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liugmwx - 

[转帖]职业生涯步步高--一位资深经理人的职业生涯感悟

[复制链接] 37
回复
455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2:59:5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 职业规划选择之四—职业选定主战场
  
   第四个选择是要考虑职业。
  
   我在这里先解释一下,所谓的职业就是你所从事的具体职能比如营销、财务、行政、管理或者业务。我遇到的大部分职业规划不理想的人是在这部分,而在具体职业上的选择出现误差带来的伤害也最为明显、最为严重。
  
   我先结合职业和企业来讲。
  
  我遇到过学管理的同学到很小的企业去做管理,我觉得这个选择欠妥当。不是说小企业不需要管理,而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实际上不重视管理。中小企业是业务和机会导向,还没有发展到战略、管理导向。如果你是做业务的,去中小企业也不一定有什么不妥,因为所有的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走过来的,但是学管理的或者说将来希望做管理的,你必须到能够让你理解管理、应用管理的地方去。千万不要以为你是管理专业毕业的你就会管理,这里面的学问太深了。你去了以后,一切全凭自己摸索,真正规范的东西没有学到,积累了一大堆错误的观念和操作办法,真的是把自己给害了。
  
  人事行政部就是不少中小企业的产物。不否认有大的公司会设行政总裁,主管人事和行政,也不否认有的人事行政部经理发展得很好,但就我个人的职业经验而言,这个职位的发展空间小。尤其是行政。前段时间一个重点大学毕业的小女孩很高兴的告诉我她刚工作半年就被提升为办公室主任,后来我给她分析她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呢?行政这个职位的发展空间太小,刚开始好像工资不低,但我很少见到在这个职位上拿高薪的,能突破20万年薪算是不错了。因为就绝大多数公司而言,它的进入门槛很低,经常遇到不知道干什么好地说,我来干行政吧,这个岗位提供的价值是基本上一定的,无论谁来做,也不可能做出花来,薪水上升到一定空间就后继乏力。很多有才情的小姑娘稀里糊涂在这个岗位呆了好几年,结果就成了软翅膀的蝴蝶,很难再飞起来了。这样的工作倒是很好找,但是哪怕你做了很多年的行政,薪酬也是在某个位置打晃,很难有突破。所以这个职位可以作为跳板,但不宜久留,那些能力强的,要迅速利用这个职位,成长为副总等等。
  
   其实,不光是行政,不少岗位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关于职业这里我的建议就是要尽可能的到企业的主战场耕耘。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3:00:11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 职业规划选择之四—职业选定主战场
  
   第四个选择是要考虑职业。
  
   我在这里先解释一下,所谓的职业就是你所从事的具体职能比如营销、财务、行政、管理或者业务。我遇到的大部分职业规划不理想的人是在这部分,而在具体职业上的选择出现误差带来的伤害也最为明显、最为严重。
  
   我先结合职业和企业来讲。
  
  我遇到过学管理的同学到很小的企业去做管理,我觉得这个选择欠妥当。不是说小企业不需要管理,而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实际上不重视管理。中小企业是业务和机会导向,还没有发展到战略、管理导向。如果你是做业务的,去中小企业也不一定有什么不妥,因为所有的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走过来的,但是学管理的或者说将来希望做管理的,你必须到能够让你理解管理、应用管理的地方去。千万不要以为你是管理专业毕业的你就会管理,这里面的学问太深了。你去了以后,一切全凭自己摸索,真正规范的东西没有学到,积累了一大堆错误的观念和操作办法,真的是把自己给害了。
  
  人事行政部就是不少中小企业的产物。不否认有大的公司会设行政总裁,主管人事和行政,也不否认有的人事行政部经理发展得很好,但就我个人的职业经验而言,这个职位的发展空间小。尤其是行政。前段时间一个重点大学毕业的小女孩很高兴的告诉我她刚工作半年就被提升为办公室主任,后来我给她分析她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呢?行政这个职位的发展空间太小,刚开始好像工资不低,但我很少见到在这个职位上拿高薪的,能突破20万年薪算是不错了。因为就绝大多数公司而言,它的进入门槛很低,经常遇到不知道干什么好地说,我来干行政吧,这个岗位提供的价值是基本上一定的,无论谁来做,也不可能做出花来,薪水上升到一定空间就后继乏力。很多有才情的小姑娘稀里糊涂在这个岗位呆了好几年,结果就成了软翅膀的蝴蝶,很难再飞起来了。这样的工作倒是很好找,但是哪怕你做了很多年的行政,薪酬也是在某个位置打晃,很难有突破。所以这个职位可以作为跳板,但不宜久留,那些能力强的,要迅速利用这个职位,成长为副总等等。
  
   其实,不光是行政,不少岗位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关于职业这里我的建议就是要尽可能的到企业的主战场耕耘。
  
 企业中还有另外一个主战场,那就是权力的主战场,尤其是在大的公司,这点尤为重要。这也意味着要尽可能的在公司的总部工作。在规模较小的公司而言,老板可能就会认识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员工的能力和成绩都能够被老板观察到;事实上,也只有你的业绩被人认可你才有发展的机会,否则即使你打破了世界纪录,没有权威的人作证明也是没人相信。在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公司里,在总部以外的地方工作的人,往往会遇到这个问题。他们离那个权威的能够证明他们业绩的人太远了,总部的决策层很难会注意到他们。这个和我在前面讲到地域的时候是一样的,那些县、乡镇就相当于分支机构,拼了老命才能熬个县长,就是因为远离权力的主战场;而在中央部委工作的那些人,稍微有点成绩往下一放就是个地区专员。因此,要想获得外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一开始要尽可能的争取机会在公司总部工作。在公司总部,潜在的升迁机会更多,视野更宽广。接触到不同层面的人,从基层员工,中层经理直到董事会成员。还有不少的领导职位是分公司所不可能有的,尤其是公司总部不仅要安排总部自己的职位,而且当下属机构要为空缺的岗位安排人的时候总部的人员也是进水楼台。从这么多的职位中得到机会的机率,显然要比在分公司大很多倍。当然,如果当下属企业的规模本身足够大,几乎就能够给你的职业生涯很大的发展空间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前两天遇到一个著名大学学计算机的研究生,他去了一家比较大的公司作业务软件的开发和硬件维护,虽然目前待遇也还可以,但我认为他的发展空间很有限,原因就是他没有在企业的主战场,他们公司将来的总经理只能是业务出身,不太可能是他的这种经历。如果将来他们公司计算机方面的业务外包,这非常有可能,他的发展就要受损,因为他和那些在软件公司工作的同学的差距已经在逐步拉大。我遇到好几个学计算机的,都在房地产、生产等等方面的企业,他们的发展空间可想而知。类似这种情况,要去也只能去一些非常大的公司,否则一点意思都没有。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3:00:51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想再说点题外话,我们去企业工作的时候,首先应该问一下我们能够替企业创造多大的价值,因为我们的收益实际上来自于我们创造的价值,如果我们的专业技能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话,即使我们能够拿到一时的高薪,也很难有大的发展,关键是有职业素养的人会觉得很难受。我来目前公司的时候,有另外一家企业的老板也希望我过去做管理,给我的薪水是目前企业的1.5倍,但是那家企业只有50、60人的规模,远远不如我目前企业的规模,所以我思虑再三,还是到了目前的这家公司。原因就是我去了那家公司,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一是我很难再有提高,二是那样一个规模的公司我很难创造和自己收入相匹配的价值,时间一长,在公司的地位就要下降,再找工作的话这段经历就不能够为我的职业发展增值,而目前的公司空间就比较大,光集团职能部门就有8个,还有下面的产业,在这种体制下,我的管理思想能够创造价值。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但毫无疑问,主战场原则是最主要的因素。从目前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我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有个朋友问到为什么讲财务也可以划入主战场呢?这是因为在大的企业财务能够创造非常大的价值。一个一定规模的企业财务总监能够拿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那时因为在那样的公司通过财务管理比如税务筹划、资金运营、内部控制等等能够创造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价值,某种程度上比业务部门的价值并不小。比如房地产公司而言,财务能力甚至会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且随着管理的发展,财务会逐步的介入业务,大家对财务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将来的高层管理者,谁在说自己不懂财务那就不应该了。公司里的三驾马车,无论如何是应该有财务的一席之地的。但是小的公司就不同,皮包公司老板或者老板娘就相当于财务经理,顶多设个出纳,规模再大一点的公司,如果要设副总,一般也是业务出身,财务就是中层,因为业务有限,财务能够创造的价值本身就有限。
  
  这里我要恭喜学财务的家人,我个人认为财务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职业,也是一个很容易规划自己发展路径的职业。我遇到一些学财务的朋友,提起财务来大吐口水,认为财务没有什么意思,其实我觉得是没有从更高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走向以财务控制为核心的企业管理,而且财务和投资、资本运作、金融等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是前途无限。


 还有一个很好的职业就是销售。销售是最能考验一个人能力的职业,而且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对于起点比较低的朋友非常好的一个职业。我就又遇到几个学历并不高但薪水很不错的朋友,但我还遇到一个东财毕业的哥们,他大学毕业后在国内做了2年,后来竟然跑到新西兰读了个营销的研究生,结果他的同学在国内都做到十几万年薪了,他回到国内找工作都还成问题。为什么?研究生学历去大学教书有点低,人家的门槛现在都提到了博士,用来做销售又有点高,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所以我一向不建议身边的朋友去读营销方面的研究生,除非你想做研究或者工作深造。销售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职业,大家全凭业绩说话,而且业绩也比较容易衡量。
  
  我前面讲到在行业和职业的选择方面要有内在的连续性,最好的连续性当然是两者都要保持,因为现在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有些职业和业务的结合比较紧密,比如你会做洗发水的销售但不一定能做好化肥的销售,你能担任生产性企业的财务总监但是做地产公司的财务总监你就很吃力。但是如果做不到两者都连续,我建议你最好能保持其中的一个是连续的。比如你一直在地产作但是作不同的职业,这样你将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就是某个地产公司的总经理或者高管;或者你一直从事某个职业,比如你一直做销售、财务或者人力资源,这样即使在不同的行业作,但你会成为某个职业领域的专家。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3:01:11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想再说点题外话,我们去企业工作的时候,首先应该问一下我们能够替企业创造多大的价值,因为我们的收益实际上来自于我们创造的价值,如果我们的专业技能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话,即使我们能够拿到一时的高薪,也很难有大的发展,关键是有职业素养的人会觉得很难受。我来目前公司的时候,有另外一家企业的老板也希望我过去做管理,给我的薪水是目前企业的1.5倍,但是那家企业只有50、60人的规模,远远不如我目前企业的规模,所以我思虑再三,还是到了目前的这家公司。原因就是我去了那家公司,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一是我很难再有提高,二是那样一个规模的公司我很难创造和自己收入相匹配的价值,时间一长,在公司的地位就要下降,再找工作的话这段经历就不能够为我的职业发展增值,而目前的公司空间就比较大,光集团职能部门就有8个,还有下面的产业,在这种体制下,我的管理思想能够创造价值。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但毫无疑问,主战场原则是最主要的因素。从目前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我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有个朋友问到为什么讲财务也可以划入主战场呢?这是因为在大的企业财务能够创造非常大的价值。一个一定规模的企业财务总监能够拿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那时因为在那样的公司通过财务管理比如税务筹划、资金运营、内部控制等等能够创造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价值,某种程度上比业务部门的价值并不小。比如房地产公司而言,财务能力甚至会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且随着管理的发展,财务会逐步的介入业务,大家对财务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将来的高层管理者,谁在说自己不懂财务那就不应该了。公司里的三驾马车,无论如何是应该有财务的一席之地的。但是小的公司就不同,皮包公司老板或者老板娘就相当于财务经理,顶多设个出纳,规模再大一点的公司,如果要设副总,一般也是业务出身,财务就是中层,因为业务有限,财务能够创造的价值本身就有限。
  
  这里我要恭喜学财务的家人,我个人认为财务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职业,也是一个很容易规划自己发展路径的职业。我遇到一些学财务的朋友,提起财务来大吐口水,认为财务没有什么意思,其实我觉得是没有从更高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走向以财务控制为核心的企业管理,而且财务和投资、资本运作、金融等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是前途无限。


 还有一个很好的职业就是销售。销售是最能考验一个人能力的职业,而且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对于起点比较低的朋友非常好的一个职业。我就又遇到几个学历并不高但薪水很不错的朋友,但我还遇到一个东财毕业的哥们,他大学毕业后在国内做了2年,后来竟然跑到新西兰读了个营销的研究生,结果他的同学在国内都做到十几万年薪了,他回到国内找工作都还成问题。为什么?研究生学历去大学教书有点低,人家的门槛现在都提到了博士,用来做销售又有点高,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所以我一向不建议身边的朋友去读营销方面的研究生,除非你想做研究或者工作深造。销售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职业,大家全凭业绩说话,而且业绩也比较容易衡量。
  
  我前面讲到在行业和职业的选择方面要有内在的连续性,最好的连续性当然是两者都要保持,因为现在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有些职业和业务的结合比较紧密,比如你会做洗发水的销售但不一定能做好化肥的销售,你能担任生产性企业的财务总监但是做地产公司的财务总监你就很吃力。但是如果做不到两者都连续,我建议你最好能保持其中的一个是连续的。比如你一直在地产作但是作不同的职业,这样你将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就是某个地产公司的总经理或者高管;或者你一直从事某个职业,比如你一直做销售、财务或者人力资源,这样即使在不同的行业作,但你会成为某个职业领域的专家。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3:01:36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想再说点题外话,我们去企业工作的时候,首先应该问一下我们能够替企业创造多大的价值,因为我们的收益实际上来自于我们创造的价值,如果我们的专业技能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话,即使我们能够拿到一时的高薪,也很难有大的发展,关键是有职业素养的人会觉得很难受。我来目前公司的时候,有另外一家企业的老板也希望我过去做管理,给我的薪水是目前企业的1.5倍,但是那家企业只有50、60人的规模,远远不如我目前企业的规模,所以我思虑再三,还是到了目前的这家公司。原因就是我去了那家公司,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一是我很难再有提高,二是那样一个规模的公司我很难创造和自己收入相匹配的价值,时间一长,在公司的地位就要下降,再找工作的话这段经历就不能够为我的职业发展增值,而目前的公司空间就比较大,光集团职能部门就有8个,还有下面的产业,在这种体制下,我的管理思想能够创造价值。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但毫无疑问,主战场原则是最主要的因素。从目前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我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有个朋友问到为什么讲财务也可以划入主战场呢?这是因为在大的企业财务能够创造非常大的价值。一个一定规模的企业财务总监能够拿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那时因为在那样的公司通过财务管理比如税务筹划、资金运营、内部控制等等能够创造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价值,某种程度上比业务部门的价值并不小。比如房地产公司而言,财务能力甚至会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且随着管理的发展,财务会逐步的介入业务,大家对财务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将来的高层管理者,谁在说自己不懂财务那就不应该了。公司里的三驾马车,无论如何是应该有财务的一席之地的。但是小的公司就不同,皮包公司老板或者老板娘就相当于财务经理,顶多设个出纳,规模再大一点的公司,如果要设副总,一般也是业务出身,财务就是中层,因为业务有限,财务能够创造的价值本身就有限。
  
  这里我要恭喜学财务的家人,我个人认为财务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职业,也是一个很容易规划自己发展路径的职业。我遇到一些学财务的朋友,提起财务来大吐口水,认为财务没有什么意思,其实我觉得是没有从更高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走向以财务控制为核心的企业管理,而且财务和投资、资本运作、金融等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是前途无限。


 还有一个很好的职业就是销售。销售是最能考验一个人能力的职业,而且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对于起点比较低的朋友非常好的一个职业。我就又遇到几个学历并不高但薪水很不错的朋友,但我还遇到一个东财毕业的哥们,他大学毕业后在国内做了2年,后来竟然跑到新西兰读了个营销的研究生,结果他的同学在国内都做到十几万年薪了,他回到国内找工作都还成问题。为什么?研究生学历去大学教书有点低,人家的门槛现在都提到了博士,用来做销售又有点高,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所以我一向不建议身边的朋友去读营销方面的研究生,除非你想做研究或者工作深造。销售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职业,大家全凭业绩说话,而且业绩也比较容易衡量。
  
  我前面讲到在行业和职业的选择方面要有内在的连续性,最好的连续性当然是两者都要保持,因为现在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有些职业和业务的结合比较紧密,比如你会做洗发水的销售但不一定能做好化肥的销售,你能担任生产性企业的财务总监但是做地产公司的财务总监你就很吃力。但是如果做不到两者都连续,我建议你最好能保持其中的一个是连续的。比如你一直在地产作但是作不同的职业,这样你将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就是某个地产公司的总经理或者高管;或者你一直从事某个职业,比如你一直做销售、财务或者人力资源,这样即使在不同的行业作,但你会成为某个职业领域的专家。

   翻开众多成功学的书籍,无一例外的都要告诉你明确的目标对于获得成功是多么的重要,我这里不是在谈成功学,但我也不能免俗,这是因为它确实很重要。
  
   以下的这个故事被很多人讲过很多遍,用来说明拥有清晰的目标的重要性。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他们的目标,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很多的人都看到过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也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这个故事的多个版本,其目的都是告诉大家目标的重要性。相信不少人在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有所触动,也会尝试着来确立自己的目标,但事实是为数不少得人越想越糊涂,到最后也没能整明白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就亲身经历过好几个目标模糊的人大谈目标的重要性。这说明大家大都知道目标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来确立自己的目标,无论是人生还是职业方面的。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未来的目标,你就永远到不了那里;如果你没有自己的目标,别人就会为你做主;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计划,你就会成为别人计划里的一枚棋子。这个世界上永远是有希望的人带着没有希望的人飞奔,没目标的人为有目标的任务。
--------------------------------------------------
“没目标的人为有目标的任务” -------应该是作者不小心写错了﹐或许应为”没目标的人为有目标的服务”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3:01:52 | 只看该作者
就我个人的观察和体会,能够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清晰目标并贯彻执行,事情本身就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一个反映。
  
  确立职业目标对我们的帮助显而易见,我个人的经验,至少有以下的几个好处:
  
  其一,会让你觉得充实,有干劲,俗话说就是有奔头。看看那些高考的学子,那个不在忙忙碌碌,因为他们有一个非常现实的目标,那就是考入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但是这个目标毕竟是自然而然树立的,是家长或者说社会为他们树立的目标。很多的人考上大学之后,没有意识到要树立新的目标,竟然不知道大学应该怎么过。不信你去问一下,所有说读大学没意思的人肯定没有什么目标和追求。同理,那些说工作没意思的人也是因为没有自己的职业目标,而那些有自己职业目标的人正围绕着自己的目标一点点的添砖加瓦,每向自己的目标靠近一步就有一种内在的喜悦,怎么会觉得工作没有没劲呢。大家可以按照我所说的话作一个简单的测试,你可以很随意地问一下身边的朋友“你将来有什么打算?”,能够立即把这个问题给回答上来的一般都会做的不错,有的人可能会很诧异的看你半天,然后告诉你 “这个问题,还真的从来没有想过。”比较正规的企业在面试一些比较重要岗位的员工的时候,这也几乎是必问的一个问题。说句题外话,一般有责任感的姑娘在选择对象的时候肯定会问一句“你将来有什么打算?”,而那些能够描绘美好前景的青年自然更容易获得芳心。


  职业生涯步步高
  
  其二,会让你集中精力,不干或者少干和目标无关的事情。有了目标以后会让你把精力集中到对实现你的目标最有生产力的事情方面。很多的决策就变得简单,那就是这个事情对实现你的目标有没有帮助。有的人在职业决策上患得患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有个女孩面临两个职业选择,一是作行政,工资高一些,二是作人力资源,工资稍微低一些,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女孩一致犹豫不决,其实如果有了自己的职业目标,这是很容易解决的一个问题。类似的问题在你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会一直遇到,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你每一次的决策就等于没有原则,都是根据当时的某种感觉作决定,这种决定会把你带向不同的方向,几次这样的决定以后你的职业积累就消失殆尽了。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3:02:1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没有相对明确的职业目标,那你告诉我,已经工作的你,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想对自己做一些必要的提升,从什么方面着手呢。是加强英语还是学习财务,是考个证书还是要去读研,是参加管理培训还是强化自己的行业经验。现状是不少的人看两天英语又学两天财务,想考研又下定不了决心,想考某个证却因为没有动力准备不充分虽然交了报名费都没有参加考试,让时光慢慢地从身边溜走,最后逐渐地习惯于惯常的工作,偶尔搬家的时候翻出以前努力学习的材料,呆呆的想上半天,知道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努力过,仅此而已。
  
  逢证必考是某些缺少职业目标的人的典型症状之一。这种人典型的解释是艺多不压身,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考个证,以备不时之需,说不定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种逻辑害人不浅,说是谋财害命也不夸张。首先“证”能不能代表“艺”实在不好说,很多的证都是某些机构谋利的手段,就连国家的学历证书都随着高校的扩招而变得水分越来越大,更何况那些短期培训而获得的所谓证书呢。你的这些证书真正的摆到雇主面前得时候往往不能给你加到期望得分数,和工作无关的证书写到简历上还会让你丢分;其次,毕竟每获得一个证书都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一定数量的金钱,如果所获得的证书本身无助于你职业目标的实现岂不是一种时间和精力得浪费,把这些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最有助于你职业发展的领域岂不是会产生更高的收益。我遇到的比较夸张的是一个应聘市场经理的人的简历,在证书一栏竟然赫然写着什么厨师证,看了让我哭笑不得,立即放进人才库(废纸篓)了事。
  
  有一次一个人来公司面试人力资源的职位,谈完后感觉不是太合适,他竟然说看看公司有没有其他方面的职位,也是职业目标不清晰的原因。想想看,你喜欢一个女孩,女孩说我们可能不是太合适,不过我有个朋友挺不错的,给你介绍一下吧,你说好呵,我试一下吧,那后果是可想而知了。

有的人认为在职业生涯的最初要有一个很长远的目标,要有一个十年甚至一生的规划。如果你能够想明白一生要做的事情,那当然很好,越早明白自己一生的追求越好,很多伟大的取得一流业绩的人物早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一生的目标并最终达成,政治家如***、周恩来等等和一些科学家如钱学森等都是这种类型;但也有不少我们看来成功的人士是有着跨度较大的职业转换的,如果你告诉我里根早在青年时代就想着将来成为总统恐怕里根也不相信,张朝阳在MIT读博士的时候恐怕也没能预料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搜狐的创始人,鲁迅先生最初的理想是做一个悬壶济世的医生。平凡如你我者往往很难看得那么远,而且周围的环境、你自己的心境兴趣等等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做一个一直滚动的1-3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更为现实,真正的目标往往是在我们职业探索的过程中一步步清晰起来的。《基业常青》的作者研究了十几家超过百年历史的常青公司,发现在创业之初没有几家拥有伟大的构想,大部分都是机会主义者,但值得指出的是他们肯定会有超越现实至少一部的目标,引导他们不断前进并最终成长为伟大的公司。这个规划得时间我个人建议不要超过3年,太长了意义不大,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是一方面,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变化也很快是另一方面。有一次和一个做的很成功的朋友谈到孙正义,好像说他在20岁搞清了一生所有的目标,并一一实现,那哥们的评论很经典 ---这个星球上60亿人,恐怕只有孙正义是这么做的,不具有可参考性,再说是不是真的这样鬼才知道。我有一次听一个讲师说日本三菱制定了未来100年的战略规划,总觉得有点扯淡。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3:02:5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没有相对明确的职业目标,那你告诉我,已经工作的你,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想对自己做一些必要的提升,从什么方面着手呢。是加强英语还是学习财务,是考个证书还是要去读研,是参加管理培训还是强化自己的行业经验。现状是不少的人看两天英语又学两天财务,想考研又下定不了决心,想考某个证却因为没有动力准备不充分虽然交了报名费都没有参加考试,让时光慢慢地从身边溜走,最后逐渐地习惯于惯常的工作,偶尔搬家的时候翻出以前努力学习的材料,呆呆的想上半天,知道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努力过,仅此而已。
  
  逢证必考是某些缺少职业目标的人的典型症状之一。这种人典型的解释是艺多不压身,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考个证,以备不时之需,说不定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种逻辑害人不浅,说是谋财害命也不夸张。首先“证”能不能代表“艺”实在不好说,很多的证都是某些机构谋利的手段,就连国家的学历证书都随着高校的扩招而变得水分越来越大,更何况那些短期培训而获得的所谓证书呢。你的这些证书真正的摆到雇主面前得时候往往不能给你加到期望得分数,和工作无关的证书写到简历上还会让你丢分;其次,毕竟每获得一个证书都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一定数量的金钱,如果所获得的证书本身无助于你职业目标的实现岂不是一种时间和精力得浪费,把这些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最有助于你职业发展的领域岂不是会产生更高的收益。我遇到的比较夸张的是一个应聘市场经理的人的简历,在证书一栏竟然赫然写着什么厨师证,看了让我哭笑不得,立即放进人才库(废纸篓)了事。
  
  有一次一个人来公司面试人力资源的职位,谈完后感觉不是太合适,他竟然说看看公司有没有其他方面的职位,也是职业目标不清晰的原因。想想看,你喜欢一个女孩,女孩说我们可能不是太合适,不过我有个朋友挺不错的,给你介绍一下吧,你说好呵,我试一下吧,那后果是可想而知了。

有的人认为在职业生涯的最初要有一个很长远的目标,要有一个十年甚至一生的规划。如果你能够想明白一生要做的事情,那当然很好,越早明白自己一生的追求越好,很多伟大的取得一流业绩的人物早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一生的目标并最终达成,政治家如***、周恩来等等和一些科学家如钱学森等都是这种类型;但也有不少我们看来成功的人士是有着跨度较大的职业转换的,如果你告诉我里根早在青年时代就想着将来成为总统恐怕里根也不相信,张朝阳在MIT读博士的时候恐怕也没能预料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搜狐的创始人,鲁迅先生最初的理想是做一个悬壶济世的医生。平凡如你我者往往很难看得那么远,而且周围的环境、你自己的心境兴趣等等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做一个一直滚动的1-3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更为现实,真正的目标往往是在我们职业探索的过程中一步步清晰起来的。《基业常青》的作者研究了十几家超过百年历史的常青公司,发现在创业之初没有几家拥有伟大的构想,大部分都是机会主义者,但值得指出的是他们肯定会有超越现实至少一部的目标,引导他们不断前进并最终成长为伟大的公司。这个规划得时间我个人建议不要超过3年,太长了意义不大,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是一方面,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变化也很快是另一方面。有一次和一个做的很成功的朋友谈到孙正义,好像说他在20岁搞清了一生所有的目标,并一一实现,那哥们的评论很经典 ---这个星球上60亿人,恐怕只有孙正义是这么做的,不具有可参考性,再说是不是真的这样鬼才知道。我有一次听一个讲师说日本三菱制定了未来100年的战略规划,总觉得有点扯淡。


当然要想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它不是靠冥思苦想就能获得。就我个人的经验和观察而言,它是在我们的工作中一步步浮现出来的,它就如同我们找对象,我们很难一下子描述出来我们到底希望找到一个什么样的终生伴侣,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接触到不同的异性,随着了解的增多,内心里就会发出一个声音,对,就是她(他)了,我就是希望拥有这样的一个伴侣。在我们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大都要经历一个“为谋求生存而就业—为终生发展而职业—为人生价值而事业”的一个过程。我们不太可能在职业发展之初就拥有一个我们希望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如果是那样的话你就太幸运了,就如同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青梅竹马的爱情一样,而是在为谋求生存而就业的过程中,一步步发现了我们愿意为了终生发展而从事的职业,并随着我们条件的改善和追求的提高,我们找到了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从事的事业。刚刚工作的时候,我们对很多的东西了解的太朦胧,难免在认识上有偏差,也很有可能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前两天有个将要毕业的研究生女孩问我,是不是不要进入房地产行业,因为她觉得房地产行业是夕阳行业,我听了哑然失笑。还有一个男孩雄心勃勃的要进入咨询行业,只是因为咨询的收入高,他并不了解咨询行业的工作状态。其实这都很正常,这是我们人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我们很难超越也没有必要超越,正如有句广告词说的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当然,大多数的人停留在第二个阶段,只有极少数的杰出人士能够达到第三个阶段,但每一个阶段的递进都是自然而然的,你连自己的生存都没有解决,奢谈人生价值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很难达到第三个境界,甚至有的人一直在第一个阶段徘徊。如同李开复博士所说,什么是事业?事业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持之以恒的追求;事业不是可有可无的应酬,而是矢志不移的奋斗。当心甘情愿为一件事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时,当能够从这件事中获得最大的满足和愉悦时,你已经在从事一项真正的事业了。可以说,不对你所从事的工作怀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是很难达到事业这样境界的,在职业的发展上自然也难有大的发展。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3:03:1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没有相对明确的职业目标,那你告诉我,已经工作的你,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想对自己做一些必要的提升,从什么方面着手呢。是加强英语还是学习财务,是考个证书还是要去读研,是参加管理培训还是强化自己的行业经验。现状是不少的人看两天英语又学两天财务,想考研又下定不了决心,想考某个证却因为没有动力准备不充分虽然交了报名费都没有参加考试,让时光慢慢地从身边溜走,最后逐渐地习惯于惯常的工作,偶尔搬家的时候翻出以前努力学习的材料,呆呆的想上半天,知道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努力过,仅此而已。
  
  逢证必考是某些缺少职业目标的人的典型症状之一。这种人典型的解释是艺多不压身,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考个证,以备不时之需,说不定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种逻辑害人不浅,说是谋财害命也不夸张。首先“证”能不能代表“艺”实在不好说,很多的证都是某些机构谋利的手段,就连国家的学历证书都随着高校的扩招而变得水分越来越大,更何况那些短期培训而获得的所谓证书呢。你的这些证书真正的摆到雇主面前得时候往往不能给你加到期望得分数,和工作无关的证书写到简历上还会让你丢分;其次,毕竟每获得一个证书都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一定数量的金钱,如果所获得的证书本身无助于你职业目标的实现岂不是一种时间和精力得浪费,把这些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最有助于你职业发展的领域岂不是会产生更高的收益。我遇到的比较夸张的是一个应聘市场经理的人的简历,在证书一栏竟然赫然写着什么厨师证,看了让我哭笑不得,立即放进人才库(废纸篓)了事。
  
  有一次一个人来公司面试人力资源的职位,谈完后感觉不是太合适,他竟然说看看公司有没有其他方面的职位,也是职业目标不清晰的原因。想想看,你喜欢一个女孩,女孩说我们可能不是太合适,不过我有个朋友挺不错的,给你介绍一下吧,你说好呵,我试一下吧,那后果是可想而知了。

有的人认为在职业生涯的最初要有一个很长远的目标,要有一个十年甚至一生的规划。如果你能够想明白一生要做的事情,那当然很好,越早明白自己一生的追求越好,很多伟大的取得一流业绩的人物早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一生的目标并最终达成,政治家如***、周恩来等等和一些科学家如钱学森等都是这种类型;但也有不少我们看来成功的人士是有着跨度较大的职业转换的,如果你告诉我里根早在青年时代就想着将来成为总统恐怕里根也不相信,张朝阳在MIT读博士的时候恐怕也没能预料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搜狐的创始人,鲁迅先生最初的理想是做一个悬壶济世的医生。平凡如你我者往往很难看得那么远,而且周围的环境、你自己的心境兴趣等等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做一个一直滚动的1-3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更为现实,真正的目标往往是在我们职业探索的过程中一步步清晰起来的。《基业常青》的作者研究了十几家超过百年历史的常青公司,发现在创业之初没有几家拥有伟大的构想,大部分都是机会主义者,但值得指出的是他们肯定会有超越现实至少一部的目标,引导他们不断前进并最终成长为伟大的公司。这个规划得时间我个人建议不要超过3年,太长了意义不大,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是一方面,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变化也很快是另一方面。有一次和一个做的很成功的朋友谈到孙正义,好像说他在20岁搞清了一生所有的目标,并一一实现,那哥们的评论很经典 ---这个星球上60亿人,恐怕只有孙正义是这么做的,不具有可参考性,再说是不是真的这样鬼才知道。我有一次听一个讲师说日本三菱制定了未来100年的战略规划,总觉得有点扯淡。


当然要想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它不是靠冥思苦想就能获得。就我个人的经验和观察而言,它是在我们的工作中一步步浮现出来的,它就如同我们找对象,我们很难一下子描述出来我们到底希望找到一个什么样的终生伴侣,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接触到不同的异性,随着了解的增多,内心里就会发出一个声音,对,就是她(他)了,我就是希望拥有这样的一个伴侣。在我们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大都要经历一个“为谋求生存而就业—为终生发展而职业—为人生价值而事业”的一个过程。我们不太可能在职业发展之初就拥有一个我们希望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如果是那样的话你就太幸运了,就如同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青梅竹马的爱情一样,而是在为谋求生存而就业的过程中,一步步发现了我们愿意为了终生发展而从事的职业,并随着我们条件的改善和追求的提高,我们找到了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从事的事业。刚刚工作的时候,我们对很多的东西了解的太朦胧,难免在认识上有偏差,也很有可能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前两天有个将要毕业的研究生女孩问我,是不是不要进入房地产行业,因为她觉得房地产行业是夕阳行业,我听了哑然失笑。还有一个男孩雄心勃勃的要进入咨询行业,只是因为咨询的收入高,他并不了解咨询行业的工作状态。其实这都很正常,这是我们人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我们很难超越也没有必要超越,正如有句广告词说的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当然,大多数的人停留在第二个阶段,只有极少数的杰出人士能够达到第三个阶段,但每一个阶段的递进都是自然而然的,你连自己的生存都没有解决,奢谈人生价值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很难达到第三个境界,甚至有的人一直在第一个阶段徘徊。如同李开复博士所说,什么是事业?事业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持之以恒的追求;事业不是可有可无的应酬,而是矢志不移的奋斗。当心甘情愿为一件事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时,当能够从这件事中获得最大的满足和愉悦时,你已经在从事一项真正的事业了。可以说,不对你所从事的工作怀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是很难达到事业这样境界的,在职业的发展上自然也难有大的发展。
 第一次卖的打算就是这些可擦写的圆珠笔,觉得挺可爱,挺新奇。以后等攒些钱,用我现在初步专业的服装成衣、面料知识去进500元衣服卖。当然,这些只是赚些零花钱。等我攒到5000元时我要开始我的创业第一步,去申请一张国际信用卡,打算去ebay卖中国的silk衣服。既然国内c2c可以做的这般红火,如果英文过得去的话,为什么不在世界范围做c2c呢?既然我现在以及将来都希望能够做外贸b2b,为什么不让对外c2c当中间的桥梁呢?
    
    ——————————————————————————————
    见过那么多浙江人,看过那么多C2C卖家B2B公司,看到这篇文却好象第一次发现新大陆般——卧薪尝胆,原来如此。其实这个MM面前的 TAOBAO、EBAY、B2B的路还很长,但仅就此文来说,是相当难得的励志文章,在很多人还不知道如何擦亮火柴的时候,她给自己树立了一盏灯塔。
    
    这个帖子,我始终认为对于已有工作经验和职业选择权(哪怕只是在极小的范围内)的职业人士,更有借鉴意义一些。所以楼主在阐述1-3年滚动目标、5年目标、终生目标等的时候,可否在行文态度上统一一些?
    一、二、五章节的内容一直在描述长期(或者相对长期)的目标和职业规划对人的帮助,但是孙正义那一段——关于个人1-3年目标确定的那一段,与相邻几大段落的衔接似乎有点问题。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区分,以及滚动目标的修正,可否单独成立章节?或者在描述上更立体丰富一些?
    如果是作为一本将要出版的书,个人以为,在通篇流畅的行文中,这段略显突兀,即使是整体砍去也要好多按照现在的位置排放。当然,最好还是能够更加深入地进行阐述。
    
    楼主职业规划的主题非常明确,例证和段落关联性也非常统一,正因为如此,我也对它期望很高,希望它能是是一本不同于市面上职场快餐书的作品,一本我可以推荐给很多年轻人看的书。
  
  to 某只乌鸦,你叫“乌鸦”,却发出了喜鹊一样悦耳的声音,非常感谢你的指正与提醒,我自己也觉得需要改进,如果出书的话我会修正。其实之所以费尽心力写这么写内容,就像我开篇所说的,我看了一些所谓的指导书,离实际太远,而且大多不是原创,因此希望把自己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在写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去掉水份,多谢一点有意义的内容,不足之处,请多提宝贵意见。

20
发表于 2007-11-30 00:19:58 | 只看该作者
说得有理,领教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