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转帖]推荐: 东瀛书简(1),飞往东瀛

[复制链接] 0
回复
66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1-27 08:1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个朋友在日本培训期间所思所得, 通过书信的方式做了记载。读过之后,个人感觉非常有价值,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而且这种思考远远不仅仅是关于日本,或者是中国与日本。因此,在此与更多的人分享:

    飞往东瀛

 

    今天是二OO六年的七月四日,早晨八点半,我乘日本航空公司780航班的波音777准时从北京升空,飞往东京。

    这次到日本学习会呆近四周,而且是做学生,相对于官式活动,要简单自由。早就蹩足了劲,要仔细了解一下这个近邻,这个同华夏中国理不清分不开的东瀛之地、扶桑之国。此番恐怕是最难得的机会了。

    想想你我从小受的教育和经历,有多少是和日本这个冤家对头相关!上小学时,印象中最深的第一次大型政治宣传活动,就是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读那时的《儿童时代》,《红领巾》,《少年时报》,见到的都是儿童团员们拿着红樱枪小砍刀和八路军游击队一起打鬼子的画面。学唱的歌曲,好多都与抗日沾边,《歌唱二小放牛郞》,《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哈,想起那时的场景,还真有点激动哩。

    文革中期的一九七一年,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作为一个狂热的乒乓球爱好者,我当时熟读《参考消息》报导的所有重要场次的比赛,以及后来的电影“新闻简报”。看到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张燮林、林慧卿、郑敏之这些乒坛名将比赛之后在日本的参观游览,看到漂亮整洁的公园和铺天盖地绚丽的樱花,一直以来对日本的抽象印象,才略为有了一点实在的感觉。此后,田中首相访华,毛泽东主席在书房赠其《楚辞》,中日建交。到文革之后,国家逐步开放,中国人用上了作为奢侈品的日本家电,企业开始学习日本的质量管理,青年人接触到一大批日本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望乡》、《追捕》、《生死恋》、《人证》、《血疑》,等等。高仓健迷翻无数中国女子,栗原小卷让你我这样的青年男人为之倾倒。

    后来的时间里,两国恩恩怨怨,纷争不断。但有一点我认为是清楚的,那就是中国对日本的研究,远远比不上日本对中国的研究!试问你我这样的还算是受过不错教育的中国人,对日本的真实情况了解多少?中国舆论宣传的一元化和普通国民莫名其妙的自大,根本就不可能对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国家民族有多视角的审视,每每在那里瞎子摸象,自以为是。这个毛病各家都有,美国日本也有,但以中国为甚。

   此行前在沃尔玛超市买东西,随手翻看一本书架上挺畅销的书《日本人凭什么》,后又在网上仔细读了一遍,大为感叹。这种由记者而不是学者写的畅销书,其视野其思维方式,都还在多年来国人惯有的那种自我圈子里打转。作者本人,我敢肯定他在写这本书时根本就没有去过日本,完全凭自己习惯的想象和情绪,东抄西凑,急急草就一书,迎合世人口味,抢先买出去赚钱再说。中国作者如果依然是这样的水平,中国普通百姓如果还是被这样的东西所误导,可叹!危险!

    我近年仔细看关于日本的书,是在2002年。那次乘日航从加拿大飞中国中途在东京转机,停留了一个下午和晚上。到成田机场入住日航宾馆后,马上乘火车到东京城里,匆匆转了一圈,又连夜赶回,也算是到过日本了。短短一瞥,日本已经给了我太深的印象,同我以前到过的其它国家太不一样了。回来后,有机会仔细看了新渡户稻造的名著《武士道》,北大出版社出的王新生的《日本简史》(史料还算较全),还买了美国人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买时犹豫,觉得不如《武》,一直没下决心去读,此次随身带来准备解决)。又到书店去寻日本小说,种类太少,找了一本三岛由纪夫的《镜子之家》。这次拟把这些书拿到日本那些著名的地方现场去读,那感觉一定很爽!

    飞机飞过朝鲜半岛,到日本海上空。望下面的白云大海,心情平静。翻开一本《历史的地理枢纽》(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作者是号称近代地理学鼻祖的Halford Mackinder (哈·麦金德)。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也就是两篇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的学术论文,却被人誉为与《物种起源》、《人口论》、《相对论》、《常识》并列的“十六本改变世界的巨著”。麦氏1904年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的一篇论文中,第一次从地理学的角度,以全球战略观念来分析世界政治力量,提出了“心脏地带(枢纽地带)”的概念。

    按此公描述的世界格局中,心脏地带就是地球上陆地的中央地区,包括横跨欧亚的俄罗斯与中亚。中国横跨了心脏地带与“内新月地带”。从英国到南非到日本到美国这一巨大的外围,则被称为“外新月地带”。其中的几个代表型国家里面,英国已经——日本和美国将要——对大陆地区施加更大的影响。

    欣赏他的许多观点。如“所有学科的界限,必然是天然地折衷的。……知识是统一的整体,它的分划成各个学科是对人类软弱的一种让步。”(好!)他将地理与历史作为一种极为紧密的关系进行研究,其理念是:起主动作用的是人类而不是自然,但是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占支配作用。这种思维方法,我想也可以用到这即将来到的日本。 

    当地时间一点二十分,降落东京成田国际机场。

    出口举着牌子迎接的,是一个英文还不错的日本小伙子。他本是机场的工作人员,受培训机构的委托,接我和另一位从中国商标局来的李君,带我们到机场下层的火车站台,买好车票等候。“下一班火车还有五分钟”。我们轻松闲聊。他一年前还在酒店工作,来这儿是因喜欢国际机场这个环境。根据上次的经验,在机场范围内,还能找到可以讲几句英文的人。出了机场,一般的日本老百姓,英文还不如中国人好。

    下一班火车一分不差地到了。车是普通车,像地铁那种。成田机场在东京的东面,按照日本培训方事前给我们的指南,一路西行坐到“青砥”站下车,再换乘出租车。出站后扑面就感觉到日本城镇的干净整齐,转了一圈才找到出租车统一停靠的地方。司机是一位已经上了点年纪的男人,头发花白,穿戴整齐,运作麻利地把我们的行李搬上车。这时感到了语言障碍,无法交流,问了其它的司机,才弄明白了我们要去的地方。距离不算太远,车资2000日元。

    目的地是位于北千住地区的“海外技术研修者协会”(一字不差的汉字),简称AOTS。这是一个受官方支持的民间组织,在日本有若干个培训基地,东京这个称为“东京研修中心”,英文TOKYO KENSHU CENTER,简称“TKC”。一幢六层高的浅灰色楼房,前后有院子,规模不算小,里面宿舍办公室教室餐厅娱乐健身一应俱全。

    办好手续,收到一大堆文字表格,将这次学习的所有细节,一一讲述清楚。住进精巧的单人房间,收拾完毕,到一楼的餐厅吃晚餐。餐厅颇大,光洁明亮,是自助式,刷卡,取菜,日式西式水果饮料,相当丰富。就餐者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以亚洲国家为主。

    到楼外走走。 此地离北千住车站步行约十二分钟,在东京城区的东北方向,相当于北京的亚运村北面的大屯一带。早听说日本国土狭小人口众多,建筑和街道都很密集,亲眼一见,并不似想象中的那样拥挤,比起北京来,要清净得多,路上看不到什么行人。

    夜晚,坐在房间里(530房)往窗外看去,除了几座高楼之外,满眼是两三层的小房子,灯光稀疏,前后有三条铁路线环绕,列车不时穿梭而过。这场景,不由得使人联想到鲁迅郭沫若郁达夫那个年代。想象当时,一个中国旧式家庭的青年,离开那一片灰蒙蒙乱哄哄的故土,登船东渡,到达这个刚经历了明治维新的改天换地正是活力勃勃雄心万丈的国家,该会有一种怎样的震撼!他白天面对自己的日本老师,学习来自西方的知识和日本本土文化,夜晚会换上和服,在日式的木屋内对着昏黄的灯盏读书,少不了思念故乡,思念亲人。郁达夫的诗中写道,“茫茫烟水回头望,也为神州泪暗弹”,便是这番心境。那种时空的感觉,似乎又在此时出现了。

    远处又是一辆列车驶过,车轮碾过钢轨,轧轧的声音从夜晚的窗外传来,渐不知今是何世,吾为何人,身在何处。

 

该贴来自群组:深圳家园:企业培训者发展同盟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