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个具体的问题放在中国这个这个特定的政治环境中考虑可能更有找到问题的根源: 从1978年到2006年的29年时间内,中国的GDP平均增长率为9.67%,GPD总量增加了13.257倍,而且,2007年GPD预计增长超过10.5%。 2006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民平均净收入3587元。 在过去的五年里,全国房地产价格平均上涨300%,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直线上升,同时还要面临没有钱就医,自己和子女的教育投入,为自己将来的养老的迫切压力,而这个时间段内,工薪阶层的收入几乎没有增加,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也在800元左右徘徊,应届毕业生的收入更是大幅度下降。要知道:在2001-2006年间,中国的平均GDP增长率为10.06%,经济总量增加了61.48%。 面对如此的落差,这般的压力,大部分正当年的工薪阶层,除了感到生活的紧迫,为将来的焦虑之外,难道就没有浮躁的情绪。 所以,敬业是相对的,马克思老早就说了,就业是一种交换。任何从不公平的交换中获取超额利润的资方, 不管他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还是私营企业,抑或西方资本家, 都不能期待劳方有很高的“敬业度”,毕竟中国人民也在逐步走向开化,他们也逐步知道什么是“fair play”了。 所以,抛开以上的基础,所谓的文化使命远景价值观等等,不过是墙上的馅饼,驴头上的萝卜。中国的老百姓目前面临一种“审美的疲劳”,对很多 “美丽的谎言”开始免疫了。 将香港作为参照物很能说明问题。部分香港公民缺少归属感早就不是什么秘密,而他们很多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为房地产开发商打工。要他们有使命感,具有超级的敬业精神也是不切实际的。当然,不敬业并不等于他们没有职业道德和精神。个人的感觉是在这方面,大陆还要向香港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