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相对明确的职业目标,那你告诉我,已经工作的你,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想对自己做一些必要的提升,从什么方面着手呢。是加强英语还是学习财务,是考个证书还是要去读研,是参加管理培训还是强化自己的行业经验。现状是不少的人看两天英语又学两天财务,想考研又下定不了决心,想考某个证却因为没有动力准备不充分虽然交了报名费都没有参加考试,让时光慢慢地从身边溜走,最后逐渐地习惯于惯常的工作,偶尔搬家的时候翻出以前努力学习的材料,呆呆的想上半天,知道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努力过,仅此而已。 逢证必考是某些缺少职业目标的人的典型症状之一。这种人典型的解释是艺多不压身,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考个证,以备不时之需,说不定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种逻辑害人不浅,说是谋财害命也不夸张。首先“证”能不能代表“艺”实在不好说,很多的证都是某些机构谋利的手段,就连国家的学历证书都随着高校的扩招而变得水分越来越大,更何况那些短期培训而获得的所谓证书呢。你的这些证书真正的摆到雇主面前得时候往往不能给你加到期望得分数,和工作无关的证书写到简历上还会让你丢分;其次,毕竟每获得一个证书都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一定数量的金钱,如果所获得的证书本身无助于你职业目标的实现岂不是一种时间和精力得浪费,把这些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最有助于你职业发展的领域岂不是会产生更高的收益。我遇到的比较夸张的是一个应聘市场经理的人的简历,在证书一栏竟然赫然写着什么厨师证,看了让我哭笑不得,立即放进人才库(废纸篓)了事。 有一次一个人来公司面试人力资源的职位,谈完后感觉不是太合适,他竟然说看看公司有没有其他方面的职位,也是职业目标不清晰的原因。想想看,你喜欢一个女孩,女孩说我们可能不是太合适,不过我有个朋友挺不错的,给你介绍一下吧,你说好呵,我试一下吧,那后果是可想而知了。 有的人认为在职业生涯的最初要有一个很长远的目标,要有一个十年甚至一生的规划。如果你能够想明白一生要做的事情,那当然很好,越早明白自己一生的追求越好,很多伟大的取得一流业绩的人物早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一生的目标并最终达成,政治家如***、周恩来等等和一些科学家如钱学森等都是这种类型;但也有不少我们看来成功的人士是有着跨度较大的职业转换的,如果你告诉我里根早在青年时代就想着将来成为总统恐怕里根也不相信,张朝阳在MIT读博士的时候恐怕也没能预料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搜狐的创始人,鲁迅先生最初的理想是做一个悬壶济世的医生。平凡如你我者往往很难看得那么远,而且周围的环境、你自己的心境兴趣等等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做一个一直滚动的1-3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更为现实,真正的目标往往是在我们职业探索的过程中一步步清晰起来的。《基业常青》的作者研究了十几家超过百年历史的常青公司,发现在创业之初没有几家拥有伟大的构想,大部分都是机会主义者,但值得指出的是他们肯定会有超越现实至少一部的目标,引导他们不断前进并最终成长为伟大的公司。这个规划得时间我个人建议不要超过3年,太长了意义不大,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是一方面,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变化也很快是另一方面。有一次和一个做的很成功的朋友谈到孙正义,好像说他在20岁搞清了一生所有的目标,并一一实现,那哥们的评论很经典 ---这个星球上60亿人,恐怕只有孙正义是这么做的,不具有可参考性,再说是不是真的这样鬼才知道。我有一次听一个讲师说日本三菱制定了未来100年的战略规划,总觉得有点扯淡。
当然要想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它不是靠冥思苦想就能获得。就我个人的经验和观察而言,它是在我们的工作中一步步浮现出来的,它就如同我们找对象,我们很难一下子描述出来我们到底希望找到一个什么样的终生伴侣,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接触到不同的异性,随着了解的增多,内心里就会发出一个声音,对,就是她(他)了,我就是希望拥有这样的一个伴侣。在我们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大都要经历一个“为谋求生存而就业—为终生发展而职业—为人生价值而事业”的一个过程。我们不太可能在职业发展之初就拥有一个我们希望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如果是那样的话你就太幸运了,就如同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青梅竹马的爱情一样,而是在为谋求生存而就业的过程中,一步步发现了我们愿意为了终生发展而从事的职业,并随着我们条件的改善和追求的提高,我们找到了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从事的事业。刚刚工作的时候,我们对很多的东西了解的太朦胧,难免在认识上有偏差,也很有可能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前两天有个将要毕业的研究生女孩问我,是不是不要进入房地产行业,因为她觉得房地产行业是夕阳行业,我听了哑然失笑。还有一个男孩雄心勃勃的要进入咨询行业,只是因为咨询的收入高,他并不了解咨询行业的工作状态。其实这都很正常,这是我们人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我们很难超越也没有必要超越,正如有句广告词说的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当然,大多数的人停留在第二个阶段,只有极少数的杰出人士能够达到第三个阶段,但每一个阶段的递进都是自然而然的,你连自己的生存都没有解决,奢谈人生价值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很难达到第三个境界,甚至有的人一直在第一个阶段徘徊。如同李开复博士所说,什么是事业?事业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持之以恒的追求;事业不是可有可无的应酬,而是矢志不移的奋斗。当心甘情愿为一件事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时,当能够从这件事中获得最大的满足和愉悦时,你已经在从事一项真正的事业了。可以说,不对你所从事的工作怀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是很难达到事业这样境界的,在职业的发展上自然也难有大的发展。 第一次卖的打算就是这些可擦写的圆珠笔,觉得挺可爱,挺新奇。以后等攒些钱,用我现在初步专业的服装成衣、面料知识去进500元衣服卖。当然,这些只是赚些零花钱。等我攒到5000元时我要开始我的创业第一步,去申请一张国际信用卡,打算去ebay卖中国的silk衣服。既然国内c2c可以做的这般红火,如果英文过得去的话,为什么不在世界范围做c2c呢?既然我现在以及将来都希望能够做外贸b2b,为什么不让对外c2c当中间的桥梁呢? —————————————————————————————— 见过那么多浙江人,看过那么多C2C卖家B2B公司,看到这篇文却好象第一次发现新大陆般——卧薪尝胆,原来如此。其实这个MM面前的 TAOBAO、EBAY、B2B的路还很长,但仅就此文来说,是相当难得的励志文章,在很多人还不知道如何擦亮火柴的时候,她给自己树立了一盏灯塔。 这个帖子,我始终认为对于已有工作经验和职业选择权(哪怕只是在极小的范围内)的职业人士,更有借鉴意义一些。所以楼主在阐述1-3年滚动目标、5年目标、终生目标等的时候,可否在行文态度上统一一些? 一、二、五章节的内容一直在描述长期(或者相对长期)的目标和职业规划对人的帮助,但是孙正义那一段——关于个人1-3年目标确定的那一段,与相邻几大段落的衔接似乎有点问题。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区分,以及滚动目标的修正,可否单独成立章节?或者在描述上更立体丰富一些? 如果是作为一本将要出版的书,个人以为,在通篇流畅的行文中,这段略显突兀,即使是整体砍去也要好多按照现在的位置排放。当然,最好还是能够更加深入地进行阐述。 楼主职业规划的主题非常明确,例证和段落关联性也非常统一,正因为如此,我也对它期望很高,希望它能是是一本不同于市面上职场快餐书的作品,一本我可以推荐给很多年轻人看的书。 to 某只乌鸦,你叫“乌鸦”,却发出了喜鹊一样悦耳的声音,非常感谢你的指正与提醒,我自己也觉得需要改进,如果出书的话我会修正。其实之所以费尽心力写这么写内容,就像我开篇所说的,我看了一些所谓的指导书,离实际太远,而且大多不是原创,因此希望把自己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在写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去掉水份,多谢一点有意义的内容,不足之处,请多提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