差别不是指谁高贵谁卑微,而是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工作岗位。 在此希望各位有经验的人士给些专业的意见,并讨论如何自我定位以及给员工定位。我知道有不少的心理测试题,深受人力资源部门的喜欢。但我指的是对个人能力、性格等个人素质的评价能够做到比较科学或最大限度的科学的测评。 希望这样的讨论可以让人力资源部门更加清楚自己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也让个人能够对自我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